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的“公主陵”,葬着一位身世坎坷的清代公主

字号:T|T
2025-07-25 15:39 来源: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吉林西部大安市静山乡后宝石屯曾有一座清代公主陵,当地人都称其为“后宝石公主陵”。此陵墓主人是清朝和硕公主——肫(zhūn)哲公主,她是第一位下嫁嫩科尔沁部蒙古王公的清朝公主,小小年纪便身不由己卷入到当时的政治漩涡中,成为清朝统治者推行满蒙联姻政策的牺牲品。

  肫哲公主出身显赫,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父亲是舒尔哈齐四子恪僖贝勒图伦她出生于1612明万历四十年)7月,卒于1648年(清顺治五年)。一生无子无女,长眠在嫩江之滨。

  17世纪初,肫哲公主祖父舒尔哈齐多次至北京朝贡,明都指挥之职。他在辅佐努尔哈赤成就霸业初期,出力甚巨,以功赐号“达尔汉巴图鲁”。建州女真各部统一后,舒尔哈齐与明保持通贡和好,休养生息,不主张对外用兵这一做法使他与兄长努尔哈赤之间渐生隔阂,猜忌日深意识到危机后的舒尔哈齐计划脱离努尔哈赤,移居黑扯木”。《清史稿·列传卷二记载,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舒尔哈齐意图暴露,努尔哈赤大怒,派兵将其软禁,并杀掉其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札萨克图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此时,舒尔哈齐已经去世。努尔哈赤或因囚死弟弟、杀掉侄子感到愧疚或为入朝为质,将舒尔哈齐次子图伦次女肫哲公主,收养在皇宫之中,“幼育于太祖”。随着时光流逝,肫哲公主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当她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美好期望时,努尔哈赤的一个决定却毁掉了她的一生。

 

  努尔哈赤怎样的决定毁掉了肫哲公主的一生?这还要从嫩科尔沁部说起。武备志载,辽东境外,有虏两枝,一名魁猛可,一名虎喇哈赤”。《清史稿进一步注解: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三传至图美尼雅哈齐。子三:长奎蒙克塔斯哈喇,游牧嫩江,号嫩科尔沁奎蒙克塔斯哈喇大约在明嘉靖年间迁居嫩江驻牧,其有二子,长子博迪达喇、次子诺扪达喇。长子儿子齐齐克生子翁果岱,翁果岱是一位能力超群的嫩科尔沁部首领,曾一度控制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海西女真人。他曾立寨混同江口,凡江东夷边江入市者,皆计货税之,间以兵渡江东掠,于是江东夷皆畏而服之翁果岱生有二子,长子奥巴,次子布塔奇。翁果岱去世后,长子嗣位,统领嫩科尔沁部。

 

图片

清太祖 努尔哈赤(资料图片)

  嫩科尔沁部游牧嫩江,逐渐占据了东至札赉特界,西至札鲁特界,南至盛京边墙界,北至索伦界”,“东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一百里”的广袤地区,并且同海西女真、建州女真拥有共同边界,部族之间互有往来,联系频繁。此时,建州女真在其首领努尔哈赤、皇太极经略下实力渐强,引起了其他女真部落的不安,唯恐将来被吞并。

  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9月,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那林布禄、布斋弟兄及哈达、乌拉、辉发三部首领,联合草原其他部族组成“九部联军”3万人进攻建州女真部,双方战于古勒山(辽宁省新宾县境内),“九部联军”大败。努尔哈赤为了争取和招抚嫩科尔沁部,释放了翁果岱、莽古斯等人,并赐战马锦衣,令其率众而返。次年,嫩科尔沁部贝勒明安等向努尔哈赤贡马、驼等,主动与后金修好,1612年,嫩科尔沁部明安贝勒嫁女努尔哈赤,开启了满蒙联姻的先河。以后陆续有五位嫩科尔沁部贝勒将女儿嫁入后金皇室,两个部族之间越来越亲密,引起北元林丹汗的不满,他开始以蒙古大汗之名打压嫩科尔沁部。林丹汗的打压将嫩科尔沁部推向后金国怀抱。

图片

  嫩科尔沁洪台吉住帐地,现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腰新乡兴隆村北嫩江左岸台地上。(资料图片)

   1624年(后金天命九年),嫩科尔沁部洪台吉奥巴(翁果岱长子)遣使后金国,有意修好,联合抵御林丹汗。努尔哈赤遂遣使至嫩江等地“与科尔沁蒙古台吉奥巴、阿都齐达尔汗、戴青、蒙果等会盟”。此次会盟奠定了满蒙联盟的基础。

  1625年11月,林丹汗闻嫩科尔沁部与后金国结盟,遂亲率察哈尔、喀尔喀之军问罪奥巴。奥巴急派人告警于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即派皇太极、阿巴泰等率五千精骑援助奥巴,林丹汗兵败逃遁。1626年5月奥巴为感谢努尔哈赤解救危难,携弟布塔奇、族叔图美等赴盛京(今沈阳)谢恩。此次盛京之行,奥巴可谓“双喜临门”:一是取得“额驸”(清皇室、贵族女婿封号)身份。年仅十五岁的肫哲公主嫁给五十多岁的奥巴为妃。《清圣祖武皇帝实录》卷四载,诸王奏之,帝乃酌定,大设宴,具奁资,以秃龙(即固伦)台吉女肫姐(即肫哲)妻之。

