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中国篆刻》2025年第2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0年以来秦官印的著录与研究
王 伟
摘要:秦官印研究自2000年以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无论在新资料 披露、新旧资料汇集,或在秦封泥与秦官印研究的结合等方面均取得了 显著的进展。这一时期秦官印研究呈现出新资料层出不穷、非官方力量 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成果逐渐专题化、系统化等特点。展望未来, 秦玺印封泥的数量和种类还会与时俱进;今后的研究重点应由资料积累 和文字释读转向新资料汇总与研究成果的整合、印文单字整理、秦印文 字与六国文字结构对比、单品断代以及秦历史文化价值的考证与挖掘等方面。
关键词:秦官印;秦封泥;阶段;展望
随着相家巷秦封泥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秦封泥与秦官私印研究被 有效联系起来,研究者对秦官印的认识更加清晰;而以《秦文字集证 · 秦 印通论》(1999年)、《秦代印风》(1999年)、《秦印文字汇编》(1999 年)、《历代印匋封泥印风》(1999年)和《秦封泥集》(2000年)等论 著的刊发为标志,1 秦官印研究进入了新阶段。本文所谓“秦官印”包括 秦玺印和秦封泥两类,所论资料截止于2025年初。
一、秦官印(玺印)的著录与研究
2000年,谱录出版方面有《两罍轩印考漫存》,其中有蛇钮“平陵 〈陆〉丞印”。2 《古印集萃(战国卷)》《古印集萃(秦汉魏晋南北朝卷○一)》等,前者收录“工师之印”,后者收录田字格秦官印22方。3 徐畅 《中国篆刻全集 · 先秦玺印》收录“秦系公玺”计193方,除去个别重出 (93页中栏“郑大夫”与97页左栏“郑大夫”)、误收(如81页“纳功勇 校丞”、89页“营丘邑长”和92页“祠厨”)、5件陶文、1方“仁士”吉 语和约10方单字印外,其余基本可认定为秦官印。4 《珍秦斋藏印•秦印篇》(图1)是第一次辑成的秦印专谱,刊载《秦私印概论》和孙慰祖《新见秦官印封泥考略》两文,图版部分收录秦官印封泥12枚(1–12号),秦官印10方(13–22号),均是不见于著录的新资料。5
2000年3月至5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与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举办 “中国历代玺印艺术”展览,并于3月9日至11日召开“中国古玺印学国 际学术研讨会”。这两项学术活动分别出版了展览图录和研讨会的论文 集。图录《中国历代玺印艺术》(图2)附有印体和印面照片,其中105— 110以及114号蛇钮“襄阴丞印”(图3)均为秦官印。6 会议论文集收录王辉《秦印考释三则》考释新出秦封泥2方,吴振武《阳文秦印辑录》辑录 阳文秦官印8方,菅原一广《对鱼钮官印的考察》涉及7方鱼钮秦官印,且认为“敦浦”“留浦”两印是汉武帝为征讨南越国而特制的印。7 王人聪《古玺印与古文字论集》收录此前发表的《秦官印考述》《秦乡印考》《试论西汉田字格官印及其年代下限》等文。8 此外,还有孙慰祖《封泥和古代封缄方法的研究》据出土封泥封检实物形态研究了封缄方式、封护类别、封泥形态等。9
