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货币展” 策展中的想法和思路

字号:T|T
2025-03-07 16:12 来源:策展时代
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铸币为主体,萌芽于商,滥觞于东周,到秦一统为方孔圆钱的基本形态。经秦“半两”、汉“五铢”、唐“宝文”等数次变革,直到明清制钱体系的形成,发展脉络清晰。清末机制币出现后,流通近3000年的中国古代铸币体系走向终结。山西博物院藏有大量中国古代货币,尤以晋及三晋货币最具特色。院藏货币体系完整、绵延有序、品类齐全,不乏珍品,为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例证。
图片

“方圆世界”是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艺术专题展览之一。展览依托山西博物院丰富的中国古代货币藏品,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脉络。今天,我们将推出“方圆世界”的策展人手记,策展人马静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为我们分享策展过程中的想法和思路。
图片

 

 

本次提升改造,项目组对前期展览的问题进行疏理后,总结了展览主题表现的几个难点:一是展品的体量过小,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二是同质化严重,一般观众看起来就是千钱一面,容易产生重复乏味的感觉;三是钱币本身所承载的知识,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艺术、文字变迁等研究领域,大量的背景知识,简单陈列难以阐释和表现给观众。

 

图片

 

图片
改陈前展品陈列照片
 
图片
 
 
展览内容框架调整
 
 
图片
 
改陈前展览是以历史时间为线,按时代展示中国古代钱币。文物展品和辅助展版,是分散对应关系,没有交叉和融合,也没有形成体系。在本次改造方案策划中,我们对展览结构进行了重新的组合,以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过程中几次重大改革为节点,调整展览结构,分阶段从不同角度展开叙述,能够让大家更好地把握到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和演变。
 
 
第一单元“货币萌芽”,从贝的装饰属性和实用属性,探讨货币的萌芽和起源;
 
图片
 
第二单元“先秦铸币”,以院藏货币集中展示以布币、刀币、圜钱、楚币为代表的先秦时期四大货币体系,突出表现最具特色晋及三晋货币;
 
 
图片
 
 
第三单元“制行铢两”,表现了从秦半两到隋五铢,以“铢两”记重为钱文的方孔圆钱的演变过程;
 
 
图片
 
 
第四单元“宝文千年”,结束“铢两”记重,方孔圆钱“宝文时代”沿用千年,直至青铜铸币退出历史舞台。
 
图片
 
在此展览框架之中,策展组拓展视角,文物背后的知识点进行疏理,以主线、辅线和知识点穿插的方式,使文物与内容阐释、辅助展品形成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使观众跟着展览搭建的多条脉络来欣赏和认知。
 
图片

 
图片
 
 
序厅艺术造型的设计
 
 
图片
 
展览的序厅,将中国古代钱币的铸造技艺,以雕塑画卷的形式展开叙事。主标左侧,是青铜铸造第一阶段的范铸法工艺表现,在这个阶段,经历了钱币造型从多样性向圜钱的演变,范铸法也从最早的一钱一范,到后来的一范多钱的技术演变。
 
中间的主标造型,是一个钱币形制的转折点,以流传近两千余年的方孔圆钱形象托出主题;右侧为钱币铸造的另一个阶段,就是翻砂铸造工艺。在整个钱币铸造的表现中,还穿插体现了钱币造型和钱文法的艺术特色。整个造型主题突出,叙事结构丰满,平面的造型,体现了时间、空间、工艺、艺术等多个叙事脉络。
 
贝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代表着萌芽和起源的重要意义,虽然到春秋战国时期,当贝币的属性从价值尺度属性退回到装饰,贝纹装饰在当时生活生产中,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序厅吊顶的艺术造型选择的上,我们选择的是战国时期的青铜贝纹铜环,来进行装饰和造型,和主标题方孔圆钱的造型产生呼应。
 
图片
原序厅照片
 
图片
序厅设计图
 
图片
序厅雕塑设计泥稿
 
图片
改陈后的序厅
 
图片
 
 
展品的组合陈列及艺术设计
 
 
图片
 
针对钱币同质化和小体量的问题,策展组将全部钱币按逻辑线分组,在立面形成展示陈列组合,知识点与展品分类对应,穿插重点展品和重要知识点,使观众在组合展示中,对比小件钱币细微处的差异,体会到钱币造型与文字的变化与特点,从中获取到相关的知识和解读。
 
图片
 
展示设计方面,针对小体量展品,专门设计了近距离展示龛柜,配合专门的照明设计,使观众近距离、高清晰度观展体验。
 
从展厅环境营造方面,我们从钱币金属质感中提取了与青铜质地相近的浅金色,配合展厅环境照明专业设计,为展厅营造了明亮、雅致的艺术氛围。整体效果非常契合展示主题,观众可以轻松愉悦地参观。
 
图片

 
图片
 
 
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拓展解读
 
 
图片
 
展览中,为增强观众互动体验和趣味性,设置了多项数字媒体展项,对展览主题进行拓展解读。
 
三晋铸币突出表现院藏三晋货币的特色,针对展品体量小,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互动触摸设备中,将众多集约展示的三晋货币,分组分类进行知识点、造型和艺术的补充展示和深度阐释,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带领观众领略战国时期千钱千面的钱币造型与钱文书法艺术。
 
图片
图片
 
中国古代货币购买力从货币金融视角进行知识补充,以列表形式分时代、分类别对日常生活中的购买力进行展示,穿越时空,还原钱币藏品的历史语境和货币属性。
 
图片
图片
 
中国近代货币展览是以中国古代青铜铸币为主线,展览的主体到清末机制币就戛然而止。从展览叙事结构来看,难以使观众建立过去与当下的联系。那么我们在展厅结尾加了一个小尾声,将清末机器制钱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做了系统的分类展示。填补了过去与当下两个视角中间的空白,架构起一个时间的立体连接。受展线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将这部分的细节展示和解读,都放在了互动触摸屏中,为观众提供实体和数字信息两种阅读方式。
 
 
图片
图片
 
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关于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我们在展线中穿插了实物展示和图版介绍。为了让观众对铸造工艺有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在展厅结尾,用视频投影的形式,为观众形象地演示了中国古代金属铸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使得展览主题空间叙事架构更加饱满。
 
图片
图片
 
维码拓展解读整个展览中实物货币、图文版面和说明牌,已占据了大部分展示空间。但仍有大量的拓展知识点,无法在有限的空间全面展开介绍,所以我们以二维码扫描阅读的方式,为观众提供展品的详细拓展解读服务,观众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自主查询相关内容和信息。
 
 
图片
图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