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古GIS平台文献综述
数字化背景下,GIS技术不断发展,与考古行业的结合不断深入。因此本文献综述主要为近三年考古GIS平台相关内容。
王纪荣[1]等引入了BIM+GIS技术手段,提出宁夏黄河建筑文化遗产数据库的设计构想,分析将GIS技术和BIM技术结合应用到宁夏黄河流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可能性。丛晓丹[2]等开发设计以无人机航测数据为基础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东北抗联遗址考古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东北抗联遗址及周边环境在GIS平台的3D数字化建模、存档、分析、保护等功能。郝鸥[3]等以ArcGIS 软件为技术支持,对东京城地理、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等数据进行整合并建立遗址空间数据库,为系统性的东京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马隆隆[4]等基于安卓平台,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并针对考古遗址实地场景以及出土文物进行三维建模,设计并开发了一款数字化考古导览平台,在移动端上为用户提供了二三维数字化展示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身临其境地感受考古场景,同时还可以浏览出土文物以及相关博物馆的信息,为用户提供了以考古地为主的考古地-博物馆-文物一体化导览服务,帮助公众走进考古,认识考古。任潇[5]以豫南古代城址资料整理工作为例,通过搭建豫南地区古代城址GIS管理系统,解决了古代城址考古资料不易保存、检索难、不易共享的问题,从而实现了豫南古代城址考古资料的统一、高效管理,并为古代城址的考古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目前考古领域的 GIS平台较为单一,功能局限,数据整合度低,难以对考古遗址的复杂空间信息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与处理,难以对冗余的属性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不同考古项目的特殊需求无法在单一平台上得到有效满足。因此,笔者提出设想,建立一个综合性、普适性较强的GIS平台,集移动端、Web端、桌面端一体的GIS平台,从一线田野考古、数据管理、公众服务等多方面服务于考古事业。
二、GIS平台介绍
这些平台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均有其卓越之处,它们具备丰富的功能与稳定的性能,然而,集成开发困难,难以实现高效的整合与二次开发。在本次介绍中,我们将聚焦于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国产 GIS 软件——SuperMap。SuperMap 是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于 1997 年推出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相关服务产品,在国产 GIS 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与影响力,被业界称为亚洲最强GIS平台。平台技术体系包含桌面端GIS、Web端GIS、移动端GIS、云GIS服务器等。
桌面GIS:SuperMap iDesktop,可提供地图制图、空间分析、数据管理及三维数据处理等功能。
Web GIS:SuperMap iServer,可实现地图服务、数据服务等多种GIS服务的开发部署。
移动GIS:SuperMap iMobile,支持移动设备上的地图操作、空间分析和数据采集等。
三、考古GIS平台设想
(1)地图展示与操作主界面
1)地图工具栏:位于地图上方,提供缩放工具(包括放大、缩小、缩放至全图按钮)、平移工具(方向键图标)、测量工具(可测量距离、面积)、打印地图功能按钮等;鼠标悬停在工具图标上时,显示工具名称与简要使用说明。
2)信息弹窗:点击地图上的考古要素(遗址、文物标记点等),弹出信息弹窗,展示详细信息,包括文字介绍、图片轮播、相关链接(如考古报告下载链接);弹窗可拖动位置,方便用户查看地图其他部分;点击弹窗外部区域可关闭弹窗。
(2)数据管理界面
1)数据表格展示:以表格形式展示考古数据列表,每列对应数据的一个属性字段(如名称、年代、坐标等),可设置列排序功能,方便用户按特定字段排序查看数据;表格行支持单选或多选操作,选中行后可进行编辑、删除等操作。
2)数据编辑表单:点击数据表格中的编辑按钮或添加新数据按钮,弹出数据编辑表单,表单布局与移动端类似,但可展示更多详细信息与高级编辑选项;编辑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数据实时更新至表格与服务器端。
(3)空间分析界面
1)分析任务面板:位于界面左侧,列出可进行的空间分析任务(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可视域分析等),点击任务项后,在右侧地图区域下方弹出任务参数设置面板。
