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由西班牙埃尔切市中世纪集市(Lonja Medieval de Elche)作为场地、埃尔切夫人皇家协会(Real Orden de la Dama de Elche)与埃尔切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永远屹立不倒——埃尔切夫人60周年纪念展》将以临时展览形式巡回展出,纪念埃尔切夫人雕像于1965年回归埃尔切市60周年。该展由策展人埃斯特法尼娅·索勒·塞尔玛(Estefanía Soler Selma)策划,通过艺术与科技手段重现雕像回归的历史,核心聚焦其作为集体记忆、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豪感象征的深层意义。
1965年,埃尔切夫人雕像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海外漂泊,从法国回归故乡埃尔切。这座公元前4世纪的伊比利亚青铜雕像是地中海文明的重要瑰宝,其流失与回归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此次展览旨在致敬这一历史性事件,并重新审视雕像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艺术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象征着埃尔切人民对本土历史的坚守与传承。
展览以“旅程”为主线,通过沉浸式空间设计和互动叙事,带领观众重温雕像的回归之路:
1.叙事性展区:
移动展架:采用轻质可移动展架构成主体结构,每层陈列图文、影像和文物复制品,分阶段讲述雕像发现、流散、回归的关键事件。
人物与地点:重点呈现推动回归的关键人物(如考古学家、外交官、普通市民)及雕像途经的重要地点,还原历史细节。
2.符号化空间设计
地面图形地毯:以深色地毯铺就“象征性路线图”,标注雕像从发现地(阿尔库迪亚)到埃尔切的虚拟距离(约300公里),通过千米数与地形变化暗示旅途的艰辛与漫长。
动态装置:部分展架底部安装滑轮,模拟“移动”状态,呼应“旅行女士”的意象。
3.沉浸式视听体验
环形影音厅:位于展厅深处,循环播放纪录片风格的影像,结合档案镜头、专家访谈与原创音乐,再现1965年雕像归乡时的盛况与民众反响。
声光效果:利用环绕立体声与灯光变化,营造时空穿越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历史现场。
将静态展品转化为动态叙事,通过展架的移动性与地毯的路径引导,打破传统线性观展模式,增强参与感。
2.跨媒介融合
结合考古文献、3D建模复原、口述历史等多元媒介,全面展现雕像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厚度。
3.可移动性与普世性
展览设计为模块化结构,未来计划在全球巡回展出,延续雕像“永不停歇的旅程”这一隐喻,推动跨文化对话。
4.在地化互动
设置触屏互动装置,观众可通过虚拟地图探索埃尔切的历史遗迹,或上传个人与雕像的故事,形成动态的“集体记忆数据库”。
文化遗产保护
强调考古成果回归本土的重要性,呼吁国际社会关注流失文物的返还议题。
社区凝聚力城市品牌升级
以文化IP赋能城市形象,将埃尔切夫人打造为地中海文明的国际象征,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发展。
学术与教育价值
为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领域提供研究案例,同时通过导览与工作坊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
“埃尔切夫人60周年纪念展”不仅是一场历史回顾,更是一次对文化韧性的礼赞。通过创新策展理念与技术手段,展览成功将一座古老雕像的“重生”转化为当代社会的集体记忆载体。正如策展人埃斯特法尼娅所言:“她的站立,是对时间与变迁的无声反抗——而我们,正续写她的故事。”未来,这场“永不落幕的旅程”将持续唤醒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