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博物馆藏清乾隆青花龙凤纹双耳大瓶刍议——兼谈供奉用瓷与妈祖信仰

字号:T|T
2024-11-22 15:25 来源:文物天地月刊

佛教文献《供养仪式》载:“凡所供养物……其供养器,皆用金银铜铁瓷等,余者悉不堪用。”瓷质供养器是历代供器中的重要门类,且数目众多,品类多样。其中,不乏带有“供奉铭款”者,供奉铭款是宗教信徒为求神灵保佑施舍给道观、寺庙中作为供奉器上的铭文。这种供奉瓷器为订烧之物,其上名款宋代始现,元以后流行。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乾隆青花龙凤纹双耳大瓶,腹部开光内书有供奉名款,且纪年明确,此瓶对清代乾隆时期相同形制的器物、宗教供养器、妈祖信仰及妈祖“天上圣母”称号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岛市博物馆藏清乾隆

青花龙凤纹双耳大瓶概述青岛市博物馆藏的清乾隆青花龙凤纹双耳大瓶,1976年征集入藏。从胎质、釉质、青花发色来看,为景德镇民窑所产。瓶体硕大,高达78、口径32.5厘米。大瓶外口沿下绘一周如意云头纹,胫部饰有5组折枝花卉纹。器身以青花满绘龙凤牡丹纹,是为主题纹饰。龙凤牡丹纹是清代瓷器上的传统纹样,寓意“龙凤呈祥,富贵祥瑞”。器腹部有矩形开光一处,内书铭文:“敕封,天上圣母娘娘坐前。乾隆已酉年菊月吉日。弟子薛成兴号敬立”。此瓶可作为乾隆朝这类大瓶断代的标准器。

图片

清乾隆 青花龙凤纹双耳大瓶 高78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该器在绘画技法上采用勾勒渲染法,清新淡雅却浓淡相宜。整幅画构图得当,密而不塞。牡丹花以青花淡描法来表现,花瓣筋脉根根分明、丝丝可见。青花淡描俗称铁线描,在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最为流行。乾隆时期的青花淡描纤细柔和,富有弹性,线条结合处几乎不留缝隙。嘉庆、道光时期的青花淡描线条较为硬朗,线与线衔接处的处理,不如乾隆时期严谨,时代特征较为明显,这也是该时期此类绘法瓷器断代的重要依据。器身的龙纹凤纹分列开光左右,遥相呼应,将乾隆时期民窑瓷器精致隽秀、洒脱流畅的风格淋漓展现。

二、所见其他相同形制的乾隆双耳大瓶

与此件乾隆青花双耳大瓶形制相同、器形相近的器物较为常见,且兼具官窑与民窑产品,釉色各异,现举其中几例以作对比。

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乾隆瓷器中另有2件大瓶与此瓶形制相近,分别为粉青釉石榴纹双螭耳瓶、青花云龙纹双螭耳瓶。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绿地粉彩婴戏纹双螭耳撇口瓶,口径26、足径24、高75厘米。瓶颈部饰有双螭耳,外颈部以松石绿为地,上饰粉彩缠枝花纹,间有蝙蝠、“寿”字、“卍”字纹带。腹部绘有亭台楼阁、婴戏通景图。足内施白釉,以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图片

清乾隆 绿地粉彩婴戏纹双螭耳撇口瓶 高7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乾隆粉彩紫地轧道团花纹螭耳瓶,口径25.4、足径26.4、高74.3厘米。瓶内施浅绿釉,外壁施紫釉轧道粉彩缠枝花卉纹。足底施绿釉,留白处书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矾红款。

