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传达的“高远”境界: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设计理念解析

字号:T|T
2024-09-30 18:33 来源:博物馆中国
近年来,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推进,长城沿线博物馆项目相继推出,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已试开放。博物馆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展览主题为:世界遗产 民族脊梁。一层展示了长城发生与发展、长城军事与防御、长城营造与建筑、长城戍守与生活四个部分,二层为长城边贸与文化及山海关专题展,三层为中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展示部分,并增加长城数字展厅与临时展厅。负一层为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设计的核心宗旨是让观众有置身于长城之巅的视觉,俯瞰恢弘的历史人文及建筑奇观,从而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凝聚中国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

图片

 

 

设计理念赋予观众“会当凌绝顶”体验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为,以长城本体为视角,俯瞰长城全貌,赋予观众“会当凌绝顶”的体验,使其全方位感受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崇高地位。通过展示空间的巧妙安排和精心设计的展示手段来阐释主题,从展览一层布局中可见一斑:从春秋战国的长城遗迹到明清炮阵,从明长城防御体系沙盘到九边十一镇详图,从可变沙盘的深度解读到陡峭长城场景复原。博物馆通过构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展示平台,将长城物理上的壮美与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紧密结合,让观众能够从高处俯瞰长城的防御体系与历史演变,深刻领悟长城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深远意义。通过搭建修筑长城场景,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长城的修建过程,运输、采石、制砖、砖抷房,城楼造型、空心敌楼、营房等,使长城穿越千年,跃然眼前。

 
图片
综合性微缩场景跨时空专业解读

 

在传承历史与教育价值方面,强调历史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纵观长城几大特点中,其军事防御体系完备令人赞叹。长城以城墙为主体,与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还配备了关隘、城堡、敌楼、战台、铺房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展览设计中对这一防御体系进行了深入解读和精准再现,采取了可视性强的图解形式,不仅满足了学术研究的需求,也为公众提供了“触摸”历史遗存的机会。通过这些系统性藏品展示、多媒体呈现及专业的讲解服务,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历史教育平台,使观众能够跨越时空,直观了解长城的建造过程和发展演变。

 

 

形式设计构筑“一览众山小”境界

 

 

在展区设计中,通过模拟长城沿线的山水地形,构建出一种“高瞻远瞩”的展示效果,使观众能够体验到“站在山顶俯瞰群山”的感受。设计师通过对空间层次的精妙安排,让展区仿佛成为一个个“山峰”,观众通过行走其间,逐步“登临”这些“山峰”,在视觉上和心理上都达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例如,在第一部分长城发生与发展部分,从最早的楚长城到明长城,观众都尽收眼底。马市敌楼的复原场景是整个展览中的亮点之一,长城沿线尚存明代互市遗迹数十处,是长城贸易场所遗存的主体。马市格局、规模多样,但为保障交易秩序,一般均设有独立的出、入口,不会混淆;都建有非常高大的防守建筑用于监视交易活动并防备袭扰;都有多道闸口检验防止夹带、走私等各种非法行为。场景为建筑复原,结合展厅空间,两侧则为门洞通道

图片
马市敌楼复原场景

在特定展区中,观众还可以通过夜景还原和故事叙述,感受到戍守士兵在守护长城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韧精神。 

图片

 

 

视觉效果呈现“凌顶”般的震撼  

 

 

在博物馆设计中,视觉效果的震撼力往往来自于多媒体技术的恰当应用。尤其是在展馆大厅,设计师将城砖造型与多媒体屏幕结合,通过动态画面展现长城在历史长河中的壮美景象。这些视觉效果不仅是对长城物理结构的展示,更是对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诠释。多媒体五面屏沉浸式飞跃长城是其中重要的展项之一。画面再现纵横十万里长城风貌,展示宏伟长城,从一种高度的视角为观众提供不一样的长城壮观风貌。展项设置平顶底五面屏幕密拼,架高的玻璃地台延伸到围合空间,观众站在玻璃地台上,三维视觉空间和超清画质,视野空间的超大覆盖率,覆盖人眼90%以上的视域范围,在全立体音效加持下,观众在银幕画面构成的立体虚景中,穿梭于崇山峻岭的变幻之境,实现超强沉浸感,带来绚烂视觉体验及层层递进的多感官沉浸体验。

图片

博物馆通过独特的空间设计和精美的文物展品结合,为观众带来了艺术享受。设计师注重空间的节奏感、比例的协调性以及材质与色彩的搭配,营造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氛围。此外,馆内收藏的不同年代、类型的铜炮,墙砖等藏品,展示了不同时期对长城的独特诠释。

图片
 
图片
多维度文物展品展现长城文化

 

 

空间氛围营造“绝顶”心境 

 

 

 

博物馆的空间设计注重通过氛围营造来引导观众的情感体验。设计师通过对展厅的节奏控制,在展线上复原虎山长城第九号空心敌楼,观众穿行其中,通过从暗到明的空间过渡,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经历情感递进。通过欲扬先抑的空间过渡,让观众在心理上逐步走向高潮,最终在关键展区达到情感的顶峰。这种设计不仅在视觉上给予观众极大的享受,也使长城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在精神层面上深深触动他们。

图片
 
图片
欲扬先抑的空间过渡

在空间氛围的营造中,博物馆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设计师在建筑和展览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保护,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展陈中使用低甲醛含量的板材、环保涂料等,确保展览空间的空气质量,为参观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参观环境。另外,通过巧妙设计天窗、高中庭、开放式下沉庭院等,最大化地利用自然采光。使用恒温恒湿展柜,为展品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减少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展品损坏和老化。在展览中融入绿色环保教育内容,展示了长城与自然景观的相互依存关系,向参观者传达绿色建筑理念、长城的生态价值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发展,引导观众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平衡。

 

 

注重展览文化传达的高远视角

 

 

博物馆通过长城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展示,系统呈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设计团队深入挖掘长城文化的多重层次,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解说,确保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创新展示方式方面,博物馆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环境。观众戴上虚拟现实眼镜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立即置身于悬崖倒挂的明长城,通过触发按钮进入到观众无法触及的山海关长城,可360°无死角游赏长城,可即时反馈语音介绍等。观众能够深入体验长城的建造过程和历史变迁。 

 
图片
展项:VR云游最陡峭长城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其设计不仅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肩负着促进旅游发展的使命。通过合理的游览路线规划及与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博物馆形成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通过多维度的文化传达方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高远境界。无论是传统的展陈手段,还是创新的技术应用,博物馆都致力于在新时代以新视角诠释长城文化,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这种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文化传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观众对长城文化的理解,也拓展了长城文化的影响力。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