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十月,世界的聚光灯便会追随诺贝尔奖的脚步,为科学与文学的巨匠献上掌声。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一个问题也油然而生:艺术有自己的“诺贝尔奖”吗?
答案是:没有。
在艺术的宇宙里,不存在唯一的引力中心。我们是一个多核的星系,每一个伟大的奖项都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天体,用自己独特的引力,吸引着不同轨道的创作者。我们的旅程,是去探索这个由众神与星尘共同构成的、更多元的宇宙。
下面,就让我们校准航向,依次探访这个艺术宇宙中8个奖项,解读它们各自独特的吸引力法则。
1
透纳奖 (Turner Prize)
获奖者包括:达米恩·赫斯特、格雷森·佩里、安尼施·卡普尔……
每年冬天,英国艺术界都会上演一场保留剧目:争吵。而这场大戏的剧本,就是透纳奖。它从不打算“盖棺定论”,它的唯一使命就是把英国当代艺术最新的、最大胆的、有时甚至是冒犯性的作品,扔到公众面前,然后点燃导火索。
2001年,一位名叫马丁·克里德的艺术家获得了大奖,而他的作品,就是一个空房间,里面的灯每5秒亮一次,再灭一次。
这件事当时在英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天大的玩笑。
但评委们认为,这件作品的重点不是灯,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在光明与黑暗的交替中,你被迫去感受那个空荡荡的空间,并思考“艺术到底可以是什么?”
从公众提名开始,到四人入围展,再到媒体铺天盖地的头条与普通民众的困惑或愤怒,整个过程就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至于那位最终获奖的艺术家?他得到的不仅是25,000英镑,更是当年全英国最热话题主角的身份。
2024年获奖作品,艺术家:Jasleen Kaur
2
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Venice Biennale Golden Lion)
获奖者包括:罗伯特·劳森伯格、西格马·波尔克、格哈德·里希特、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汉斯·哈克……
1993年,德国推倒柏林墙实现统一后不久,艺术家汉斯·哈克(Hans Haacke)代表德国参加双年展。他走进德国国家馆,一座由纳粹在1938年改造、希特勒曾亲自参观过的建筑,然后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他把馆内光亮的大理石地板全部砸碎,让观众在一片破碎、尖锐、难以行走的“废墟”中参观。在展馆深处,墙上只有一个词:“Germania”(德意志)。这个词正是希特勒当年参观时,展馆入口上方的词。
2024年获奖作品,艺术家:Mataaho Collective 和 Archie Moore
3
普利兹克建筑奖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奖金:10万美元,一枚青铜奖章
关键词:关乎人类福祉、强调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我国著名建筑师刘家琨获得了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作为凯悦酒店集团的创始人,普利兹克家族深知建筑设计对人居环境和人类精神的巨大影响。为了激励世人关注建筑、提升建筑的社会认知度,1979年,杰伊·普利兹克和其妻子辛迪通过名下的凯悦基金会创立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表彰那些“在世的建筑师,其建筑作品展现了天赋、远见和责任感等多方面卓越品质,并最终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造环境做出持续且杰出的贡献”。
2021年,获奖的是法国组合拉卡顿&瓦萨尔(Lacaton & Vassal)。在全世界都在建造新奇建筑的时代,他们背道而驰,选择“永不拆除”,就是改造老旧、廉价的社会住宅,通过增加一个轻盈的、像温室一样的外部阳台,用最低的成本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025年获奖作品,艺术家:刘家琨
4
哈苏国际摄影奖 (Hasselblad Award)
获奖者包括: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威廉·埃格尔斯顿、辛迪·舍曼、杉本博司……
