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GIS平台设想

字号:T|T
2024-12-11 10:49 来源:重庆考古
在考古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中,我们不断探寻古代文明的奥秘与足迹。如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崛起,为其注入了崭新活力。GIS 以卓越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与可视化能力,深入考古工作各层面。无论是遗址定位测绘,还是遗物分布探究,亦或是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关系的追溯,都彰显其独特价值。众多实践表明,考古学与 GIS 技术的融合,开启了通往古代世界的新通道。本文将综述部分现有考古 GIS平台,剖析其功能与成果,并对未来优化提出设想。

一、考古GIS平台文献综述

数字化背景下,GIS技术不断发展,与考古行业的结合不断深入。因此本文献综述主要为近三年考古GIS平台相关内容。

王纪荣[1]等引入了BIM+GIS技术手段,提出宁夏黄河建筑文化遗产数据库的设计构想,分析将GIS技术和BIM技术结合应用到宁夏黄河流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可能性。丛晓丹[2]开发设计以无人机航测数据为基础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东北抗联遗址考古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东北抗联遗址及周边环境在GIS平台的3D数字化建模、存档、分析、保护等功能。郝鸥[3]ArcGIS 软件为技术支持,对东京城地理、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等数据进行整合并建立遗址空间数据库,为系统性的东京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马隆隆[4]等基于安卓平台,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并针对考古遗址实地场景以及出土文物进行三维建模,设计并开发了一款数字化考古导览平台,在移动端上为用户提供了二三维数字化展示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身临其境地感受考古场景,同时还可以浏览出土文物以及相关博物馆的信息,为用户提供了以考古地为主的考古地-博物馆-文物一体化导览服务,帮助公众走进考古,认识考古。任潇[5]以豫南古代城址资料整理工作为例,通过搭建豫南地区古代城址GIS管理系统,解决了古代城址考古资料不易保存、检索难、不易共享的问题,从而实现了豫南古代城址考古资料的统一、高效管理,并为古代城址的考古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目前考古领域的 GIS平台较为单一,功能局限,数据整合度低,难以对考古遗址的复杂空间信息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与处理,难以对冗余的属性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不同考古项目的特殊需求无法在单一平台上得到有效满足。因此,笔者提出设想,建立一个综合性、普适性较强的GIS平台,集移动端、Web端、桌面端一体的GIS平台,从一线田野考古、数据管理、公众服务等多方面服务于考古事业。

二、GIS平台介绍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行业的不断演进与拓展,市场上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 GIS 软件、服务器。如 ArcGIS,以其强大的功能体系而闻名,构建可从桌面端至服务器端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对接多种数据格式,并拥有丰富且多元的分析功能。QGIS开源免费跨平台,基于 C++开发,界面设计简洁直观,操作流程轻松便捷,插件库丰富。GeoServer为一款开源地理信息服务器,专注于数据服务的高效供给,对 WMS、WFS 等开放标准给予了坚实的支持,具有可扩展性,能与多种数据源实现稳定对接与整合。OpenLayers 为开源 JavaScript 库,在 web端打造交互式地图应用,架构轻巧,能够与其他 web 技术深度融合。

这些平台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均有其卓越之处,它们具备丰富的功能与稳定的性能,然而,集成开发困难,难以实现高效的整合与二次开发。在本次介绍中,我们将聚焦于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国产 GIS 软件——SuperMap。SuperMap 是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于 1997 年推出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相关服务产品,在国产 GIS 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与影响力,被业界称为亚洲最强GIS平台。平台技术体系包含桌面端GIS、Web端GIS、移动端GIS、云GIS服务器等。

图片
SuperMap平台软件

桌面GIS:SuperMap iDesktop,可提供地图制图、空间分析、数据管理及三维数据处理等功能。

图片
SuperMap桌面端页面

Web GIS:SuperMap iServer,可实现地图服务、数据服务等多种GIS服务的开发部署。 

图片
SuperMap Web端地图引入示例
图片
SuperMap Web端地层展开示例
图片
SuperMap Web端剖面分析示例

移动GIS:SuperMap iMobile,支持移动设备上的地图操作、空间分析和数据采集等。

图片
SuperMap 移动端开发指南

三、考古GIS平台设想

(一)整体架构设计

采用分层架构模式,数据层负责收集和存储考古数据;管理层用于管理考古数据;服务层基于 SuperMap iServer 发布地图服务、空间分析服务等;应用层分别构建移动端、Web 端和桌面端应用程序,通过网络请求调用服务层接口实现功能交互与数据展示。