图片

清乾隆 景德镇窑红地轧道粉彩团花纹大瓶 高74.3厘米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上几件乾隆朝的双耳撇口瓶,虽在尺寸、釉色、纹饰上有所差异,但属同种形制,且兼具官窑重器与民窑精品。对比青岛市博物馆藏清乾隆青花双耳大瓶可见,乾隆朝此类大瓶,均器形饱满挺拔,胎质细腻。在纹饰绘画上,线条富有弹性,渲染富有层次,无论是动物、人物还是花卉都刻画精细,写实程度高。此类大瓶后朝虽有沿烧,但器物轮廓远不及乾隆时期硬朗;胎泥的淘洗程度也不及此时期精细,致使胎质渐趋粗松;所绘纹饰图案化倾向明显,无法与乾隆朝媲美。另外,几件大瓶耳部虽有夔凤耳、螭龙耳之别,但总体来看,具有时代特性,均塑造写实,凸起较高,棱角分明,立体感强。清代嘉庆以后的此类双耳大瓶的耳部塑造明显软弱无力,造型轮廓模糊,更为写意。

综上所述,乾隆朝此类大瓶时代特征较为明显,反映了当时较高的制瓷水平、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乾隆时期瓷器生产之盛,达清代之最,产品除分官窑与民窑外,在民窑产品中又分精粗两种风格,此类大瓶为其中的精细之作。

三、青岛市博物馆藏清乾隆青花龙凤纹双耳大瓶供奉款考释

1.供奉名款与供奉用瓷

写有或刻有供奉名款的瓷器,目前最早可以追溯至北宋时期。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内书供奉款识的北宋越窑青釉熏炉。此熏炉为1987年浙江黄岩市灵石寺塔出土。

图片

北宋 越窑青釉熏炉 浙江省博物馆藏

明代晚期道教、佛教盛行,且社会动荡不安,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带有供奉名款的瓷器大量烧制,其中以明代万历、天启、崇祯三朝最为常见,清代顺治、康熙时期仍大量烧造。此类供奉用瓷多为宗教信徒定烧,后施舍给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供奉用瓷多以个体出现,一般以香炉、花瓶、烛台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净水碗、钵、盘等。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康熙青花凤尾尊,为当时信徒进献神前的花瓶,肩部一侧有青花楷书:“信士生员和德威喜助溪古洞神前花瓶一枝,祈保合家清奉。康熙乙未仲夏吉立”。除个体供奉瓷外,还有以固定器物组合出现的,如元代以来形成定式的“三供”(香炉1件、花瓶2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五供”(香炉1件、花瓶2件、烛台2件)等。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万历青花云龙双耳炉从名款记述可知,此组供器为一炉二瓶式组合。供奉名款的内容多为记载供养人、供养地及供养事由,表达了供养人祈求神灵庇护、保佑平安、祈求财富、家庭幸福等愿望。

图片

清康熙 青花凤尾尊 故宫博物院藏

从清世宗雍正朝开始,带有供奉名款的瓷器开始减少。清高宗乾隆朝及以后各朝仍有少量书有供奉款的瓷器,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乾隆唐英铭款的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为唐英监制且亲笔题书款识,敬献给天仙圣母案前做永久供奉的供器。

图片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高63.5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天上圣母”考释

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乾隆青花龙凤纹双耳大瓶,腹部方形开光内书“敕封,天上圣母娘娘坐前。乾隆已酉年菊月吉日。弟子薛成兴号敬立”供奉款。从款识可知,该瓶烧造年代为乾隆己酉年菊月,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农历九月,乾隆朝总计60年,此器属乾隆晚期产品。

款识中的“天上圣母”即为民间广泛信奉的航海保护神妈祖。自宋以来,历代朝廷对妈祖均有封赐,初封“灵惠夫人”,后封为“灵惠妃”,元明时封为“天妃”等。

目前,可考证的最早关于记录妈祖形象的文献为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廖鹏飞所著《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其载:“墩上之神,有尊而严者曰王,有晳而少者曰郎,不知始自何代;独为女神人壮者尤灵,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此后,历朝历代关于妈祖的文献记载颇为详尽,且多与宗教圆融渗透。在《天妃娘妈传》中,妈祖被归为道教神仙体系,其出生、羽化充满道教色彩。

关于妈祖“天上圣母”之称的史料、文献多见于清嘉庆以后,如嘉庆十二年《重修天后宫碑记》载:“天上圣母,赫濯声灵,功德遍于寰区,而于海隅尤昭着焉”。道光十一年(1831)《上海县为泉漳会馆地产不准盗卖告示碑》载:“建造泉漳会馆一所,供奉天上圣母神位。”

