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次听闻美国总统罗斯福赠重庆市卷轴,是观看《方志大讲堂》第三期,听周勇先生讲述了其始末,被深深吸引。深感此文物之珍贵,而又遗憾其下落不明。
那么,它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代表了什么?
因此,笔者进行了初步调查,竟发现世界上竟有三幅同类的卷轴。1944年5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这三幅卷轴,不仅赠予了重庆市,还分别赠予了家喻户晓的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以表彰它们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勇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迄今未发现其他类似卷轴,仅仅只有这三幅[1]。根据现有资料,这三幅卷轴在外观、样式、尺寸及罗斯福的签名方面高度一致,且均于1944年5月17日签署。赠送时间集中在1944年6月20日至6月26日之间。尽管正文内容存在细微差异,但其统一的设计风格与相同的签署日期足以证明它们属于同一批次制作。
这意味着重庆市曾是与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齐名的英雄城市,也是国际社会对重庆大轰炸保卫战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相媲美的权威认可。同时,这一事实再次印证了“中国和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一、卷轴赠送与答谢
1944年5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三份卷轴,赠予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三座城市:重庆市、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图一)。其中,赠予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的卷轴由美国驻苏联大使威廉·埃夫里尔·哈里曼代为转交,而赠予重庆市的卷轴则由罗斯福总统的中国特使、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亲自赠送。值得一提的是,赠予重庆市的卷轴在时间上早于苏联的两幅卷轴,其价值和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图一 罗斯福赠送卷轴概况
具体经过:1944年6月20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问重庆(图二),向蒋介石转送了罗斯福赠予重庆市民的这幅卷轴。接此卷轴,蒋介石对华莱士说:“我代表重庆市民接受这卷轴作为无价的象征,他们将永远以感激与景仰的心情记住这种盛意。”[2]被周恩来称为“我党挚友”[3]的贺耀组[4]市长在市参议会上宣读了卷轴的内容。《中央日报》对赠送经过与回应进行了报道:“美总统罗斯福,于华莱士副总统离美前,托其带一副卷轴,内书颂词表示对于全体重庆市民,在敌机轰炸下坚毅精神之赞佩。该卷轴已由华莱士万里携渝、送达贺市长。贺市长昨日下午,亲送该卷轴至参议会,于会上宣读。全体参议会聆悉后,都极兴奋,齐报以热烈掌声。参议员吴人初相继提出答谢方法,旋一致决议:以全市市民名义,电谢罗斯福总统,并将该卷轴珍重保存。以供市民浏览。此外,并向华莱士致意。”[5]可惜,笔者未能查寻到此答谢电文。
图二 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渝
1944年5月25日,罗斯福专门写信向斯大林介绍赠送两幅卷轴的情况(图三)。他在信中这样说“我寄给您两份献给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的颂词卷轴,这两座城市赢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钦佩。这两座城市的人民和英勇保卫它们的士兵们的英雄主义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还将把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已经成为坚韧不拔的代名词,正是这种坚韧使我们能够抵抗,并最终战胜敌人的侵略。在献给这两座城市颂词卷轴的时候,我希望您向这两座城市的人民转达我个人表示的友谊和钦佩并转达我的希望。希望我们两国人民将继续发展我们亲密无间的谅解,这种谅解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特点。”[6]
图三 罗斯福写给斯大林的信
虽然这封信写于5月25日,但实际上送达时间是6月26日。1944年6月26日,罗斯福委托美国驻苏联大使威廉·埃夫里尔·哈里曼将两幅卷轴与此封信一同转赠给斯大林(图四、图五、图六)。1944年6月28日《纽约时报》特稿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并言斯大林热情地感谢回复,只是当天还未收到。笔者查到斯大林回信(图七):“1.您关于献给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颂词卷轴的来电已经收到。哈里曼大使先生已亲手将颂词卷轴交给我,我一定将它们送到目的地。在收到颂词卷轴时我发表了下述的声明:‘我把罗斯福总统的颂词卷轴看作是我们两国为我们两国人民的自由和人类进步事业而进行的有效合作的象征。颂词卷轴将交给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的代表’2.请接受我衷心的谢意,感谢您对于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在反对德国侵略者的斗争中的努力所给予的高度评价。”[7]
图四 哈里曼转赠[8]
图五 斯大林接受卷轴赠礼[9]
图六 《真理报》关于卷轴赠送的报道
图七 斯大林回信感谢罗斯福
二、卷轴名字
关于重庆市此卷轴,现有“罗斯福总统致书”[10]“罗斯福致重庆市民书”[11]“致重庆市民书卷”[12]“致重庆市民的纪念状”[13]、“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等多种名称,笔者建议应统一为《罗斯福赠重庆市卷轴》。原因如下:一是卷轴正文书写的就是“scroll”,应该尊重原文原意。二是罗斯福写给斯大林的信中用的仍是“two scrolls”,并不是信“letter”。三是中国媒体多以“罗斯福”“重庆市”“卷轴”为关键词报道(图八)。综上,将其统一命名为《罗斯福赠重庆市卷轴》更为妥帖。
图八 罗斯福赠重庆市卷轴相关报道
三、卷轴样式尺寸
三幅卷轴样式尺寸均相同(图九、图十、图十一、图十二)。民国新闻言“卷轴面积近一方尺、外罩以深褐色皮夹。”俄罗斯文化部官网公布的是56.2厘米x38.5厘米。[14]纸张为羊皮纸。
左侧为空白扉页,右侧为正文。正文顶端中间为美国国徽(彩绘)。中间为黑色正文,首字母部分装饰与彩绘。正文下方一行为罗斯福总统亲笔签名与手写日期(1944年5月17日)。最后为地址(华盛顿特区)。
图九 罗斯福赠重庆市卷轴选自《抗战建国大画史》[15]
图十 重庆市卷轴复原图
图十一 罗斯福赠斯大林格勒卷轴,保存于俄罗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纪念馆
图十二 罗斯福赠列宁格勒卷轴四、卷轴内容与译文
(一)罗斯福赠重庆市卷轴
正文如下:
In the name of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I present this scroll to the City of Chungking as a symbol of our admiration for its brave men,women and children.