2001年,庄新兴《战国玺印分域编》出版,书前有长文《战国玺印分域考》,其中第五部分为《秦系玺印》,对秦印的认定、断代、秦印文字的特点以及官私印的特点等均有论述;书中《战国玺印秦系卷》部分2806–2829号收录秦官印24方(含陶印3方)。10戴山青《中国历代玺印集粹》和《古玺汉印集萃》也收录部分传世秦官印。11许雄志《秦印文字汇编》出版,此书以《秦代印风》所收资料为基础,收录2000年之前的秦官私玺印、封泥和陶文资料,是第一部秦印文字的专题文字编。12此外,赵平安《秦西汉官印论要》一文“秦官印的格式和读法”“对读田字格官印试析”“田字格官印的下限”等专题,结合新出秦封泥对秦官印文字读序和田字格等问题。13
2002年,吴鸿清《中国古代玺印大典》出版,其“先秦古玺”卷有秦阳文印“军市”(00006号)“王戎兵器”(00234号),“秦汉魏晋南北朝印章卷”首列“秦代官印”,收秦官印28方(02438–02465号);但“西汉官印”部分(02466–02472,0274–02509号)几乎也全部系秦官印,故此书实际收录秦官印有73方。14曹锦炎《古代玺印》第五章为“秦印和秦封泥”概述了秦官印的研究历程,对秦官印的主要研究成果做了评述。15《谷村熹斋藏印选萃——缵述堂古铜印存》(图4)收录“邦候丞印”“宜阳右尉”(图6、图7)“私府”“家印”等4方秦官印的新资料。16孙慰祖《封泥所见秦汉官制与郡国县邑沿革》(2002.7.11)结合相家巷秦封泥的新资料对“秦的中央官制”和“秦的郡县官制”作了考察,并总结了秦中央官制的4个特点。17此外,陈重亨《秦系玺印的印式探真》一文在回顾明季以来秦印认识历程的基础上,就针对“秦系玺印特点与六国古鉥的差异性”分七点作了阐述,除去“秦系私印的考察”之外,其余六点均与秦官印有关。18此文论述较为系统全面,所举秦官印和秦封泥的实例也较丰富,但文末“汉初官印”列入“上林郎池”和“苍梧侯丞”似不妥。
2003年,著录秦官印和封泥的图谱有《中国书法全集92·篆刻·先秦玺印》和《封泥集存》。19前者收录各类秦官印130余方;后者为原拓本,所收秦官印封泥种类不详。
叶其峰《古玺印通论》第五章《秦官印》概述了秦官印的认识过程:
较早对秦官印进行断代研究的有罗福颐先生,他在《古玺印概论》中说……并在该书收录了秦官印标准品7种。20世纪80年代先生在主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时从数以千计的秦汉官印中摘选出43方定为秦官印……在印谱中,把秦官印与汉官印明确区分此是第一次,而罗先生指出秦官印有田字格,刻凿,印文类秦权量文字,风格自然风趣等,在当时是对秦官印特征最全面的概括,对后人的研究,有指导意义。1990年王人聪先生的《秦官印考述》,考定秦官印65种,指出秦官印特征有11点,确定的秦官印比《征存》多出20余种,考证详尽,概括全面,是近年秦官印研究的重要论文。20
但书中仍将田字格封泥“新城丞印”“建〈延〉陵丞印”“中官丞印”和田/日字格玺印“南郡候丞”“旃郎厨丞”“苍梧侯丞”“琅左盐丞”,以及“代马丞印”“泰仓”等列入第六章《两汉官印》。21
孙慰祖系列论著涉及秦官印和秦封泥,其《战国秦汉玺印杂识》论及秦官印“王戎兵器”“广平君印”“泰上寝左田”“长安君”“右廏将马”“宜阳津印”“邦司马印”蛇钮“襄阴丞印”“沈登传送”等;《战国秦汉南北朝玺印的断代与辨伪》“秦印”部分认为“都乡丧尉”“宜阳右尉”等是伪品;“秦代封泥”部分从三个方面总结了鉴别秦封泥的方法。22《封泥印章所见秦汉官印制度的几个问题》论述“秦官印印形与印文规范”“秦汉的官署印与官印的颁缴”关涉秦官印和秦封泥。23《相家巷封泥与秦官制研究——〈新出相家巷秦封泥〉序》对250枚相家巷出土秦封泥的学术价值作了揭示。24此外,孙慰祖《封泥:发现与研究》一书《封泥的断代》之“秦代封泥”部分确定了“传世秦代封泥的标准品”90余枚;作者结合相家巷新出秦封泥,总结出“秦封泥的若干鉴别特征”4点,还注意到秦封泥的背部形态问题。25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第三章《战国文字分域概述》第六节《秦系文字》“玺印文字”部分依据王人聪和王辉先生的研究,将秦官印特征撮要为7项,并将秦官印分为18类,所论涉及秦官印189方(含秦官印封泥)。26
