陈列宣教
062025-03
凌亮优 李楠 | 分化与融合:晋西南先秦人群颅骨形态的亲缘关系矩阵模型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亲缘关系矩阵模型对852例先秦时期颅骨数据进行分析,将晋西南地区人群遗传结构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西周时期,该地区存在数支不同人群,其中包括来自北方狄人与
062025-03
钟华 | 我国考古出土葡萄属种子遗存初探——兼论本土葡萄属植物的栽培可能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出土的葡萄属植物遗存日渐丰富,对其在不同时期的利用方式,以及是否为古人所栽培驯化等议题,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囿于考古发现过于零星,
052025-03
车旭东 | 元代常熟缪贞父子与《山泾杂树图》研究
元代常熟缪贞及其子缪侃、缪佚富收藏、擅书画,是昆山顾瑛玉山雅集的座上宾,且交游广泛,在元后期的江南文人书画互动中较为活跃。关于缪氏父子的生平与交游,前人并无专文研
052025-03
刘学堂 | 伊犁河谷史前考古的新进展
摘要: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内陆河,是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国际河流。伊犁河考古与历史研究,历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20世纪上半叶,原苏联学者对哈萨克斯坦境内的
052025-03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从“清末讲堂”到“人民军校”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自1909年(清宣统元年)正式开学以来,已经走过了116年的风雨历程,这座旧址不仅是中国近代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军事院校遗址,还荣获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052025-03
沉浸式非遗|“非遗+剧本杀”,适应Z世代,文旅融合助力传统文化沉浸式活态
编者按 Editorial Note 当下,Z 世代已成为文旅消费的主力军,他们追求新鲜、热衷体验,对世界充满探索欲。而古老的非遗文化,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传承,却在时代浪潮中面临传承困境
052025-03
故宫院刊 | 石婷婷:明代出土玉带分期与演变特征研究
在明代冠服配玉中,玉带地位最为尊贵。明17朝中,已知有15朝墓葬出土了玉带,结合明代官修史书、礼书与私家笔记、小说等文献史料和其他视觉图像材料,可将明代玉带的发展演变历
052025-03
小议针对不同人员的考古探方发掘体验的设计
2024年9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考古研学活动的高质量发展,如开放考古研学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课程开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