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奇的王朝,一座被偏爱四百年的东北小城!这里低调得过分!
字号:T|T
2024-10-09 18:14 来源:艺旅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这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中国人奋斗数千年的无上荣光。今日的中华大地之上,仍存有很多带“安”“宁”“定”之类字的地名,就是此荣光绵延在岁月里的极佳注脚。
譬如,在吉林省通化市,有一座叫“集安”的边境小城,寄寓的便是人们祝祷“集体安宁”的美好愿望。它自古时的烽烟中走来,如今古雅而宁静。
集安山水 图源/乔
一个传奇的王朝——高句丽,在这里烙印下最为深刻的印记。独特的都城、斑驳的城墙、神秘的陵墓……这个现在处于大众视野之外,却有太多值得世人探寻之处的古老文明,恨不得把所有遗存汇集到这片被其偏爱的土地上。
历经1600年风雨的高句丽长寿王陵 图源/金晚
高句丽是集安至为重要的符号,但绝非唯一。在高句丽之前,它就已经拥有了天公厚赐的好山好水;在高句丽之后,它又自成一派人间烟火。而见过它的人皆知,那些不仅是符号,还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的具象。
宁夏有一片“塞上江南”,而东北若有江南,那便是集安了。无山无水,不成江南。集安不仅有山有水,那山水还褪去了东北的雄壮,一身旖旎的“江南味儿”。
山,是奇丽秀美的五女峰,即天女峰、玉女峰、参女峰、春女峰和秀女峰。
传说,五女峰本名居仙峰。峰下有个村子,村子里的百姓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后来村里来了个本领高强、无恶不作的老虎精,百姓们苦不堪言。村里有个猎户的女儿叫秀女,她联合村里的天女、玉女、参女、春女,决心为民除害。
秀女让其她四女用美人计缠住老虎精,自己爬上悬崖,弯弓搭箭,射穿了老虎精的心脏。一时间地动山摇,立时出现五座美丽的山峰,人们为了纪念这五位救民于水火的少女,就用她们的名字为五座山峰命名。
一到秋天,大自然就为五女峰换上了一袭五彩斑斓的新装。黄绿橙红,层林尽染,远看是大手笔涂抹的油画,细看是层层晕染出的水墨。
若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五女峰的红叶迥异于其他地区,不是常见的五角或七角,而是九角或十一角。它们鲜红如绸,灿烂若霞,让五女个个醉红了脸。
人们常说“秋高气爽”,本就有着“天然氧吧”美誉的五女峰到了秋天,舒爽的空气直扑心怀,畅快之感顿生。加之山风拂面,耳畔清泉奔腾,直把人拉进一场瑰丽的梦境中。
水,是如诗如画的鸭绿江,有人说它像极了浙江淳安的千岛湖,确实如此,但它毕竟在边境,注定是要染上些“红色”的。
1950年10月16日晚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先头部队从辑安县(即集安市)的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和水下桥率先渡江入朝,这里由此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部队的最早出征地,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
如今,刻有“鸭绿江大桥”五个字的石碑和集安口岸国门巍然屹立,尽显我中国威势。顺着鸭绿江旁的沿江路以及滨江休闲广场走一走,可以将对岸朝鲜人民的真实生活映入眼中,令人不禁多生遐思。
澄澈的鸭绿江,是镶嵌在东北边境的一块碧绿翡翠,集安与它水乳交融出的纹理,洋溢的是独一份的诗情画意。
不知两千多年前,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境内),是否也有受到这佳山丽水召唤的因素。从西汉元始3年(3年)到北魏始光四年(427年),集安成为高句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其后又做了239年高句丽的别都,二者从此永久联结。