2004年,含有秦官印的古玺印图谱有《中国玺印类编》《鸭雄绿斋藏中国古玺印精选》《中国古玺印精选》《新出相家巷秦封泥》等。27
2005年,出版的古玺印封泥图录有《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收录秦官印19方;《相家巷出土秦封泥》宣纸本一函十四册,收录秦封泥403种,764品。28
2006年,《鉴印山房藏古玺印精华》刊布秦官印7方,其中蛇钮“少巸之印”“乐成丞印”“道司空印”“利阳右尉”“新昌里印”等为新见秦官印品类。29
2007年,许雄志《秦印章法特点解析》从篆刻艺术角度分析秦印的章法技巧,其中涉及2方秦官印。30
2008年,陈重亨《战国秦系玺印研究》(图5)基于文献有关秦系玺印记载的探讨,对秦系玺印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涉及秦官印反映的官制、郡县地理、印式与字形等。31远藤疆编集《古玺印精华》中著录“前汉官印”中有“浙江都水”(图8)“宜春禁印”“南郡候丞”“代马丞印”等。32原钤印谱《文雅堂藏印》收录鱼钮“清河侯印”和蛇钮“武泉丞印”(图9)。此外,片冈一忠《中国官印制度研究》其第二章为《秦朝の官印制度:中国官印制度の成立》。33
2009年,陈光田《战国玺印分域研究》第六章为《秦系印章》第一节《官印》部分分类考释秦玺印封泥官印(含6件秦陶文)超过400方,但主要是新出秦封泥,涉及秦官印的品类不够丰富。34孙慰祖《新出玺印封泥的史料整合与考古学意义——兼谈三十年来古玺印研究之进展》中有“秦郡新资料与秦郡数目的再检讨”,以新出封泥与传世秦官印对勘,将“苍梧侯丞”“浙江都水”“琅左盐丞”等定为秦官印。同作者还有《新出封泥所见秦汉官制与郡县史料——兼论封泥分型的意义》一文,揭示了新出封泥中秦汉官制与地理信息,还从语言文字和封泥形态等方面探讨了古封泥的断代等问题。35(图8、图9)
2010年,出版的玺印图谱有《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和《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等。36前者收录各类抑印陶文、封泥、烙印、戳印等材料,其中“谱录第二章”和“谱录第三章”收录各地出土秦官印13方;“谱录第三章”还收入新出土秦封泥数百枚。后者书前有孙慰祖《古代玺印断代方法概论》一文,认可了蛇钮和鱼钮为秦官印的钮式之一,正文28–43号所列为秦官印(含“皇帝信玺”封泥)。37又有叶其峰《对秦印的认识及秦印文字》对1990年以来秦官印研究的突破性发展作了概述,但又误将“法丘左尉”定为汉初印。38顾清《亲见古人典型》披露自藏古代玺印中有秦官印“丧吏”“冢府”2种。39此外,孙慰祖《从秦官印和封泥看浙江、江东在秦代的隶属关系》据蛇钮秦官印“浙江都水”考证秦有“浙江郡”;据秦封泥“江左盐丞”考证秦有“江东郡”。40
2011年,《十钟山房印举》再版41。刘新民《古代玺印中的“左(右)礜桃支(丞)”新考》认为秦汉时与炼制丹药有关的特设官职。42
2012年,《簠斋古印集》《周秦古玺》等旧谱录再版。43日本求古斋藏印公布,其中“秦印”部分收“平丘丞印”“闗里”2方秦官印,均是新见的秦官印品类。44《风过耳堂秦印辑录》(图10)是系《珍秦斋藏印·秦印篇》之后的又一秦印专谱,其中有“宁秦□书”“私府”“亭印”等3方秦官印新资料。45禾德堂黄玉希所藏所见古代玺印汇集出版,其中有秦官印“私府”和“佐学佴印”。46
