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藏书画精品展 展览策划

字号:T|T
2025-03-12 12:07 来源:山西博物院
中国的书画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韵味。
挥洒笔墨于尺幅,抒发人生感悟,展现心中“至善至美”世界。
中国书法,法起于点划用笔,形工于单字结体,气聚于篇章经营,神出于气韵变化。中国绘画,崇尚师法自然,追求气韵生动。人间物象,跃然绢素;山川自然,尽收咫尺;笔墨出神,画中有情。
图片
 
山西博物院藏数千件历代书画,改陈后的“翰墨丹青”展厅从中遴选出元、明、清三代佳作,虽属吉光片羽,也可寻数百年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领略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图片

今天,我们将推出“晋魂”五大艺术专题的第一篇策展人手记——“翰墨丹青”,听听策展人田若微的艺术想法和灵感来源。
 
策展思路更新,展示时代面貌
 
在此次提升改造中,首先需要更新的就是策展思路。原先的“翰墨丹青”分为书法和绘画两个部分分别展示,分为两大部分固然清晰,但缺少了横向比较。因此我以“书画同源”为主题,以时间为线索,将每一位书画家放置到时
代中,着重展示时代风貌。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史上的重要话题,从古至今书画家、书画评论家们都在不停的探讨,观点、论据各不相同。对于创作文本的我,如何在有限的展厅里呈现这个话题,把它讲清楚、讲透彻,我有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在和前辈老师们的交流探讨中,我渐渐的理清思路:与其纠结采用什么观点、怎么呈现,不如让观众自己发现。
 
图片
 
“说教式”展览总是乏味的,不妨带领观众一起寻找各自心中的“书画同源”。我将展览中心线索放回时代,以时间为轴,展示时代风貌。我院收藏的书画作品以明清时期的为主,这也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成熟的阶段,不同流派百花齐放,创作特色异彩纷呈,由文同、苏轼倡导、不断发展的“文人画”已经十分成熟,种种现象都展现着“书画同源”的理念。
 
加之我院之前举办的、未来即将举办的各类书画展多以一位艺术家或画派艺术家为多,这次以展示时代面貌为主的书画展,更能与这类型的书画展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画装裱“上新”,展示传统技艺
 
本科时代的书画装裱课,让我对书画装裱这项技艺有着不同一般的情感。在我心里,这不仅是技术,也是艺术,中国的书画作品正是藉由这样的方式才能传承千百年,才能不仅仅存在于古籍的记载里,我们现在的中国人才能看到千百年前书画家的作品。
 
书画装裱的课程给了我实践的经验,让我更直观地体会到了书画装裱技艺的神奇。我想把我的热爱和心情也能传达给每一位参观展览的观众,因此我查阅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特意设计了“书画装裱品式”这一部分内容,在展厅中,这一部分以图版的形式呈现。希望每一个走进展厅的观众,在欣赏书画作品的同时,也能了解这项神奇的技艺。
 
图片
图片
傅山展区改造,立足时代背景
 
在山西做书画类的展览,不能绕开的话题一定是“傅山”。山西博物院院藏书画也以傅山作品为特色。原“翰墨丹青”展厅有一个“傅山展区”展出傅山作品近二十件,如今的“翰墨丹青”以时间为线索,将傅山这位人文大家放入时代背景中,更能清晰地阐释傅山书画的特色及其书法理论的独特性,更能全面地展示明清之际的时代面貌。
 

多年来,山西博物院推出了多个傅山专题展,2007年的“霜红之韵——傅山诞辰400周年书画大展”反响巨大,“霜满龛红——傅山的生平、思想与学术展”细致而全面。如今的“翰墨丹青”又提供了时代的背景和可横向比较的同时代书画家,对于傅山,相信观众们一定会有新的认识。

 
与傅山同时代的书画家,还有朱耷,以及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四王”。在展厅中,我特意将他们都布置在了同一区域的相邻展柜中,每位书画家的个性、特点和作品,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横向的比较中,明清之际画坛的时代风貌,精准而生动的展现了出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我心里,能驾驭“翰墨丹青”展厅的策展人,是一位博古通今、审美一流、艺术造诣很高的大师,我觉得我距离这个大师还要追赶很多路、成长很多年。上天要我担当“大任”,就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压力山大”的我就这样成了“翰墨丹青”展厅的展览策划。秉持着“化压力为动力”的精神,七年的专业训练和多年策展的工作经验也并非只是简历上的“锦上添花”,“翰墨丹青”是我向我的老师和前辈们交出的一份“答卷”。
 
我们“晋魂”策展团队,都是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工作,一点一点实现自己的蜕变,最终呈现出了我们提升改造后的“晋魂”。每一位成员,都会有每一个人的小欢喜、小确幸,也有小遗憾、小失落,中间的过程辛苦又曲折,但最终我们完成了我们的“晋魂”,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难得的历练和成长。能够参与项目组的我是幸运的,也欢迎观众朋友们来展厅看看。
 
图片
图片
 
书画艺术不是象牙塔尖的艺术,而是深入生活的艺术,我们过年贴的春联、请的门神,都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体现。希望看了这篇手记的你,能够走进山西博物院,感受“晋魂”的魅力。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