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历史博物馆的常设展“​​维也纳:我的历史​​”

字号:T|T
2025-10-15 11:24 来源:每日看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维也纳历史博物馆(Wien Museum)的常设展“维也纳:我的历史”(德语:Wien, meine Geschichte)以三层空间系统梳理城市从史前到当代的演变,围绕政治、宗教、社会结构与环境对日常生活的持续影响展开。展陈以时间顺序贯穿主厅,并以互动展示、可触摸展品与100多个多媒体装置、数字导览提升参与感;内容覆盖工作、住房、交通、移民、生态等长期主题,兼顾各年龄层与团体定制的参观需求。展览规模约3252平方米,汇集1700余件文物,既呈现标志性历史节点,也关注普通人的城市经验。


一、空间与参观动线

一层|史前与古代:从史前定居、罗马时期“文多波纳”军营遗址切入,认识维也纳的早期城市雏形与多瑙河沿岸的生计方式。

二层|中世纪至近代:聚焦中世纪城市扩张、哈布斯堡王朝的鼎盛与转型,直面奥斯曼帝国围城与纳粹时期等阴影,并穿插民间轶事与个人物件,呈现“自下而上”的城市记忆。

三层|19—21世纪:以维也纳金色年代1900、20世纪的社会改革与当代议题为线索,讨论现代性、艺术与城市生活的交织。

主厅亮点:可近距离观赏高约18英尺(约5.5米)的圣斯蒂芬大教堂模型,以及悬挂半空的巨型“普拉特鲸鱼”模型(昵称Poldi),直观感受维也纳的城市地标与文化符号。

二、重点展品与主题

圣斯蒂芬大教堂模型:高约18英尺,精细呈现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与城市天际线变迁。

“普拉特鲸鱼”Poldi:博物馆的“明星展品”,以沉浸方式讲述维也纳普拉特游乐场与城市公共文化记忆。

多瑙河与城市起源:如“多纳喷泉”原件雕像与“文多波纳”罗马军营定居点,追溯维也纳的河岸定居与早期城市化。

城市模型与交通史:含19世纪维也纳城市模型与环城大道(戒指路)相关展陈,折射工业化与城市规划的现代转型。

1900年的维也纳:围绕“金色年代”的艺术与思想繁荣,关联克里姆特等名家作品语境,理解世纪之交的审美与城市生活方式。

当代议题:持续关注移民、生态与城市生态学,将历史与当下紧密连接。


三、参观信息与实用提示

地址:Karlsplatz 8, 1040 Vienna;开放时间:周二/三/五 9:00–18:00,周四 9:00–21:00,周六/日 10:00–18:00,周一闭馆(节假日以馆方公告为准)。

票价:常设展“维也纳:我的历史”免费入内;顶层特展通常收费,部分时段提供优惠或免费日。

无障碍与家庭友好:全馆轮椅可达,提供触觉展品、盲文与音频导览等;设有家庭与学校项目、工作坊与多语数字导览,亲子与团体参观便利。

到达方式:地铁U1/U2/U4至Karlsplatz站步行可达;馆内有餐厅与观景露台,可眺望卡尔教堂(Karlskirche)与老城天际线。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