2013年,新出版的多种玺印谱录有重要的秦官印资料公布,如《盛世玺印录》(图11)系民间藏品的汇集,收录秦官6方,其中“道司空印”“利阳右尉”之前已著录过,而“东候亭印”“封陵津印”“襄安夫人”“相氏家印”等是新见的秦官印品类。47《天津博物馆藏玺印》一书重新著录了“壬戎兵器”“蜀邸仓印”“右司空印”,但将“曲阳左尉”和蛇钮“左礜桃支”的时代定为西汉。48拍卖图录《源流——金石篆刻艺术》所见有“尚叔家印”“家印”2方秦官印。49研究论著方面有余芳《秦代官印刍论》,此文以“秦统一的官印”为研究对象,论及秦官印的制度变化、形制特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但在研究资料方面只结合了新出秦封泥,对新见秦玺印官印材料和研究成果并未充分吸收。50孙慰祖《“邸丞”辨》利用所见郡邸类秦封泥将《天水放马滩秦简》墓主记原释的“邽丞”改释为“邸丞”,即郡邸之丞。51
2013年,邵磊《秦印新证》,52所论内容暂不详。
2014年,《中国美术全集60·书法篆刻编·玺印篆刻》出版,标注秦官印12方,又将“浙江都水”“琅左盐丞”“宜春禁丞”“代马丞印”“旃郎厨丞”等秦官印归入“汉”。53个人所辑原钤印谱《汉唐阁玺印录》(图12)收录秦官印有“咸亭”“成包”“冢府”“朗陵之印”(图13)、“蕃丞”(鱼钮)、“私府”等。54此外,拍卖图录《源流——铜杂·金石篆刻艺术》中有秦官印“家印”;《汉唐雅集:源流——金石篆刻艺术》图录中有“私府”“咸亭”(或为砝码)应为秦官印。55
2015年,《有邻馆古玺印精华》出版,收录秦官印“有利里印”(11号)和蛇钮“彭城丞印”(12号),但将“彭城丞印”断代为“前汉”。56旧谱录再版有《集古印隽》,所收传世秦官印多达32方。57新辑原拓印谱有《玺泉堂古印存》收录秦官印有鱼钮“中候”、鼻钮“柏府”、鼻钮“都司马印”、鱼钮“泰原候印”、蛇钮“上郡候印”和龟钮“成直君印”(或为私印)等,所收秦官印形制珍稀,内容前所未见,有重要的研究价值;58《响盦古玺印存》收录秦官印有“市印”“私府”“冢府”“家印”等。秦印专谱《戎壹轩藏秦印珍品展》(图14)收录秦官印“封陵津印”“卬章飤厨”“武安君印”,书前有孙慰祖《秦印的当代认知》、周晓陆《秦印“卬章飤厨”初读》和熊长云《秦“封陵津印”考——兼论风陵渡之得名》等文。59
2016年,旧谱录《匋斋藏印》整理本出版,收录秦官印“右廏将马”“昌武君印”等。60徐畅《古玺印图典》第二编《秦系玺印》上“公印”部分收录秦玺印、封泥和陶文近500种,其中可确认的秦官印约175方。61施谢捷《新见古代玉印选》“文信君印”62新辑原拓印谱《鉴印山房藏战国秦汉官印百品》收录蛇钮秦官印“杜邮丞印”“颖川榦丞”“江胡榦官”以及“道司空印”“利阳右尉”“乐成丞印”“新昌里印”“漆工”“邦印”“市印”,共10方,系民间收藏秦官印资料之最。63孙慰祖《可斋论印四集》和《中国玺印篆刻通史》(图15)出版,前者收录作者有关秦汉玺印封泥的研究论文多篇,后者提供了8方秦官印的印体照片和印面拓本。64王伟《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藏两枚新见秦官印》考释了“都司马印”和“清河侯印”。65杨勇《容轩读印》论及秦官印41方,秦官印封泥2方,侧重秦官印的篆刻艺术与,技法的鉴赏。66
2017年,新辑古玺印图录中,《新见古代玉印选续》(图16)收录玉质秦官印“广武君印”;67《鉴印山房新获古玺印选》(图17)收录“江胡榦官”“颖川榦丞”“市印”“杜邮丞印”“北市”(阳文)等5方秦官印68;《盛世玺印录·续壹》收录“信安君印”“江胡榦官”“蓝田右尉”“都司马印”“□公之印”“私府”等6方秦官印69;《盛世玺印录·续贰》收录“广武君印”“华成君印”“颖川榦丞”“安薛君印”“尚叔家印”“左廏将马”“平曲亭”“左田之印”“仓印”“丧吏”等秦官印10方70;《洛泉轩集古玺印选萃》收录“信安君印”“华成君印”“蓝田右尉”等3方秦官印,书后所附“印谱”部分又有“佐学佴印”“狼(朗)陵之印”“乐府”“私府”等4方秦官印71;《宁乐美术馆的印章》收录秦官印“南郡候印”“闻阳司空”(疑伪)和“定阳市丞”等。