(二)移动端

1.移动端开发

(1)技术选型:使用 Android 或 iOS 原生开发语言(Java/Kotlin 或 Swift/Objective-C)结合 SuperMap iMobile 开发包。
(2)功能模块
1)地图浏览:实现缩放、平移、全图显示等操作,展示考古遗址分布地图。
2)数据采集:支持考古人员在移动端录入遗址现场信息、文物信息、坐标等,并上传至服务器。
3)定位与导航:利用设备 GPS 功能,实现考古人员、考古调查文物点定位,并提供导航至指定遗址的功能。
4)信息查询:通过点击地图要素查询详细考古信息,如遗址年代、出土文物等。
5)数据同步: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同步,确保移动端数据及时更新并上传新采集数据。

2.移动端界面交互设计

(1)地图界面
1)手势操作:支持单指滑动缩放地图、双指平移地图、双击快速缩放至特定层级;长按地图可弹出菜单,进行标记添加、信息查询等操作。
2)定位与导航:界面设置定位按钮,点击后自动定位用户当前位置,并在地图上显示;提供导航入口,点击可输入目的地(考古遗址),规划并展示导航路线,导航过程中实时更新位置与路线指引信息。
3)图层切换:地图右上角设置图层图标,点击展开图层列表,用户可勾选或取消不同考古图层(如遗址分布层、地形层等)的显示,控制地图信息展示内容。
(2)数据采集界面
1)信息录入表单:以列表形式展示考古遗址或文物信息录入项,如名称、年代、位置描述、文物类型等,部分字段提供下拉菜单选择或自动填充功能,提高录入效率;支持拍照上传文物图片或遗址现场照片,直接添加至对应信息项。
2)保存与提交:界面底部设置保存按钮,可临时保存已录入信息;点击提交按钮后,系统进行数据校验,若无误则上传数据至服务器,并给予成功提示;若有错误信息,在相应字段旁显示错误提示,用户修改后可再次提交。
(3)信息查询界面
1)搜索框与筛选器:顶部设置搜索框,用户可输入关键词(如遗址名称、文物类型等)进行模糊搜索;下方提供筛选器,可按年代范围、地理区域等条件进一步筛选查询结果。
2)查询结果展示:以列表形式展示查询结果,每项显示关键信息(如名称、年代、地点),点击列表项可跳转至详细信息页面,详细信息页面包含文字描述、图片展示、相关地图位置标注等内容。

(三)Web 端

1.Web端开发

(1)技术选型:前端采用 JavaScript 框架(如 Vue.js 或 React),结合 SuperMap iClient3D for WebGL或SuperMap iClient3D for Cesium开发。
(2)功能模块
1)地图展示与交互:在浏览器中展示二维或三维地图,支持鼠标滚轮缩放、点击查询等交互操作。
2)数据管理:管理员可在 Web 端对考古数据进行编辑、删除、添加等操作,实现数据的维护与更新。
3)空间分析工具:提供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可视域分析等空间分析工具,用户可在 Web 界面设置参数并执行分析,查看分析结果。
4)用户管理与权限设置: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权限,如普通用户只能查询信息,管理员可以进行数据管理与系统设置。
5)信息共享与交流:设置论坛或留言板功能,方便考古工作者分享研究成果、交流经验。

2.Web端界面交互设计

(1)地图展示与操作主界面

1)地图工具栏:位于地图上方,提供缩放工具(包括放大、缩小、缩放至全图按钮)、平移工具(方向键图标)、测量工具(可测量距离、面积)、打印地图功能按钮等;鼠标悬停在工具图标上时,显示工具名称与简要使用说明。

2)信息弹窗:点击地图上的考古要素(遗址、文物标记点等),弹出信息弹窗,展示详细信息,包括文字介绍、图片轮播、相关链接(如考古报告下载链接);弹窗可拖动位置,方便用户查看地图其他部分;点击弹窗外部区域可关闭弹窗。

(2)数据管理界面

1)数据表格展示:以表格形式展示考古数据列表,每列对应数据的一个属性字段(如名称、年代、坐标等),可设置列排序功能,方便用户按特定字段排序查看数据;表格行支持单选或多选操作,选中行后可进行编辑、删除等操作。

2)数据编辑表单:点击数据表格中的编辑按钮或添加新数据按钮,弹出数据编辑表单,表单布局与移动端类似,但可展示更多详细信息与高级编辑选项;编辑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数据实时更新至表格与服务器端。

(3)空间分析界面

1)分析任务面板:位于界面左侧,列出可进行的空间分析任务(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可视域分析等),点击任务项后,在右侧地图区域下方弹出任务参数设置面板。

2)参数设置与结果展示:在参数设置面板中,用户根据分析需求设置相关参数(如缓冲区半径、叠加分析、可视域分析的图层选择等),点击运行分析按钮,系统在地图上展示分析结果,以不同颜色或图案区分分析区域,并在结果展示区域给出分析结果的统计数据与文字说明;用户可对分析结果进行保存、导出操作。

