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讲好时代故事 在碰撞中迸发文化火花

字号:T|T
2024-10-21 17:09 来源:博物馆中国

风越万里,梦回龟兹佛国的大漠石窟。

风再起时,浪花洗涤千年古港的沉沙。

 

8月9日,“恰逢东瓯遇龟兹——丝路上的文化交响”展览在温州博物馆启幕。从雪花如席的龟兹到诗画山水的温州,一场跨越千载、绵亘万里的文脉盛会在这里揭开帷幕,带来的不只是驼铃声与海潮声的异域交融,更是温州、拜城两地文化交流与共同发展的浪漫。而这浪漫的背后,也是无数文博人深耕专业与无私奉献的青春燃烧,是山与海同向奔赴的丝路礼赞,是传承历史文化走在新时代的铿锵步伐。

展览以温州古港与龟兹石窟为代表,通过展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构建“丝绸文明·海陆对话”的新模式,重现千年前对外商贸文化蓬勃繁荣的恢弘历史,彰显了中华文明和合共生、兼收并蓄的伟大品格

 
从文化火花中看见“匠心”
致广大而尽精微
 

一次展览能否深入人心,关键是要充分发掘文物的历史,引导观展者去探索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使文化传承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浸润人心。

为办好这次展览,温州博物馆高度重视,本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围绕展览方案制定、展品遴选、展览设计、科技应用、后勤保障、两地衔接、全媒宣传、展览释读等各环节,精心制定任务清单,画好“路线图”、细化“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细节决定一切,为保障展览呈现效果,展览团队多次前往克孜尔石窟,细化沟通展览各项事宜。展厅“搬来”的克孜尔石窟第38窟,就是运用3D高清扫描技术,将石窟壁画一点点扫描1:1比例复刻的。为解决运输难题,策展团队想方设法,探索出使用纸板工艺替代原泥板工艺的方法,既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能,又能高度还原龟兹壁画艺术风貌,给观众带来独特的沉浸式审美体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观众走进展厅,看到投影下的黄沙轻扬,小巧的驼铃声声摇动。在光影流转中,他们仿佛踏上了古老的丝绸之路。进入复刻的第38窟,感受从穹顶壁画到色彩细节的真实还原,宛如置身千里之外的龟兹古国。如一些观众留言所说,展览给予他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像课本跟现实梦幻联动一样。石窟壁画让他们深感震撼,也学习到很多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
从文化火花中领略“丝路”
见证历史的回响与交响
 
展览好不好看,主要看展厅陈列;精不精彩,关键看释读和互动。
“这次主题展览意义重大,通过开展系列观展和宣传交流活动,有利于深化对两地‘丝路’文化差异性和共同性的认识,更好地促进文化互动和融合,进一步撬动丝路商贸发展和文化建设。”温州博物馆馆长董姝介绍。于是,温州博物馆提前研究制定了全方位的“释展”方案,坚持“线上+线下”相融合、“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传统媒介+新媒介”相协同,多维度开展传播、赏析和教育课堂等活动,受到了一大批博物馆粉丝的关注和打卡。截至目前,累计参观人数已10万余人次。
官方新媒体平台定期推介展览的背景、亮点、重点展品及展览期间的各项活动,方便观众提前开展“热身活动”,获得详细观展攻略。同时,直播、短视频、线上线下互动等新媒体手段集中发力,深层次释读展览内容。
 

图片

展厅打卡照 摄影:陈真健 吴龙

“当东瓯古港的风帆邂逅龟兹佛国的驼铃,不妨来到温州博物馆来一场穿越时空的转身。这一次转身,是精美绝伦的视觉盛宴,是奥秘深邃的文明回想,是跨越山海的丝路图卷……”这是博物馆策划的以“丝路”故事为蓝本的《穿越》《变装》短视频。该系列短视频在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后,观众纷纷点赞和评论,表示马上“落实”。新的文化解读方式让年轻人的“热爱”延伸到了博物馆和历史文化的传播中。

与此同时,温拜两地专家的专场导赏活动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与抖音平台合作开展的策展人直播、温拜两地的同频实景直播等新媒体手段,让远隔千里的海、陆丝路文化千里传音,无缝交融;为青少年策划的“丝路宝藏大冒险”通关文牒活动,每场一抢而空。

此外,展览与不同媒体建立深度合作,从不同角度深挖海丝、陆丝的文化交融和碰撞,深度剖析展览。展览还邀请网红博主担任“推荐官”,在不同自媒体平台推介展览,让展览尽可能辐射到更多人群。来自温州机场的詹先生观展后有感题诗:“东瓯尽处是沧瀛,遥接龟兹千万程。丝路漫漫沙历历,驼铃犹带海潮声。”

 

从文化火花中照亮“未来”

以强烈民族文化自豪感砥砺前行

 

提到敦煌壁画,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提到龟兹克孜尔壁画,很多人颇为陌生。季羡林先生曾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其在丝路文明传播交流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具有惺惺相惜意味的是,温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朔门古港遗址被发现后才得以实证。

如何依托这次展览,做好我国陆丝和海丝这两处重要文化遗存的教育推广,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是展览的重要课题。温州博物馆以本次展览为契机,积极探索历史文化教育普及的新模式,为引导观众更好地认知和体验丝路文化开展了多样化活动。

坚持因人而异、因类施教,针对不同年龄段观众,策划开展个性化的主题社教活动。如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拼图游戏体验、亲子家庭观影等活动;针对青少年推出壁画赏析、临摹,矿物颜料科普课堂等研学活动,与不同的社会组织合作开展走进展览专场活动。为成年人群体开设《龟兹石窟概论》等专题讲座,涵盖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艺术成就等多个方面。

集中招募和培训特展志愿讲解队伍,为公众提供“1+1”“1+N”等多模式讲解服务,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明星”。

 
图片
志愿者公益讲解  摄影:潘旭双

从冯其庸笔下的“平生看尽山千万,不及龟兹一片云”,到谢灵运在温州江心屿挥就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随着温州与拜城的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历久弥新。在这样宏大的背景中,博物馆人于细微处讲好时代故事,方能在历史与新时代的碰撞中让文化迸发出更耀眼的火花。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