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洗印车间:全国四分之一电影曾诞生于此

字号:T|T
2025-03-14 12:03 来源: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这里是

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这里曾经是
全国四分之一的电影的诞生地
这里是
全国电影洗印基地
这里就是
长影电影制片厂洗印车间
图片
  在长影旧址博物馆中庭有一个二层小楼,那就是长影洗印车间旧址,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电影洗印工业遗址。
  长影洗印车间始建于1937年11月,原为“满映”洗印课,1939年10月投入使用。1945年中国共产党接收满映,长影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公司成立,这里继续作为洗印车间使用,成为长影电影生产后期冲洗底片、印制大批拷贝的工作场所。
图片
  电影洗印是胶片电影时代电影制作后期中的一个环节,可以分为制作工作样片和制作放映拷贝两个主要加工工艺,只有经过这两道工序才能成为供影院放映用的影片。
  长影洗印车间拥有井冈山4401洗片机、贝尔浩C型印片机、技巧印片机等大量在当时十分先进的洗印设备,曾经是长影厂内最繁忙的车间之一,如果机器同时开动,24小时可以拷贝120部影片。巅峰时期,长影洗印车间一个月能洗印完成近100部电影的洗印工作,曾占据全国四分之一的电影胶片洗印份额,是全国电影洗印拷贝的三大基地之一,被圈内人亲切地称为“长洗”。
图片
  观众熟悉的《桥》《英雄儿女》《刘三姐》《我的祖国》《祖国的花朵》等长影经典电影都在这里诞生,还有《十月围城》《神话》《导火线》《唐山大地震》这些商业大片,也是在长影洗印车间洗印后,运送至全国各大院线放映。
  洗印车间的没落是从数字技术的诞生开始的,随着数字技术逐渐取代胶片技术,洗印环节不再是一部电影的必经之路,2012年,洗印车间停止生产,随即长影将车间封存保留起来。
  为了保留住这曾经的电影工业流程,2014年,长影旧址博物馆正式开放时,长影就已经将洗印车间纳入展示规划中。
图片
  经过数年老物件搜集、旧资料整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2022年洗印车间正式动工修缮,尽量按照每个办公场所、机器设备原貌进行了还原。2023年,在长影旧址博物馆开馆9周年之际,长影洗印车间作为中国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电影洗印工业遗址,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中国唯一一条对外开放的电影洗印生产线,集中展现电影胶片从冲洗底片到印制拷贝的生产过程。
  洗印车间是带有日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无论砖墙、地板,还是桌椅、窗户、全部恢复成了原貌,不仅展现了原底冲洗、底片鉴定、样片制作等电影洗印工艺流程,也完整复原了车间胶片鉴定室、洗片暗室、印片室等工作场所。

图片

套底、合成工作台

  走进长影洗印车间展厅,仿佛走进了一道时光隧道,一台一台的洗印设备擦得干干净净,仿佛数十年如一日地摆放在曾经的“办公室”里,每台设备的说明书都保存在书柜中,脚下的地板偶尔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数十年的岁月在这里一个个被封存。
  在车间里,耳边好像还能听到机器转动的声音。
  剪接室的一米长的工作台上,放置了颜色不一的胶片。老师傅仿佛还站在这里,通过剪片机,借助刀片和接片药水做电影画面和声音的剪切拼接,再经过印片机印到一个正片上,实现音画合成。
  拉开配光室的窗帘,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木质地板上,这间十余平的房间里,是数千部电影色彩、密度统一的场所,当年最优秀的配光师,一天能给近千个镜头配光。
图片
  长影洗印车间凝固住了百年新中国电影的荣光,通过洗印车间,把老电影胶片工艺和电影胶片生产流程完整地呈现,就能让更多人更直观地了解电影工业生产体系,无限延伸电影工业链。它不仅是长影多个时期影视技术设备转型升级的参与者,更是长影影视科技创新应用、艺术回归、产业收益的见证者。

图片

  为了实现动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2023年,长影洗印车间引入了原创历史题材沉浸式实景戏剧《消失的母带》,该剧是根据长影历史背景创作的,就在洗印车间里面表演,演员借助车间中的布置、设备和“机关”进行行进时演绎,观众则跟着演员的脚步不断在洗印车间穿行,沉浸式欣赏。这部多为95后主创们创作的沉浸式戏剧与长影洗印车间的完美融合,让这处遗址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并成为长影目前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文旅项目之一。

图片

早期用于制作特效的技巧印片机

  近年来,长影在传播电影文化的同时,原貌修复修缮了长影混录棚、摄影棚、第十二放映室等诸多工业遗址。2020年,长影旧址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
  2025年,中国电影迎来诞生120周年,长影也迎来成立80周年的庆典。长影将打造长影电影主题文化艺术中心,统筹长影旧址博物馆拓展展陈、地下展馆、田华艺术馆、赵一曼主题临展馆、长影文史馆、道具馆及高资楼网红酒店改造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同时加快推进中国(一汽)汽车工业博物馆项目建设,为吉林省“三地三摇篮”红色文化传承和文旅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80年的沧桑变幻
长影在吉林这片热土上
以守护与突破继续书写
中国电影的辉煌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