(四)桌面端

1.桌面端开发

(1)技术选型:基于.NET 或 Java 语言,使用 SuperMap iDesktop 插件开发或基于组件端GIS,使用SuperMap iObjects .NET或SuperMap iObjects Java进行独立应用程序开发。

(2)功能模块

1)高级数据处理:支持大规模考古数据的导入、导出、转换等操作,进行复杂的数据编辑与处理工作。

2)专业分析功能:如地形分析、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等,可深入挖掘考古数据背后的信息。

3)专业预测功能:如通过神经网络、深度学习、随机森林等模型算法,结合大量已有考古遗址的地理、环境等信息进行遗址位置预测。

4)项目管理:方便考古团队对多个考古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包括项目数据、文档、分析结果等。

5)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本地和服务器端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可进行恢复操作。

2.桌面端界面交互设计

(1)主窗口布局

1)地图视图区:占据窗口主要区域,用于展示考古地图,支持与 Web 端类似的鼠标操作进行地图缩放、平移、信息查询等;可设置多个地图视图窗口,方便用户同时对比不同区域或不同分析结果下的地图展示。

2)图层管理面板:位于窗口左侧,以树状结构展示地图图层,用户可展开或折叠图层,设置图层可见性、透明度、图层顺序等;右键点击图层可进行更多操作,如数据编辑、属性设置、导出图层数据等。

(2)数据编辑与处理界面

1)数据编辑工具条:在地图视图区上方或下方提供数据编辑工具条,包含添加点、线、面要素工具,要素编辑工具(如移动、删除、修改节点等),属性编辑工具;点击工具后,在地图上进行相应操作,操作结果实时反馈在地图上与属性表中。

2)属性表视图:与地图视图区并列或可切换显示,以表格形式展示当前地图中选中要素属性信息,支持在属性表中直接修改属性值,修改后地图上对应的要素自动更新显示。

(3)三维可视化与分析界面

1)三维场景设置:提供三维场景视角控制工具,如旋转、俯仰、平移等,用户可调整至合适视角观察考古遗址的三维模型;设置光照效果、地形夸张系数等参数,增强三维场景的真实感与可视化效果。

2)三维分析预测功能:在三维场景中进行地形分析(如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分析结果以彩色渲染图展示在三维地形表面;可进行通视分析,设置观察点与目标点,分析两点之间的通视情况,并在三维场景中以可视区域与不可视区域区分显示;可进行遗址范围预测,自主选择预测条件和算法模型,在三维场景中可视化展示;三维分析、预测结果支持导出为图片、视频或数据文件。

(五)数据整合与管理

1.建立统一的考古数据标准,包括数据格式、编码规则、属性字段等,确保移动端、Web 端和桌面端数据的一致性。

2.使用 SuperMap 数据管理工具对考古数据进行入库、更新、索引创建等操作,提高数据查询与检索效率。

3.数据存储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 MySQL、Oracle)与空间数据库(如 SuperMap SDX+)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存储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

(六)技术要点

1.确保移动端、Web 端和桌面端的地图服务接口统一,方便数据交互与共享。

2.采用数据缓存技术,提高地图加载速度和系统响应速度,特别是在移动端网络环境不稳定时。

3.进行安全设计,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传输、防止数据篡改等,保障考古信息平台的数据安全与隐私。

4.注重系统的可扩展性,以便后续根据考古研究和业务需求的发展,方便添加新功能、接入新数据或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

四、结语

展望未来,对于系统完善与扩展层面:在桌面端,应进一步强化其数据处理能力,借助高性能计算优化海量考古数据的分析算法,深度整合地理信息与考古成果数据,实现更精准的预测;移动端则可聚焦于便捷性与实时性,通过优化定位服务与增强现实技术,让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考古现场能迅速采集与上传数据,并实时获取周边考古信息与分析结果;Web 端则要注重交互性与共享性的提升,构建考古资源共享社区,打破地域与学科界限,促进考古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采用更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将考古成果以更生动、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公众。


参考资料:
[1]王纪荣等:《基于BIM+GIS的宁夏黄河流域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工程建设,2024年第1期,第62-67页。
[2]丛晓丹等:《基于GIS的东北抗联遗址考古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4年第9期,第141-145页。
[3]郝鸥等:《基于GIS的辽阳东京城遗址空间数据库设计探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第232-240页。
[4]马隆隆等:《数字化考古导览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北京测绘,2022年第10期。
[5]任潇:《豫南古代城址考古信息管理探索与实践》,华夏考古,2023年第5期,第139-143页。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