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太原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发现了北齐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墓中绘满各色精美的壁画。其中位于甬道南端的墓门门额中央,雕刻了一只头生双角、肩生羽翼的怪兽,其面似狮子或老虎,头顶刻有八组三角纹饰,中心三角上还有一莲花。这头怪兽有硕大的嘴巴,其嘴角各有一十字形物,被称为“胜”,相传为西王母头上所戴之物,两胜之间用丝带连接,并彩绘、贴金,极为富丽堂皇。这种图案在其他墓葬中也有发现,形象都很相似,我们将这类图案称作“怪兽衔胜”。
徐显秀墓门额的“怪兽衔胜”图案
已发现的“怪兽衔胜”图案
结合已公布的考古材料,目前共发现“怪兽衔胜”图案4例。
第一例发现于南京江宁区上峰墓M4,为一方形金珰,正中雕刻有狰狞的兽面,形象较为简单、抽象,兽嘴中含有一长杖,两端各有一胜。发掘者根据墓葬前室发现的铭文砖推测该墓年代为东晋时期。此例“怪兽衔胜”图案为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
上峰墓 M4 出土方形金珰
第二例发现于河南邓县学庄墓,为南朝墓葬。甬道券门外壁饰有彩绘,中央绘一硕嘴大张的兽面,口中衔有一长杖,两端各有一胜,胜杖上还挂有丝带。
第三例发现于南京灵山南朝墓,甬道中间设置了一道石门,石门由顶部的半圆形门拱、两侧门柱、对开门扇、底部的门槛组成,正面浮雕人字拱,正面底部阴刻有“怪兽衔胜”图案。图案中间为狰狞兽面,脸颊两侧长满细密的长鬃,头顶绘有交错排列的5个三角,周围绘怪兽的双角,头顶还长有忍冬枝条及忍冬花。
图案来源及发展
东汉时期,胜杖的形象已经出现,有的是单独的胜杖图案,如河南浚县延熹三年(160年)画像石上雕刻有胜杖的图案,由一根长杖及两端的胜组成,胜的中间似一铜钱,上下各有一梯形,长杖穿过两端胜的中心。山东武梁祠上也刻有胜杖,旁边题写“玉胜王者”。有的则是作为西王母头饰,如山东沂南画像石墓、嘉祥汉祠,西王母皆正面端坐,头戴胜杖。
目前来看,直到东晋时期胜杖才与怪兽兽面组合在一起构成“怪兽衔胜”图案。这时的胜杖不再是单独的形象或是作为西王母的头饰而存在,开始与狰狞的怪兽兽面搭配在一起,成为怪兽口中所衔之物。典型的例子便是上峰东晋墓中出土的“怪兽衔胜”金珰,然而它的造型比较简单,整体图案也比较抽象,与后几例形象有着较大差距。南朝大约齐梁之际,绘制精美、形象的“怪兽衔胜”图案出现,如学庄墓中的“怪兽衔胜”图案。
徐显秀墓“怪兽衔胜”图案表明到北齐时,“胜”与长杖分离,后者消失,仅存左右“胜”及穿于“胜”中的丝带,变成了“胜带”的图案。然而这类图案的发端远早于北齐,黄明兰《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集》中收录的北魏洛阳时期石棺棺额中就发现了类似“怪兽衔胜”的图案。这些怪兽的形象与北齐徐显墓相仿,头顶皆有交错排列分布的三角纹饰。这些怪兽口中也衔着一根长杖,有的杖上还缠挂着丝带,不过杖的两端不是“胜”,而各是一朵莲花。我们将这类图案称为“怪兽衔杖”。
北魏洛阳时代的石棺床上也有类似“怪兽衔杖”图案。收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石棺床的床梁正中雕刻有一只狰狞的怪兽正脸,其嘴中衔有一根极长的长杖,其上还对称盘绕着翔龙。此外在收藏于北朝艺术研究院、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的石棺床的床梁上,也雕刻着类似的图案,都是一只怪兽的嘴中衔着一根长杖,长杖上盘绕着翔龙。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石棺床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彩绘瑞兽龙纹石棺床
弗吉尼亚美术馆藏石棺床
总之至少在北齐之前,北朝尚未出现“怪兽衔胜”图案,北魏迁洛之后,不论是石棺还是石棺床都已经出现了“怪兽衔杖”的图案。这些图案的长杖上虽没有“胜”,但表明至少在迁洛后,北魏应该已经受到南方“怪兽衔胜”图案的影响,出现类似“怪兽衔胜”的“怪兽衔杖”图案,并对后期以徐显秀墓为代表的“怪兽衔胜”图案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徐显秀墓怪兽口中的“胜杖”变成了“胜带”,这种形象变化极可能是受到了佛教中的“天福之面”(Kirttimukha)的影响。“天福之面”是佛教中的重要形象,往往是一个张着大嘴的兽面,嘴中悬挂丝带、璎珞等,广泛分布在佛教壁画、雕刻、造像上。此外,徐显秀墓壁画中有数量众多的天莲,这也是典型的佛教题材。
敦煌壁画中的“天福之面”
同时,受“怪兽衔胜”的启发,许多新的“怪兽衔物”图案也相继诞生。最为典型的当是北周安伽墓墓门门楣上的“怪兽衔物”图,图案正中是一只兽面,嘴中衔着呈波浪形的葡萄藤蔓。
安伽墓墓门门楣“怪兽衔物”
总之,从目前的发现来看,“怪兽衔胜”来自东汉时期画像石上绘制“胜”及“胜杖”的传统。至东晋时开始与怪兽兽面组合,成为“怪兽衔胜杖”图案,并在南方散布开来。后来该图案影响至北方地区,北魏时期出现“怪兽衔杖”图案,北齐时又吸收了“胜”与佛教“天福之面”的图案,形成“怪兽衔胜带”图案,此后又出现新的“怪兽衔物”图案。
图① 甘泉二号东汉墓中“胜”
图② 巩义新华小区东汉墓所出“胜”
图③ 丹阳胡村南朝大墓“胜”纹墓砖
意义及内涵
“胜”作为西王母头上所戴之物,是西王母的象征,《山海经》《西山经》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海内北经》载“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大荒西经》载“有人戴胜,虎齿,穴处,名曰‘西王母’”,《博物志》卷八云:“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于殿西,南面东向,头上戴玉胜,青气郁郁如云。有三青鸟,如乌大,使侍母旁”。
由于“胜”代表西王母,自然成为拥有神奇法力的神器,是祥瑞的象征,就如前文所提及武梁祠“胜杖”图案的榜题“玉胜王者”所揭示的,“胜”已然代表“权力”“力量”等。所以在墓葬中把“胜”作为墓砖的图案或制作“胜”用于陪葬开始流行,如江苏扬州甘泉二号东汉墓发现有三件呈“品字形”焊接的“胜”,河南巩义新华小区东汉墓也出土有“胜”,连接“胜”的管上还有一只鸟,江苏丹阳胡村南朝大墓中使用了许多“胜”纹墓砖。
所以回到“怪兽衔胜”图案,狰狞的兽面嘴中衔有象征着西王母至上法力的“胜”,位于墓门门额的显要位置,起到看护墓葬的作用,保护其不被恶鬼邪祟侵犯,护佑墓主灵魂。同时,西王母还是司掌不死之药的女神,是各种神仙的主宰,“怪兽衔杖”图案或许还寄托着墓主希望能够复活、永生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