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宝石与矿物馆展览

字号:T|T
2025-08-18 18:01 来源:每日看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项目背景

“宝石与矿物馆”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NH)在筹备其150周年庆典以及新“理查德·吉尔德科学与教育创新中心”(Richard Gilder Cent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开放之际,对馆内重要展区进行一系列建筑与展览升级的一部分。该项目由知名的建筑事务所Davis Brody Bond与获奖展览设计公司Ralph Appelbaum Associates合作完成,旨在全面提升这一备受珍视的纽约市文化机构的展览体验。


二、项目概况

  • 地点:美国纽约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内
  • 面积:约11,500平方英尺(约1,068平方米)
  • 合作方:与展览设计公司 Ralph Appelbaum Associates 联合设

三、设计理念与空间布局

Davis Brody Bond 在设计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开放式的空间布局,鼓励探索式学习

  • 整个展厅采用开放式布局,鼓励观众以好奇心为驱动进行自由探索。
  • 展厅分为三大主要区域:
    • 矿物厅(Minerals Hall)
    • 宝石厅(Gems Hall)
    • 梅丽莎与基思·迈斯特临时展览画廊(Melissa and Keith Meister Gallery for temporary exhibitions)
  • 东侧还设有一个专门展示矿物光学特性及光与矿物相互作用的展区。

2. 恢复建筑原始风貌,同时融入现代科技

  • 设计不仅保留了博物馆原有的建筑特色,如轴线对称性与历史遗产感,同时也对空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 新的地板设计不仅美观,还能支持电力与数据布线,满足特别活动的需求。
  • 天花板经过更换,加入了装饰性的横梁、藻井与柱头,同时为暖通空调(HVAC)系统提供了空间。

四、展品与展览特色

1. 大规模展品展示

  • 展出超过5,000件矿物标本,其中超过一半是首次向公众展示。
  • 所有展品均采用定制展柜,结合最先进的照明系统,突出矿物的颜色、晶体结构与宝石的折射效果。

2. 以科学教育为核心的展览方式

  • 展览融入“下一代科学标准”,通过互动与探究式学习,帮助观众理解矿物学相关的科学实践。

五、重点展品介绍

1. 未切割的宝石

  • 展示了来自纽约市的矿物标本,包括著名的“地铁红宝石”——一块重达九磅的铁铝榴石,于1885年在第35街的下水道挖掘中被发现。

2. 歌唱之石

  • 这是一件重达数吨的矿物巨石,由蓝色蓝铜矿与绿色孔雀石组成,1891年采自亚利桑那州比斯比的沙皇矿(Czar Mine),并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展出,次年捐赠给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 这件展品在2017年旧馆拆除前与新馆中的展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展览升级的意义。

3. 斯特林山岩板

  • 来自新泽西州斯特林山矿(Sterling Hill Mine)的岩石标本,展示了该地区与邻近富兰克林矿床中发现的约90种荧光矿物。

六、特色展览区域

1. “水晶花园”主展区(The “Crystal Garden” Main Exhibition Area)

  • 展示来自全球的大型矿物标本,包括两座来自乌拉圭的巨型紫水晶晶洞:
    • 一座高9英尺(约2.7米)
    • 另一座高12英尺(约3.7米)
  • 这些标志性展品周围设有多个展区,介绍不同地质环境与过程如何塑造宝石与矿物的形成。

2. 临时展览空间

  • 专门用于举办临时展览,展示人类对特定矿物与宝石的迷恋,以及大气条件如何同时促成矿物与生命的多样性。

3. 系统分类展示墙(Systematics Display Wall)

  • 展示矿物的分类体系,凸显博物馆丰富多样的馆藏。

4. 多媒体互动展示

  • 通过大型媒体投影与互动装置,结合延时影像与色彩丰富的动画,生动介绍矿物与宝石的关键特性。

七、总结

“宝石与矿物馆”展览不仅是对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重要藏品的现代化呈现,也是科学与艺术、教育与展览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它通过创新的空间规划、先进的照明技术、丰富的互动体验与教育内容,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探索地球宝藏、理解自然奥秘的全新平台。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