Under blasts of terror from the air,even in the days before the world at large had known this horror.Chungking and its people held out firm and unconquered.
They proved gloriously that terrorism cannot destroy the spirit of a people determined to be free.Their fidelity to the cause of freedom will inspire the hearts of all future generations.
May 17th,1944 Franklin D.Roosevelt
Washington,D.C.
官方译文如下(图十三):
“余谨代表美利坚合众国人民,敬致此卷轴于重庆市民,以表示吾人对贵市勇毅的男女老幼人民之赞颂。远在世界人士了解空袭恐怖之前,贵市人民迭次在猛烈空中轰炸之下,坚毅镇定,屹立不挠。此种光荣之态度,足证坚强拥护自由的人民之精神,绝非暴力主义所能损害于毫末。君等拥护自由之忠诚,将使后代人民衷心感谢永垂不朽也。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七日,罗斯福(亲签)”
图十三 《重庆市政》1944年[ 第2卷第1期,2页]
(二)罗斯福赠斯大林格勒卷轴
正文如下(图十四):
“In the name of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I present this scroll to the City of Stalingrad to commemorate our admiration for its gallant defenders whose courage,fortitude,and devotion during the siege of September 13,1942 to January 31,1943 will inspire forever the hearts of all free people.Their glorious victory stemmed the tide of invasion and marked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war of the Allied Nations against the forces of aggression.
May 17th,1944 Franklin D.Roosevelt
Washington,D.C.”[16]
图十四 斯大林格勒卷轴正文
译文如下(图十五、图十六):
“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谨把此颂词卷轴献给斯大林格勒,以示纪念我们对其英勇保卫者的钦佩。他们在1942年9月13日至1943年1月31日围城期间,所表现出的英勇、坚韧与忠诚精神将永远鼓舞所有自由人民的心灵。他们的辉煌胜利遏制了侵略浪潮,标志着同盟国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1944年5月17日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华盛顿特区”[17]
图十五 斯大林格勒卷轴译文
图十六 斯大林格勒卷轴俄译文
(三)罗斯福赠列宁格勒卷轴
正文如下(图十七):
“In the name of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I present this scroll to the City of Leningrad as a memorial to its gallant soldiers and to its loyal men,women and children who,isolated from the rest of their nation by the invader and despite constant bombardment and untold sufferings from cold,hunger and sickness,successfully defended their beloved city throughout the critical period September 8,1941 to January 18,1943,and thus symbolized the undaunted spirit of the peoples of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and of all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resisting forces of aggression.
May 17th,1944 Franklin D.Roosevelt
Washington,D.C.”[18]
图十七 列宁格勒卷轴正文与俄文
译文如下(图十八):
“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谨把此颂词卷轴献给列宁格勒,以示纪念该城英勇的战士及忠诚的男女老少。在1941年9月8日至1943年1月18日的危急时期,侵略者使他们与祖国其他地区隔绝,尽管遭受持续炮击以及严寒、饥饿和疾病的无尽苦难,但他们仍然成功地保卫了他们最挚爱的城市,从而展现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人民及全世界所有抵抗侵略军的各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
1944年5月17日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华盛顿特区”[19]
图十八 列宁格勒卷轴译文
五、卷轴的当代价值
2024年12月26日,“重庆城市精神”发布。“坚韧、忠勇、开放、争先”,这短短八字,浓缩着巴渝大地千年积淀与精神内核。而罗斯福赠卷轴盛赞“贵市勇毅的男女老幼人民,在多次残酷轰炸下所表现之坚毅镇定和不可征服精神”,正是重庆城市精神中“坚韧”的有力体现。在长达六年的大轰炸中,重庆人民“愈炸愈强”,顽强不屈,用行动诠释“坚韧”的品质,而罗斯福的盛赞则从国际社会的层面印证了这种精神的伟大与可贵,让“坚韧”成为重庆这座城市深深烙印的精神标识。
罗斯福所赠卷轴已超越一般文物的范畴,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珍贵见证,更是连接重庆与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三座英雄城市的精神纽带、友谊纽带、文化交流纽带。
六、结语
经周勇先生、周玉顺先生考证[20],重庆市卷轴并未藏在解放碑之下,周勇先生还曾到台湾等多地查找亦无果,其下落至今成谜。然而,这一历史遗憾,或可通过借鉴保存在俄罗斯的斯大林格勒与列宁格勒卷轴原件进行复制还原,尝试再现重庆市的抗战记忆。
未来,期待有一天在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展览中,能见证这三幅卷轴跨越地域阻隔而聚首。它们的同场陈列,不仅是对三座英雄城市坚韧不屈精神的历史致敬,更是对世界和平的守望。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