通往国内城遗址的木制拱桥上,高句丽民族图腾“三足乌”跃然桥上 图源/文旅集安
言及高句丽,人们会想起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未成,反而断送了整个隋朝;也会想起攻占了唐朝大半疆域的唐太宗李世民多次进攻,甚至御驾亲征,依旧未能将之一举消灭。但很少会有人想到集安,可在今天要追寻高句丽的遗踪,却非到集安不可。
高句丽的城邑有平原城和山城两种,二者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城防体系。集安的国内城和丸都山城正是这种城防体系的鲜活实例。
国内城是高句丽平原城的典型代表,也是现存为数不多的遗留有石筑城墙的高句丽平原城类型的都城遗址。保存下来的城墙经千年风霜,依然坚实牢固,同时又不失美观庄严,彰显着都城风范。
国内城略呈方形,内外两壁全部以长方形石或方形石条垒砌。下部砌成阶梯形,逐层内收。每隔一定距离构筑马面,四角设有角楼,以提高防御能力,可惜这样的防御能力并未保得长久安宁。
今天集安早市的所在区域,属于国内城 图源/文旅集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建安十四年(209年),辽东太守公孙康率军向东进击,攻破了国内城,将这座精心建设的城池破坏得一地狼藉。高句丽人被打败了,但并没有一蹶不振,否则也就没有之后的传奇了,他们的选择是迁都到丸都山城。
丸都山城初称尉那岩城,建在山脊上,更为易守难攻,是国内城的军事卫城。它平时只备兵器、粮草,战事紧急时国王才入城固守,这里曾多次起烽烟,为保卫高句丽政权及抵御外来势力的侵扰中做出过不小贡献。
丸都山城不仅在城墙的构筑上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势,城内的建筑也是依地形而建。整座山城以宫殿址为核心,以七处城门为防御重点,充分体现出山城王都和军事守备城的布局特色,创立了高句丽山城布局的新模式。
环山为屏,腹内为宫,谷口为门,丸都山城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城址防御坚固,城内却宽敞自如,使人类建筑与自然环境达到了和谐统一,它也因此成为东北亚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城址之一。
然而丸都山城也未能逃避战火的摧残,曹魏正始七年(246年),魏国幽州刺史毋丘俭攻陷丸都山城,城内宫殿建筑遭到毁灭性破坏,高句丽移都国内城。其后丸都山城也曾被修葺,但又遭破坏,日渐衰落,最终成为今日的残址。
看到这儿,有的朋友可能会想,这样一次又一次被攻破的都城,哪里算得上什么“王朝的辉煌”?君不见,强盛如唐朝,都城长安也曾先后六次被攻陷,但一次次又能还于旧都,而避免了“靖康之难”的提早上演。高句丽一次次被打败,但有哪次彻底放弃了呢?
若说一看就有“辉煌”之气的,还要数高句丽在集安遗留下的墓葬。从外观上看,这些数量庞大的墓葬可大致分为积石墓和封土墓两大类。
积石墓年代较早,以规模庞大、砌造考究的好太王陵、将军坟等为代表。
好太王陵是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陵墓,好太王(374-412年) 名谈德,是一位极有建树的君主。陵墓为阶坛积石石室墓,呈现正方形样式,现知阶坛8级,砌石21层,底边有硕大的护坟石,是现存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知年代、葬者的典型墓葬。
在好太王陵东北200米处,矗立着一座著名的“好太王碑”,是好太王之子长寿王为他建立的纪功碑,立于晋义熙十年(414年)。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神话、好太王攻城掠地之功业、守陵制度等,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
好太王碑的发现,确认了自中世纪以来为世人遗忘的高句丽文明及中心之所在,故有“海东第一碑”之称。此外,碑文书法风格似隶似楷,方整纯厚,遒古朴茂,与东汉诸碑刻隶书相比,别具风格,为众多书法爱好者钟爱。
古拙厚重的书法精品,六米多高的好太王碑 图源/金晚