72曹锦炎《古玺通论》修订版出版,其第五章《古玺文字的地域特色》中据学者对里耶秦简8–461号木方的研究指出,“邦司马印”为战国秦印,传世的“南海司空”“闻阳司空”等印的年代“皆可定为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封泥“骑邦尉印”当属战国,将“丧吏”类秦官印读为“丧事”,时代为战国等。下编《官玺分国考述》第十章《秦》部分考释了54类74方秦官印,资料比初版有所增加。73此外,田炜《从秦“书同文字”看秦印时代的划分与秦汉之际古文印章的判定》一文利用里耶木方“书同文字”的具体规定判断秦印时代的内容。74
2018年,古玺印谱《齐国文字博物馆古玺印存稿》收秦官印“左亭丞印”;75《金篆斋藏古玺印辑存》收秦官印“私(䄸)府”“邦士”“仓印”“平曲亭”,76另有“雝和司空”以原钤散页在网络发布。(图18、图19)《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藏玺印封泥选》收录秦官印“卬章饲厨”“佐□私府”“私府”“私守”“市印”;77《缘闲堂古玺印辑存》收录秦官印“司空”“私府”“敬里”;78《得贤精舍藏印》第一册“私府”,第二册秦官印“冀印”误入秦私印;79《敦仁堂藏印》收录“亭”;80《庆堂藏古印菁华》著录“南部之印”“私府”。81此外,陈重亨《战国秦系玺印研究》(图5)出版。82
2019年,旧谱录再版有《伏庐选藏玺印汇存》《金薤留珍》等。83《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天津图书馆卷》影印一批古印谱,其中收录有秦官印的有数种。84新辑古印谱《匋玺室藏古玺印选》收录“大廏之丞”“家府”(2方)、“家印”“私府”(2方)、“宜阴子家”(图20)等共计7方秦官印。85《宁斋藏古玺印》第一册收录新品秦官印“狱府”“祠祀府印”“少内”“束州送官”“安辥君印”等。86有关秦官印研究著作有《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和《秦汉印章封泥文字编》。87
2020年,旧谱录再版有《十钟山房印举》(图21),88此书采用191册癸未本影印,收古印10390方,传世名品秦官印几乎均见于此书。新出版古玺印图录《战国玺印(分域音序)》“秦系·官印”部分收录玺印封泥(少量陶文)945种,基本包括传世秦官印,另有数种近年新出秦官印资料,但有不少秦官印重出,也有误收其他类别和其他时代的情况。89《河南印社珍藏古玺印封泥卷》著录了秦官印“颖川榦丞”“利阳右尉”“中行府印”。90《日本岩手县立博物馆藏太田梦庵旧藏古代玺印》之《枫园集古印谱》中有“池印”“市印”;91《盛世玺印录·续三》收录秦官印“达阳君印”“高章飤官”“昌成里印”“司空”“县司寇”“私府”等;《盛世玺印录·续四》(图22)收录秦官印“梓里君印”“昌连君印”“传舍”“南里”“社里”。92散见秦官印有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2020年9月发布敦仁堂藏鱼钮“中候”钤拓散页(此印与《玺泉》12号鱼钮“中侯”印文有细微差,似为另一件)(图23),12月钤拓“监史令印”散页,两种散页均有孙慰祖先生跋语。
2021年,旧谱录再版有《双虞壶斋印存》《赫连泉馆古印存》等。93两书所收秦官印品类没有变化,但前者采用较好底本且原色高清影印,仅下真迹一等。曹锦炎《秦“函关钱府”封泥小考》披露“玺”新品秦官印1枚。94张润锴《秦代官印制度考述》据出土文献探讨了秦官印的使用和管理情况。95
