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开运三年(946)十二月,契丹军队进入开封,宣告石晋亡国,北方与中原形成了短暂的统一。次年正月,晋少帝石重贵及家人、部分近臣被掳北上,最终被安置在建州(今辽宁朝阳西南)。石重贵的后半生都生活在辽地,依常理来说,其事迹最可能由辽、金等北朝纂修的史书记载,实际情况却是,相关记载主要见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三书(以下分别简称《旧史》《新史》和《通鉴》),均为中原王朝编修的史书。
一、石重贵入辽事迹的直接史源
帝举族出封丘门,肩舆至野,契丹主不与之见,遣泊封禅寺。(《旧史》)
帝与太后肩舆至郊外,德光不见,馆于封禅寺。(《新史》)
晋主与太后已下迎于封丘门外,契丹主辞不见。(《通鉴》)
《汉高祖实录》:“少帝帅族候于野,邪律氏疏之。帝指陈前事,乃大臣同谋,皆历历能对,无挠屈色,邪律氏亦假以颜色。”《陷蕃记》、薛史帝纪、《五代通录》云:“戎主不与帝相见。”《少帝实录》:“帝举族待罪于野,虏长面抚之,遣泊封禅寺。”今从《陷蕃记》。
二、范质的信息来源
周显德初,有汉人自寨北而至者,言帝与后及诸子俱无恙,犹在建州,其随从职官役使人辈,自蕃中亡归、物故者大半矣。(《旧史》)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新史》)
周显德中,有自契丹来者云:“晋主及冯后尚无恙,其从者亡归及物故则过半矣。”(《通鉴》)
冯杰,晋宰相玉之子也。玉从少帝北迁,虏伪命为太子少保。至周太祖广顺三年,杰自幽州不告父而亡归。
《石晋陷蕃记》一卷……记少主初迁于黄龙府,后居于建州,凡十八年而卒。按,契丹丙午岁入汴,顺数至甲子岁为十八年,实国朝太祖乾德二年也。
三、辽宋并立时期的信息沟通与跨境逃人群体
四、跨境逃人相关著述的生成与流传
契丹之先,有一男子乘白马,一女子驾灰牛,相遇于辽水之上,遂为夫妇。生八男子,则前史所谓迭为君长者也。此事得于赵志忠。志忠尝为契丹史官,必其真也。前史虽载八男子,而不及白马、灰牛事。契丹祀天,至今用灰牛、白马。予尝书其事于《实录契丹传》,王禹玉恐其非实,删去之。
五、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