图片

清太宗 皇太极(资料图片)

  二是取得“汗号”,努尔哈赤册封奥巴为“土谢图汗”。

  奥巴在盛京受到隆重的礼遇,享尽了荣光,返回嫩科尔沁驻牧地时,却把肫哲公主留在了盛京。当年8-9月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嗣位。对努尔哈赤去世,奥巴并不在意,过了两个月后仅派遣了一个低级喇嘛前来盛京吊唁。对此,皇太极内心很是愤懑。他遣使至奥巴驻牧地,令他来盛京接走肫哲公主。可直到10月末,奥巴才很不情愿地派遣三位使者迎回肫哲公主。给皇太极使者回礼时,或许有戏讽之意,他送给使者8匹患有鼻疽的病马。奥巴对后金皇室的种种不敬,也注定了肫哲公主的命运。

 

  肫哲公主到达嫩科尔沁帐地后,奥巴对其极为冷淡,究其原因,还是畏惧察哈尔林丹汗。奥巴的大福晋察哈尔“大人之女”,居室置于前;肫哲公主侧福晋,居室置于后奥巴畏惧大福晋,对公主不闻不问,使其长期独守空房、整日抑郁寡欢。

  肫哲公主在奥巴驻帐地生活不如意,便常常回盛京娘家住些日子,并且每次从娘家返回草原时均伤感难舍。皇太极觉得公主生活不如意,于是派人带信给奥巴,让他善待公主。但是,奥巴并没有因为皇太极的旨意而改变对公主的态度,这让皇太极很是不满,决定找个机会敲打敲打奥巴。1628年(后金天聪二年)9月,皇太极亲征察哈尔,传旨嫩科尔沁部诸台吉会于绰洛河,奥巴以腿疾为由行动迟缓。皇太极借机发难,同年12月,遣侍臣索尼等前往嫩科尔沁部,问罪奥巴。奥巴大惊,竭力挽留索尼等使臣,并说“我见上应肉袒谢罪,惟惧威严之下不见而逐我,将安归”索尼见此,对奥巴道:“汝引咎入朝,即弗获免罪,以姻戚且远来故弗汝逐也”。次年正月,奥巴怀着忐忑之心,携肫哲公主入朝拜见皇太极,献骆驼10峰、骏马100匹以谢罪,皇太极礼遇如初。

  1634年(后金天聪八年),年老体弱的奥巴去世。按照蒙古“收继婚”的传统,肫哲公主嫁给了奥巴之子图什业图旗(原科尔沁右翼中旗)札萨克亲王巴达礼。1637年(清崇德二年),皇太极册封肫哲公主为“和硕公主”,封巴达礼为“和硕额驸”。清朝公主等级为八级,“和硕公主”为第二等级,这说明肫哲公主在清朝皇室中的地位很高。

  1648年(清顺治五年),肫哲公主去世,时年37岁。“怜哉肫哲,一代公主,年刚及笄,伴蛮叟于穷疆;青春妙龄,守寂寞之空房。郁郁寡欢,怅怅哀戚。积悒累忧,终至夭亡。

 

  肫哲公主去世后,按照当时蒙古王公贵族葬俗,用十几头犍牛挽车载灵,前往嫩江之滨的“养息牧场”,择地而葬。从上世纪初,土谢图亲王和大赉县行政公署来往信函看,这块“养息牧场”在宝石屯,“南北长约三十九里,东西方长七八里不等”,属于土谢图亲王私有领地。

 

图片

土谢图亲王致大赉县知事函及大赉县行政公署咨询函

 

 

 

  送灵车马行至嫩江之滨,挽车的十几头犍牛停而饮水,之后卧而不行。随从中有人认为这是“公主看中此地了”,正准备寻找最佳下葬点时,犍牛群突然起来挽车继续前行,不数里纷纷倒地而毙。于是,在犍牛倒毙处,挖地建陵,安葬公主,并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庙宇式建筑。

  上世纪初,公主陵寝惨遭噩运。据《大赉县志》记载,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伙沙俄士兵从哈尔滨来到肫哲公主陵,盗挖陵庙、劫掠文物,为了掩人耳目、毁灭罪证,开炮炸毁了公主陵,只遗留“破瓦颓垣”,没有碑记可以考证。

图片

后宝石公主陵庙址石碑

  土谢图亲王“养息牧地”早已不见牧群踪迹,肫哲公主陵连同它的故事均淹没在历史风云中。旷野之上,徒留石碑一块,孤独地站立在那里,似乎向人们诉说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参考资料:

  1.《旧满洲档》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  1969年 

  2.《论努尔哈赤、皇太极统一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策略》周喜峰 《求是学刊》 2004年第4期

  3.《清史稿·卷一·本纪一·太祖本纪》民国)赵尔巽编篡

  4.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四

  5.嫩科尔沁演变史》()《嫩科尔沁演变史编委会编著辽宁民族出版社

  6.《大赉县志》

  7.《开原图说》卷下 冯瑗

  8.《蒙古游牧记》(清)张穆 著

  9.《公主陵初探》 康广敏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