2022年,10月31日盛世成馨微信公众号发布“秦官印集萃”,共含秦官印24方,其中除去少量传世秦官印如“彭城丞印”“小厩南田”“右公田印”外,绝大多数均是近年所见新品秦官印,更有“长子右尉”“阳周候印”“昭台食左”“琅邪司丞”“中行府印”“监令史印”等首见新品。12月,《盛世玺印录钤本集》出版,96此书汇集了《盛世玺印录》《盛世玺印录·续壹》《盛世玺印录·续贰》《盛世玺印录·续三》《盛世玺印录·续四》等五部图录所有印拓,并重新做了分类编排,其中秦官印在0422–0455,共计34方。12月,《中国篆刻名品1·先秦官玺名品》97“秦系官印”部分收录6方(含陶印),但其中的“仓吏”今多不当作秦官印看待;又同系列《中国篆刻名品3·秦印名品》98收录秦官印64方。以上两书所收秦官印虽在品类方面没有新增,但印蜕均选自清末以来各种精钤印谱,高清印刷,个别印章配有印面和印钮照片,自有一定价值。
2023年,《庆堂印话:孙家潭藏古玺印杂记》出版,“秦汉”部分著录“南部之印”“武夫人印”(田字格,鱼钮)和“私府”三方秦系官印。99
2024年,《中国历代官印选》出版,此书实际上是原色影印了三册原钤印谱《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藏印》(图24)。100因原谱存世仅有十部,且流传稀少,故此次影印出版很有价值。此谱收录上海博物馆所藏秦官印有:襄阴(图25)、广里、军市、市亭(以上阳文)、浙江都水、琅左盐丞(断为西汉)、长平乡印、北私库印、泰仓、商库、泰仓、弓舍、学佴、左田、府尚、私府等;此外,受里(090页,半通无界格)、司城(093页,半通日字界格)两方似乎也是秦官印的风格。王伟《20世纪秦官印的著录与研究》系统梳理了秦官印的辨识与研究历程,划分了研究阶段,并对秦官研究不断取得深化与突破的原因做了归纳。101
2024年9月,“方寸万象——中国古代玺印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同时《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图26)102一书发布。该书收录了泰医丞印、都船丞印、上林尉丞、高章宦者、牦乡之印、昌连君印、君家相室、安阳父老、厨等9方新品秦官印,是近年一次性刊布秦官印数量最多的图录。12月,配合“北山汲古—中国玺印”展览而出版了同名图录《北山汲古——中国玺印》(图27),103其中收录有蛇钮“襄阴丞印”和“栎阳乡印”,但将“栎阳乡印”断代为西汉。王伟《秦蛇钮官印辑考三则》辑录“武泉丞印”“上郡候丞”“杜邮丞印”三方蛇钮秦官印,并对印文的地名和职官做了探讨。104私人所辑印谱有:《积古印存》第二编,其中“冢府”“私府”应为秦官印。105《玄成馆集拓古玺印存》收录秦官印11方,但均是近几年新出图录公布过的品类。106
2025年4月,《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精华版)出版。107原钤本印谱《安斋藏印菁藻》刊行,其中收录“匠官”“家印”两方应是秦官印。108同时,刘垚编著《秦印类编》出版,收入秦系玺印8669方,是目前辑录秦印数量最多的专题谱录,其中“官印”部分有456个编号,新旧谱录常见的秦官印品类基本完备,此前诸家未曾留意的新品有12号“白陶君印”、55号“丹阴”、142号“韭里”、244号“司马”和443号“左司章廥”等;因将不同谱录的同一印拓分别采录,故所收秦官印的品类有大量重复。据我们初步统计,实际收录不重复的秦官印约260方左右,可见近年新出的秦官印资料仍有不少遗漏。此外,该书还有林章松《〈秦印类编〉序》、徐在国《浅谈秦印的著录和研究》和石峰《浅析范铸类秦白文(阴文)印》等三篇从不同角度研究秦印的专论。109相关研究论文还有:王伟《新谱所见秦官印辑考》考释了5方新品秦官印;110孔品屏《“咸陵园相”再释——兼论抑陶铜印》一文对上博藏“咸陵园相”抑陶铜印印面、印文以及用于抑陶的铜印重新做了考察,将印文改释为“咸麦园眜(相/租)”,认为该铜印主要抑于陶器,印面中间的U形斜凹为物勒工名功能结束后的人为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