2)参数设置与结果展示:在参数设置面板中,用户根据分析需求设置相关参数(如缓冲区半径、叠加分析、可视域分析的图层选择等),点击运行分析按钮,系统在地图上展示分析结果,以不同颜色或图案区分分析区域,并在结果展示区域给出分析结果的统计数据与文字说明;用户可对分析结果进行保存、导出操作。
(1)技术选型:基于.NET 或 Java 语言,使用 SuperMap iDesktop 插件开发或基于组件端GIS,使用SuperMap iObjects .NET或SuperMap iObjects Java进行独立应用程序开发。
(2)功能模块
1)高级数据处理:支持大规模考古数据的导入、导出、转换等操作,进行复杂的数据编辑与处理工作。
2)专业分析功能:如地形分析、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等,可深入挖掘考古数据背后的信息。
3)专业预测功能:如通过神经网络、深度学习、随机森林等模型算法,结合大量已有考古遗址的地理、环境等信息进行遗址位置预测。
4)项目管理:方便考古团队对多个考古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包括项目数据、文档、分析结果等。
5)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本地和服务器端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可进行恢复操作。
(1)主窗口布局
1)地图视图区:占据窗口主要区域,用于展示考古地图,支持与 Web 端类似的鼠标操作进行地图缩放、平移、信息查询等;可设置多个地图视图窗口,方便用户同时对比不同区域或不同分析结果下的地图展示。
2)图层管理面板:位于窗口左侧,以树状结构展示地图图层,用户可展开或折叠图层,设置图层可见性、透明度、图层顺序等;右键点击图层可进行更多操作,如数据编辑、属性设置、导出图层数据等。
(2)数据编辑与处理界面
1)数据编辑工具条:在地图视图区上方或下方提供数据编辑工具条,包含添加点、线、面要素工具,要素编辑工具(如移动、删除、修改节点等),属性编辑工具;点击工具后,在地图上进行相应操作,操作结果实时反馈在地图上与属性表中。
2)属性表视图:与地图视图区并列或可切换显示,以表格形式展示当前地图中选中要素属性信息,支持在属性表中直接修改属性值,修改后地图上对应的要素自动更新显示。
(3)三维可视化与分析界面
1)三维场景设置:提供三维场景视角控制工具,如旋转、俯仰、平移等,用户可调整至合适视角观察考古遗址的三维模型;设置光照效果、地形夸张系数等参数,增强三维场景的真实感与可视化效果。
2)三维分析预测功能:在三维场景中进行地形分析(如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分析结果以彩色渲染图展示在三维地形表面;可进行通视分析,设置观察点与目标点,分析两点之间的通视情况,并在三维场景中以可视区域与不可视区域区分显示;可进行遗址范围预测,自主选择预测条件和算法模型,在三维场景中可视化展示;三维分析、预测结果支持导出为图片、视频或数据文件。
1.建立统一的考古数据标准,包括数据格式、编码规则、属性字段等,确保移动端、Web 端和桌面端数据的一致性。
2.使用 SuperMap 数据管理工具对考古数据进行入库、更新、索引创建等操作,提高数据查询与检索效率。
3.数据存储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 MySQL、Oracle)与空间数据库(如 SuperMap SDX+)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存储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
1.确保移动端、Web 端和桌面端的地图服务接口统一,方便数据交互与共享。
2.采用数据缓存技术,提高地图加载速度和系统响应速度,特别是在移动端网络环境不稳定时。
3.进行安全设计,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传输、防止数据篡改等,保障考古信息平台的数据安全与隐私。
4.注重系统的可扩展性,以便后续根据考古研究和业务需求的发展,方便添加新功能、接入新数据或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
四、结语
展望未来,对于系统完善与扩展层面:在桌面端,应进一步强化其数据处理能力,借助高性能计算优化海量考古数据的分析算法,深度整合地理信息与考古成果数据,实现更精准的预测;移动端则可聚焦于便捷性与实时性,通过优化定位服务与增强现实技术,让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考古现场能迅速采集与上传数据,并实时获取周边考古信息与分析结果;Web 端则要注重交互性与共享性的提升,构建考古资源共享社区,打破地域与学科界限,促进考古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采用更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将考古成果以更生动、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