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数量快速增加,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理论上对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与之相应的,开设博物馆学专业方向的大专院校也在不断增多,招生数量和硕士学科点也在不断增加。博物馆热带动了博物馆学学科的热度。
博物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该学科相当部分的研究是为了解决博物馆行业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博物馆学本质上是一门应用学科。对于大学教育体系来说,任何一门应用学科的建设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是,为谁培养学生。这个看似无须思考便能得到答案的问题,在现实中却值得深思。
从笔者所带的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看,大型传统综合类博物馆在招聘中表现出不愿意招收博物馆学专业背景毕业生的倾向,而新建博物馆、县市级博物馆则更多地吸纳了该方向学生。相反,前者在招聘新员工或引进人才时,更青睐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或艺术史,以及计算机、经济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这反映出大型传统综合类博物馆凭借雄厚的资源和平台实力,在人才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而其他博物馆并非不想招收同类型人才,也并非偏好博物馆学专业背景的学生,而是不具备竞争优势。
这种招聘格局和我国博物馆传统密不可分。国内博物馆以考古历史类为主,新兴博物馆也以遗址博物馆、遗产地博物馆数量为多,这就形成了博物馆主要需要考古学、历史学背景专业毕业生的招聘理念。另外,近20年来展览、社会教育以及相关的博物馆活动增多,博物馆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博物馆对设计学、工程学、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学生开始产生巨大需求。这些专业有助于解决博物馆运行当中的实际问题,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博物馆展览策划工作为例,的确需要考古学、历史学或艺术史专业背景的专家来担任策展人一职。这是由于展览本身就应该是某个领域研究成果的形象表达。在西方博物馆界,有资格担任策展人职位的也多为名校艺术史专业的专家。而博物馆学专业学生尽管学习过展览策划的流程,掌握了展览策划的工作技能,但由于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很难完成策展工作从前期研究到展厅落地全过程的任务,并且后期的释展也存在诸多困难。这就导致了传统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学专业似乎是“没有专业”。
对于市县级中小型博物馆和新兴博物馆来说,受限于经费和人力资源,展览业务并不是这类博物馆的主营业务,但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博物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要求,大多把业务主要放在公众教育、文创开发、社区服务等方面。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这类看似专业性不太强的工作,从而满足了该类型博物馆实际工作的需求。新兴博物馆则需要搭建博物馆运营平台,开展机构相关的事务性工作。因此,除了相关专业人才外,还需要相当数量的不分专业的事务性人才。
传统博物馆的理念也对高校博物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内多数文博专业都开设在考古学或历史学之下,其课程体系也围绕着考古学、文物研究展开。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文博专业为例,学院考古专业本科生开设有考古学、文化遗产学和博物馆学三个方向;硕士研究生分为考古学硕士(学术硕士)和文博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前者也有博物馆学方向。研究生课程包括博物馆学各领域(展览、教育、藏品),以及文物保护等技术性专业。课程设置中考古学在必修和选修、补修环节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种以考古学为核心,延展设计的博物馆学课程体系,在国内高校博物馆学专业领域比较常见,也构成了现代中国博物馆学专业发展的格局。然而,这种传统的博物馆学课程体系,似乎既不能满足大型传统博物馆的专业需求,又在中小型或新兴博物馆的实际事务性工作中难以产生创造性价值。那么博物馆学对于博物馆,或者具体到中国博物馆,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博物馆学学科的建设?
首先,博物馆学应该树立独立学科的概念。尽管博物馆学目前尚未发展出自洽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但不意味着它只是某个或某些学科的附庸。相反,它应该是一个综合各学科为我所用的独立学科。因此,从高校教育层面应该以博物馆为核心设计课程体系。博物馆学专业并非培养策展人、文物研究专家、藏品保管员(尽管我们有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而是培养博物馆运营的管理者,博物馆发展的思考者,博物馆与公众的沟通者。除了博物馆核心业务之外,博物馆学专业应该在媒体传播、市场、社区及公众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博物馆学课程,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应该增加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等社会学科的课程,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并从交叉学科领域寻找问题,探寻方法。
其次,加强高校与博物馆之间的学术联系。当前很多大型博物馆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一批国家级博物馆都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博物馆的规划。要想实现规划的目标,单纯依靠事务性工作和传统考古学、文物学研究存在一定困难,只能联合高校进行博物馆学重大课题研究,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学专业学术力量,才能实现双赢。目前,我所指导的研究生参与了国家博物馆战略规划部的“世界博物馆发展战略研究”“国家博物馆国外观众调查研究”等课题,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不仅为国博相关研究提供了成果,自身的研究也非常受益。2024年,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院下设立了博物馆学研究所。这表明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国家级博物馆希望依靠自身平台,结合外部力量进行博物馆学相关研究。这种学术联系如果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博物馆对于博物馆学的认知,重塑博物馆人才观念。
总之,博物馆学学科发展应该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重新认识博物馆学,重新思考学科建设,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