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北石窟寺崖面及窟龛分布图
(此图由兰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所提供)
图二 北魏至隋代北石窟寺崖面窟龛分布图
图三 唐代北石窟寺崖面窟龛分布图
图四 崖面南区第二、三层建筑遗迹分布图
图五 崖面南区登临第二层路线
图六 崖面北区登临第二层路线
元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泾原节度使奚侯创建,其泉石清幽,境况奇幻,龛像宏壮,阁楼严峻,似有非人力所为者。迄今历千有余年,代有补葺,而无所考验。惟有宋时绍圣初年(1094年)重修之绩记于古碑,然断蚀磨灭十亡八九□□(矣)。旧有明季,所增修诸庙宇。至本朝康熙年间,更经重演。奈历年又久,墙倾壁圮,址颓垣覆。神若有,难安其舍。社中信士不敢坐视其残毁,遂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咸发虔念,舍金捐资,庀工修理,移基换像,作庙于大佛殿前。中置观音大士、左关帝、右二郎,旁对显圣、龙王,阅数载而功告成焉,一时栋宇崇隆,榱桷巍峨,殿阁神□,庙貌森如。荒凉之基焕然一新,堪为千古之胜概。
图七 北石窟寺清代寺院局部遗址分布(西→东)
图九 北石窟寺南端山体(西→东)
(引自崔惠萍:《北石窟寺旧影》第14页,甘肃人民出版社,2019年)
(引自崔惠萍:《北石窟寺旧影》第15页,甘肃人民出版社,2019年)
[1]a.宿白:《<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见《中国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6年。
b.宿白:《云冈石窟分期试论》,见《中国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6年。
c.李裕群:《麦积山石窟东崖的崩塌与隋代洞窟判定》,《考古》2013年第2期。
d.[意]魏正中:《区段与组合——龟兹石窟寺院遗址的考古学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2]夏立栋:《吐峪沟石窟的斩山崖面区段与遗址考古分期》,《考古》2021年第11期。
[3]彭明浩:《榆林窟原始崖面初探》,《美术研究》2018年第6期;《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文物出版社,2017年。
[4]a.彭明浩、李若水:《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唐代的补凿与加建》,《考古》2020年第2期。
b.彭明浩:《山西高平市羊头山石窟窟檐建筑遗迹的调查与研究》,《考古》2023年第1期。
[5]“崖面使用”是指赞助人和营建者在开凿洞窟时,对崖面的主观选择和利用。在洞窟营建之前,赞助人和营造者首先会对崖面位置、面积大小及石质优劣等情况进行考量,然后选择恰当区域开始营建。由于受斩修崖面、开辟道路等施工条件的限制,通常同一时期的窟龛多集中在邻近区域。因此同一石窟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窟龛布局规律和时代层次特征,可以借此推断洞窟开凿的先后次序和营造时代。具体参见以下研究。
a.初师宾:《石窟外貌与石窟研究之关系——以麦积山石窟为例略谈石窟寺艺术断代的一种辅助方法》,《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4期。
b.马德:《莫高窟崖面使用刍议》,《敦煌学辑刊》1990年第1期。
[6]同[5]a。
[7]时代层次是指“某几个、某一组同时代或不同时代的窟,在特定的布局情况下,由于开凿时间(或时代)有先后的差别,遗留在崖面或洞窟内的痕迹……这种层次不是文化地层上下叠压的关系,而是同一崖面空间的不同位置”。参见注释[5]a。
[8]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第50~160页,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
[9]a.宋文玉:《北石窟寺唐代窟龛及其造像》,《丝绸之路》1999年学术专辑。
b.刘治立:《北石窟造像类型及其佛教文化底蕴》,《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c.黄文智:《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造型分析》,《艺术探索》2023年第1期。
d.詹社红、米万忠:《北石窟寺历代题记辑录》,《敦煌研究》2013年第4期。
e.张宝玺:《庆阳北石窟几则唐代造像铭记》,《敦煌研究》2000年第4期。
[10]参见吴正科:《段文杰先生对北石窟寺文物的断代——从张鲁章先生笔记中整理》,《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11]宋文玉:《概述》,见《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文物出版社,2013年。
[12]如第4、6-8、17、18、23、29、33、34、47、52、61、74、75、77、86、88、99、124、125、134、137、188、189、216、219、239、249、259、270、272~276、278、283~290、292、293龛。
[13]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第15~244页,文物出版社,2013年。下引此书,版本均同。
[14]为方便叙述,将北石窟寺崖面分为三个区域,北魏至隋代开凿的崖面为中心区,盛唐时期向南侧扩延的崖面为南区,向北侧扩延的崖面为北区。
[15]同[11]。
[16]如第2、4、6-8、17、18、270、272、274-276、278、283~290、292、293龛。
[17]詹社红:《北石窟寺窟前木构建筑探索》,《丝绸之路》2012年第8期。
[18]a.刘治立:《宋金时期的北石窟寺》,《敦煌学辑刊》2002年第2期。
b.宋文玉、刘治立:《北石窟寺宋金游人题记赏析》,《丝绸之路·文论》2003年总第7期。
[19]《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第260页。本文引用此书中的碑刻、题记录文,部分断句、标点与书中原文不同,是笔者据实地调查原物后进行的调整。
[20]《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第65页。
[21]《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第163页。
[22]刘治立:《明清时期的北石窟寺》,《陇东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23]《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第261、262页。
[24]《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第263页。经实地调查隐约可见“平凉府”三字。
[25]《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第263~265页。
[26]《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第269页。
[27]范培松:《中国寺院形制及布局特点》,《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2期。
[28]柴慧霞:《甘肃庆阳北石窟寺戏台考述》,《文化遗产》2019年第5期。
[29]王贵祥:《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佛寺的建造、分布与寺院格局、建筑类型及其变迁》第1615~2225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30]刘治立:《泾河上游石窟文化的地理环境概论——以北石窟寺为中心》,《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31]木十戊:《奚康生与南、北石窟寺》,《敦煌学辑刊》1993年第2期。
[32]《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第166页。
[33]《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第91页。
[34]《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第225页。
[35]彭明浩:《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第46页,文物出版社,2017年。
[36]吴正科:《庆阳北石窟寺区域历史文化遗存概述》,《敦煌学辑刊》2015年第4期。
[37]同[35]。
[38][美]巫鸿:《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第67~99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
[39]季爱民、焦建辉:《李义琛家族的石窟营建与洛阳生活》,《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年第8期。
[40]陈晶鑫、李飞:《试论川东渝西地区与杭州地区五代至宋地面建筑与石窟混合式佛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3年第3期。
[41]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江津区文物管理所:《重庆江津区石佛寺遗址宋代寺院建筑遗存考古发掘简报》,《西南文物考古》2023年第1期。
[42]周真如:《筑地构天:敦煌莫高窟窟前建筑景观》,《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43]石劲松、王玲秀:《炳灵寺第171龛唐代大佛史事钩沉》,《敦煌研究》2012年第4期。
[44]彭明浩:《巩义石窟窟檐建筑遗迹及其年代》,《文物》2019年第12期。
[45]丁明夷:《龙门石窟唐代造像的分期与类型》,《考古学报》197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