2021年,大奖却颁给了一位几乎不用相机的中国艺术家——曹斐。曹斐的创作工具主要是电子游戏、虚拟现实和网络视频,她用这些来讲述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故事和梦想。她的获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它告诉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摄影”早已不只是一张照片了,它包含了我们在数字世界里创造和观看图像的一切方式。
2024年获奖作品,艺术家:Ingrid Pollard
5
京都奖 (Kyoto Prize)
获奖者包括:诺姆·乔姆斯基、皮娜·鲍什、皮埃尔·布列兹、宫崎骏……
京都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国际大奖,通常会颁给那些深奥的哲学家和艺术大师。所以在2010年,当大奖颁给动画导演宫崎骏时,很多人都非常惊讶,因为在当时,动画还常常被简单地看作是“给小孩看的东西”。但评委会认为,宫崎骏的作品内核充满了关于自然、和平与人性的深刻思考。一部动画电影,可以和一部哲学著作、一首交响乐一样,拥有同等的智慧与分量。
2023年获奖作品,艺术家:Nalini Malani
6
沃尔夫艺术奖(Wolf Prize in Arts)
奖金:10万美元
关键词:学院里的巨匠、学术、严谨、有如科学奖般精确
获奖者包括:马克·夏加尔,安塞姆·基弗、克拉斯·奥尔登堡,路易丝·布儒瓦、辛迪·舍曼……
如果让一位严谨的科学家来设计一个艺术奖,那它很可能就是沃尔夫奖的模样。这个在以色列创立的奖项,以其堪比诺贝尔的学术性和同行评议机制著称。奖项的“精密基因”来源于创始人里卡多·沃尔夫(Ricardo Wolf)博士,他是一名化学家,晚年移居以色列后,决心将其财富用于回馈全人类。1975年,他与妻子共同创立了沃尔夫基金会,旨在“为了人类的利益,促进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基于这一宏愿,沃尔夫奖于1978年正式创立。
1990年,这个奖项做出了一个震撼世界的决定:把艺术大奖颁给了一位德国人——安塞姆·基弗。
一个以色列的奖颁给了一个德国人。
这是一种超越国籍和历史伤痛的巨大勇气,证明了艺术拥有直面最深刻伤疤、并开启艰难对话的强大力量。”
1981年首届获奖作品,艺术家:夏加尔
7
杜尚奖(the Marcel Duchamp Prize)
获奖者包括: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塔蒂亚娜·图薇、卡德尔·阿提亚、西普里安·盖拉德。
杜尚奖的故事,源于一场法国艺术圈的“秘密握手”:一边是财力雄厚的私人收藏家团体(ADIAF),另一边是殿堂级的国立蓬皮杜艺术中心。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定义何为今日法国最重要的艺术。奖项以那位颠覆了艺术定义的杜尚为名,其核心不在于奖金,而在于那场四人入围的蓬皮杜大展。这就像一场顶级俱乐部的入会仪式,由最有权力的“玩家”提名,在最核心的“场地”展示,最终选出一位年度代表。
2003年的获奖者马修·莫尼耶 (Mathieu Mercier) 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会把一个宜家买来的普通置物架、一盏五金店的日光灯管,或者一套架子鼓,用一种极其冷静、像蒙德里安绘画一样精确的方式组合起来。最终的作品,看起来像一件极简主义的昂贵雕塑,但它的原材料却无比廉价和日常。
获奖者包括:西斯特·盖茨、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阮纯诗、费雷莱·巴斯……
2015年的获奖者、美国艺术家西斯特·盖茨(Theaster Gates)以其“社会实践”艺术而闻名,他获奖后,当场宣布将与所有入围的艺术家平分40,000英镑的奖金。他表示,他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建立一个由艺术家组成的、能够共同面对世界问题的“联盟”。他的这一举动,为阿勒斯·蒙迪奖奠定了一种团结互助的基调,深刻影响了后续的参与者。,完美诠释了奖项的真谛:重要的不是谁赢了,而是我们如何站在一起,共同面对这个破碎并渴望被疗愈的世界。
好啦,除了这8个奖项,你还知道什么有意思的艺术奖吗?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哦,无论我们在哪个宇宙,希望艺术能照料到你的心。
2025年提名作品,艺术家:Mounira Al So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