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娥》中的小公主后来怎样了
作者:JoannaBlue
提起西班牙名画,《宫娥》一定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这幅由西班牙巴洛克宫廷画家迭戈·委拉斯开兹在1656创作的画作,以其复杂的构图、光影的魔力以及对"观看"本质的探讨,成为后世无数艺术家和学者研究的对象。
它在西班牙乃至欧洲艺术史上的地位极高,被誉为迭戈·委拉斯开兹的巅峰之作,也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哲学深度和技巧革新的作品之一。
《宫娥》
这幅画虽然拥有如同《蒙娜丽莎》一般的神秘感,但画作本身内容却并不难懂,它所描述的是宫廷人物形象,位居画面中心的主角人物便是我们今天这篇文的主人公,西班牙公主玛格丽特·特蕾莎。
画中的玛格丽特·特蕾莎年仅五岁,从画作看得出来,她拥有崇高的宫廷地位,围绕在她身边的是侍女和宫廷侏儒、宠物。
画家本人手持调色板与画笔站在画面左侧,胸前隐约可见圣地亚哥骑士团的红色十字,王后的侍从唐·何塞·尼埃托·委拉斯开兹在后门处,手扶门帘,光线笼罩其身,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
最为巧妙的是镜中的国王和王后,暗示他们正站在画外(即观众的位置)被画家描绘。
有人认为,《宫娥》表面上是一幅"公主与侍女"的日常场景,实则是委拉斯开兹精心设计的视觉谜题:通过镜子、视线和隐藏的画布,将观众卷入一场关于权力、艺术与真实的博弈。
对这幅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但对画中人物来说,他们却是真实存在的鲜活人物。一个小女孩身着宽臀银黑色长袍,上面装饰着玫瑰花结和缎带——这是17世纪西班牙黄金时代的时尚着装,她用超越年龄的平静和自信表情望着观众。
玛格丽特·特蕾莎公主出生于1651年,是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奥地利的玛丽安娜唯一的女儿。
哈布斯堡王朝以近亲通婚闻名,而到了17世纪这一行为达到了巅峰,随着王朝帝国规模越来越庞大,家族希望硕大的领土都由拥有家族血统的人来继承,出于这种思考,家族几代连续近亲通婚,玛格丽特·特蕾莎的父母是舅舅和外甥女,不难想象为什么他们连续生了五个孩子,最终却只有玛格丽特·特蕾莎和最小的弟弟卡洛斯存活了下来。
卡洛斯将会成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频繁近亲通婚的终极受害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多次讲述过他,这里不赘述,相比卡洛斯一生备受遗传病和残疾的折磨,玛格丽特·特蕾莎简直就如同中了基因彩票。
玛格丽特·特蕾莎身体健康,没有任何残疾,外表也十分漂亮可爱。当她出生以后,就备受宫廷宠爱,尤其是国王夫妇更是视女儿为掌上明珠。腓力四世称这个家庭新成员“美丽动人,看起来更像她母亲的姐妹而不是女儿。”
小公主在马德里宫廷中快乐成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她的弟弟卡洛斯出生之前,公主一直被当成西班牙王位假定继承人来抚养。
在玛格丽特·特蕾莎12岁那一年,为了维系西班牙和奥地利两大哈布斯堡家族分支的关系,她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奥波德一世订婚,列奥波德从血缘上来说是玛格丽特·特蕾莎的亲舅舅……
他是玛格丽特·特蕾莎母亲玛丽安娜的弟弟,比玛格丽特·特蕾莎大了11岁,但是这种级别的近亲联姻在哈布斯堡家族已经是平常的事情了。
列奥波德一世
在卡洛斯出生后,玛格丽特·特蕾莎让出了王位假定继承人的位置,但由于卡洛斯从小体弱多病,被视为命不长久,因此腓力四世十分希望一旦儿子夭折,未来西班牙王位将由宝贝女儿继承,西班牙女性继承王位有先例可循。
为此,虽然玛格丽特·特蕾莎已经订婚,但腓力四世却一直故意拖延女儿前往奥地利的时间……
如果腓力四世能活得更久一点,也许玛格丽特·特蕾莎的命运会不一样,但很可惜的是,疼爱女儿的国王于1665年9月突然患上了疟疾,不久便不治身亡。
在腓力四世弥留之际,他仍然惦记着王国的继承问题,在他看来,玛格丽特·特蕾莎的王位继承权不可动摇,倘若病弱的儿子卡洛斯一旦夭折,那么西班牙女王之位应属玛格丽特·特蕾莎。
在遗嘱中,腓力四世没有提及玛格丽特·特蕾莎和列奥波德婚姻一事,这也侧面说明了国王故意推迟这一婚约,希望在需要的情况下,他的女儿能够继承君主的王位。
为父亲服丧的玛格丽特·特蕾莎
而在维也纳,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却出于三点原因迫切需要与玛格丽特·特蕾莎结婚:
第一,他需要一个王位继承人;第二,迎娶玛格丽特·特蕾莎能够确保他在卡洛斯去世后有资格继承西班牙王位,以便和他的强大对手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竞争,后者早先时候娶了玛格丽特·特蕾莎的姐姐;第三,与玛格丽特·特蕾莎的联姻将有助于恢复和维系奥地利王朝两个分支之间的关系,以便继续联合与法国抗衡。
列奥波德一世倒也不是趁人之危,站在君主的角度,以上三点理由足够他心急如焚,尤其是法国在路易十四亲政后扩张的速度让人咋舌,大有称霸欧陆之势。
路易十四的王后玛丽亚·特蕾莎是腓力四世和原配妻子法兰西的伊丽莎白的独生女,未出阁前是西班牙长公主,法定的继承顺位排在同父异母的妹妹玛格丽特·特蕾莎之前,只不过在出嫁时法西签署过条约,排除了玛丽亚的继承权,但是一纸苍白的合约怎么能束缚住太阳王的野心呢?倘若病秧子卡洛斯突然死亡,路易十四有足够的理由打着妻子的旗号索要西班牙王位。
正如列奥波德所料,路易十四在1666年突然发难,法军攻占西班牙占领下的弗兰德地区,史称“遗产继承战争”,这是后话。
在欧陆地缘政治的格局下,几乎所有王室婚姻都只会考虑国家和王朝的利益,而几乎所有的公主都将身披嫁衣,成为王朝又一个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她们的喜怒哀乐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为王朝传宗接代。
玛格丽特·特蕾莎出身尊贵,又备受父母宠爱,但仍然无法改变她既定的宿命,在腓力四世死后没多久,列奥波德一世便开始对西班牙施加外交压力,促使玛格丽特·特蕾莎尽快离开马德里宫廷前往维也纳。
身为摄政王太后的玛丽安娜尽管想努力拖延,但还是被迫在1666年同意女儿和弟弟成婚,4月25日复活节那天,玛格丽特·特蕾莎和列奥波德一世在马德里教堂举办了代理婚礼,三天后,玛格丽特·特蕾莎从马德里含泪告别了母亲和故土,前往维也纳。
1666年11月25日,列奥波德一世在距离维也纳12英里的肖特温,率领宫廷前来迎接他的皇后,26岁的列奥波德和15岁的玛格丽特·特蕾莎于12月5日正式进入维也纳,并在七天后举办隆重的大婚典礼。
尽管这对舅甥夫妇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多少有点奇怪,而且玛格丽特·特蕾莎继续称呼列奥波德为“舅舅”,但两人却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在艺术和音乐方面,两人统治期间最杰出的事件之一是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切斯蒂于1668年7月首演的歌剧《金苹果》 ,这场华丽的演出被普遍认为是17世纪维也纳巴洛克歌剧的巅峰。
对于皇后来说,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生育,玛格丽特·特蕾莎从结婚第二年就开始了自己的怀孕之旅……
1667年她生下了儿子费迪南,但却于次年夭折;
1669年她生了一个女儿玛丽亚·安东尼娅,但对于严格执行萨里克制的神圣罗马帝国来说,只有儿子才能继承皇位;
1670年,玛格丽特·特蕾莎生了儿子约翰,但却在出生当天就夭折了;
1672年,玛格丽特·特蕾莎再次生了一个女儿,但还是没有多久就夭折了……
再加上两次流产,玛格丽特·特蕾莎在结婚六年怀孕六次,留下了血淋林的生育记录。
玛格丽特·特蕾莎和女儿安托尼娅
长久未能生出健康的儿子,再加上多次不幸流产和孩子早夭,玛格丽特·特蕾莎的精神受到了严重影响,她早已不是当年花朵一般美丽绽放的小公主,如今的她将所有罪孽都归咎于犹太人,认为丈夫容忍异教徒生活在帝国的土地上,遭到了上帝的惩罚,这是他们没有儿子的原因。
她恳求丈夫把犹太人赶出首都维也纳。当然,玛格丽特·特蕾莎并不是第一个向丈夫提出这种要求的西班牙公主。
1497年,阿拉贡的伊莎贝拉,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女王费迪南二世的长女,拒绝嫁给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除非他先将所有犹太居民驱逐出他的国家。天主教信仰构成了西班牙王室几代人的世界观,在其女儿们心中根深蒂固。
在婚姻期间,玛格丽特·特蕾莎也没有试图融入过维也纳宫廷,她拒绝学习德语,并被从西班牙带来的侍丛们包围,这也导致了宫廷中奥地利和德国贵族们严重不满,宫廷中弥漫着反西班牙的情绪,这让玛格丽特·特蕾莎情绪更加抑郁。
1672年冬天,玛格丽特·特蕾莎第七次怀孕了,这一次从刚开始她就感觉很糟糕,长久的怀孕和流产已经严重拖垮了她的身体,尽管她仍非常年轻,但身体却形同枯槁。
最终在短短怀孕四个月后,年仅21岁的玛格丽特·特蕾莎发烧八天后患支气管炎而去世。尸检结果显示,玛格丽特·特蕾莎肚子里是个男孩。她的丈夫在日记中写道:“我心碎了……但愿祢的旨意得以实现。”
《宫娥》中的小公主就这样让人遗憾的离开了人世,尽管列奥波德表现得十分伤心,但短短四个月后他就再婚,迎娶了奥地利的克劳迪娅·费利西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