将军坟被推测为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的陵墓,他在位78年,是高句丽最强盛时期的王。从前,由于当地百姓不知墓中所葬人物是谁,但看到如此壮观的坟茔,认定所葬人物必是大将军,于是称其为“将军坟”。
长寿王陵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石结构陵墓,由于其外观呈截尖方锥形,故有“东方金字塔”的美誉。由于长寿王陵之后石造陵墓不再见于诸高句丽王陵,因此它不仅是高句丽墓的巅峰之作,亦是绝世之陵。
封土墓年代较晚,以那些绘有精美壁画的大、中型壁画墓最具代表性。墓中的壁画既有描绘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的现实题材,也有描绘各路神仙的宗教题材,经过1500多年,颜色仍然明亮艳丽。
这些壁画在内容、形式、绘画材料和方法上都和中原地区一脉相承,但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不仅是集安大地上千年历史风云的见证者,也是中国艺术大观园中的璀璨奇葩。
高句丽建国700多年间,在集安遗留下来的墓葬达1万余座,保存完好的达7160座之多,集中分布在群山环绕的洞沟平原区,被称为洞沟古墓群。它们内涵博大,可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古墓群之冠。
人们常常将一个朝代遗留的陵墓看作这个朝代的“背影”,小城集安正是高句丽宏大背影的忠诚守护者。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高句丽被唐朝攻灭,一代传奇就此落幕,但集安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只不过是从一国都城变为唐、辽、金、元、明、清大版图里的一座普通小城。
丸都山城下密密麻麻的高句丽墓葬群 图源/金晚
这世上并没有太多西安、洛阳那样的十三朝古都,更多的是集安这样在历史舞台上完成一段时间的使命后,带着遗留下的印记归于平凡的城市。不过即便如此,集安还是在平凡中孕育出了自己的特色。
今日的集安,有整个吉林省最大的早市,有人说,这是现实中的《清明上河图》,不过我说,明明是升级版的《清明上河图》,比绢本上多了太多的味道,吆喝声、询价声、油炸的“滋滋”声……总的来说,是“人间烟火味儿”。
一条街上各类早餐都有 图源/金晚
糖饼油饼、包子馄饨,韭菜盒子、肉素馅饼、油炸糕……手艺精良,花样繁杂;香甜可口的苞米面贴饼子、浓稠扎实的大碴粥、爽滑开胃的酸汤子、榆树皮冷面……粮香味十足、健康养人。这里的食物包罗万象,而这里的人都是那样鲜活,生命力那样旺盛。
早市不只有美味的食物,还有许多其他惊喜等待探索。集安的美食也不只在早市上,还在“火盆”里。高丽火盆是集安最负盛名的特色美食,听这名字就知道,肯定和高句丽有关。
相传,高句丽第十四代王烽上王相夫残暴昏庸,继位后相继杀害颇得民心的安国君达买和王弟咄固。咄固的儿子乙弗被迫流亡,以做佣工和苦力为生,三餐常常靠捕河鱼、林蛙、野鸡等野味混在瓦罐里煮熟后果腹。
附近的百姓得知乙弗是王子后,纷纷奉上家中最好的食物,久而久之,乙弗逐渐习惯于将各家各户的不同食材混合煎煮食用。后来乙弗被百官拥立为国王,即高句丽第十五代美川王。他在位期间,勤于政务,体恤百姓,扩大了高句丽势力范围。
乙弗虽贵为国王,但仍保持着当初的饮食习惯,以此告诫自己勿忘前事,人们争相效仿。后来,锅具演化为平底铸铁锅,食材种类也更加丰富,百姓在火盆外加入热炭,保证菜肴始终温热以对抗严寒,近代又发展为搭配酱料佐餐,如此代代传承,成为现在的“高丽火盆”。
飘香诱人的高丽火盆 图源/金晚
牛肉、猪肉、牛肚、猪肚、牛蹄筋、豆腐、米肠、黄豆芽等十几种食材汇聚一“盆”,颜色多样,色泽鲜亮,看着就有了食欲。炭火烧得通红,热气腾腾的菜加上秘制调料,香飘满屋,吃得人心里都暖暖的。
在集安,品尝的是美食,更是一种闲适的心情。当地百姓的生活满是宁静的幸福,外来的人也会被感染,暂时洗去心头的疲累,融入到那种幸福中,这就是集安的魅力。
傍晚闲适的小城集安 图源/集安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