图片

清嘉庆十年 “天上圣母实录”匾 厦门市博物馆藏

“天上圣母”之称,在清代中晚期乃至当今,为民间广为流传。厦门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嘉庆十年“天上圣母实录”匾,共766字,匾文记录了妈祖生平、宋元明清各朝对其褒奖、敕封及显灵传说等内容。该匾文记述乾隆五十二年,敕封妈祖为“天上圣母”。而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进献给“天上圣母”的大瓶为乾隆五十四年烧造,在时间节点上相吻合,二者互为佐证,此瓶可视为乾隆年间妈祖被封“天上圣母”称号的一件实物证明。另,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代金漆木雕“敕封天上圣母”神位牌,牌心正面浮雕“敕封天上圣母”六字,与大瓶上所书款识如出一辙。该牌位一般为春秋祭祀时庙内供奉所用,也是妈祖被封为“天上圣母”的有力实证。

图片

清 漆木雕 “敕封天上圣母"神位牌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藏

3.妈祖文化的传播与“天上圣母”称号的流布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地区,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在官方的介入下,在后世的发展中影响日益广泛。妈祖文化首先在沿海地区得到普遍认可。

明清以后,妈祖文化向内陆地区传播,清朝雍正皇帝曾下令“至凡江海处所俱受天后庇护弘施,其建有祠宇而未设祀典之处亦应如该督等所请,行令督抚照例春秋致祭”。在官方的推崇下,妈祖文化由沿海扩展至内陆江河流域,官庙的修建更推动了妈祖文化在内陆的植根。随福建商贾的海运往来,直接带动了民间文化的传播,清代的妈祖文化在距发源地更远的东北地区形成高潮。

至迟在清代,妈祖信仰已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敕建庙宇。青岛市博物馆所藏清乾隆青花双耳大瓶,题款中未明确记录该器的供奉地,但结合“天上圣母”封号的敕封年代及该称号的流布地区,可做初步推断。

福建省连江县城关妈祖庙有两方乾隆年间石碑,碑文上均涉及“天上圣母”称号,这是目前可见最早关于“天上圣母”称号的记载。从现有史料看,“天上圣母”这一称号始见于乾隆晚期的福建地区,后流布江苏等地。

青岛市博物馆所藏大瓶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烧造,时间与上述福建省连江县城关妈祖庙的两方石碑属同一时期,但时间略早。乾隆五十四年,属“天上圣母”封号赐封初期,据目前所见,实物资料只见福建地区。厦门市博物馆收藏的清嘉庆十年“天上圣母实录”匾,匾文内容节录于记录福建地区人文、历史的《福建通志》。综合以上几点,推测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大瓶当时的供奉地很有可能是福建某地的妈祖庙。

四、结论

乾隆一朝,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其陶瓷艺术达到鼎盛时期。青岛市博物馆藏清乾隆青花龙凤纹双耳大瓶与同时期相同、相似形制器物进行综合对比,总结概括出乾隆朝此类大瓶的器形、纹饰、耳部等重要时代特征。此瓶虽为景德镇民窑生产,但器形之大、工艺之精、纹饰之美,当属民窑中的精品,且该瓶具有明确纪年款,因此可作为乾隆朝该类大瓶断代的标准器。

带有供奉名款的瓷器初始于宋,明末清初尤为多见,清乾隆及后朝虽仍有烧制,但数量锐减。青岛市博物馆所藏大瓶的供奉名款结合相关文献、史料,探讨自宋以来历代对妈祖的敕封、妈祖文化的传播、“天上圣母”称号的封赐予流布等相关问题,推定此件大瓶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农历九月,一位名为薛成兴的信徒为福建某地的妈祖庙于江西景德镇所定烧的一件供奉于妈祖像前的花瓶。

这件大瓶是妈祖“天上圣母”称号的一件实物证明,且将原有实物资料的上限由乾隆五十六年向前推至乾隆五十四年。该器历经百年,由江西景德镇到福建再辗转至山东青岛,但依然保存完好,无论是其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弥足珍贵。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