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古籍刊刻主持者的日记提供了具有详细时间节点的出版日志文献,这些日志与出版过程中各类刊本实物形成对照,能够从多层次审视书籍出版史。苏州博物馆藏《柳树芳日记》稿本51册记录了柳树芳在清代道光年间刊刻《陆清献公日记》的完整流程。结合柳树芳的记录与现存刊本实物,可以还原收集与抄写书稿、校对、写样、雕版、印刷、流通等完整出版过程。根据柳氏日记,可以进一步判断上海图书馆藏多部刊本实物的初、后印情况,并由此反思古籍初印与后印、刊刻时间与印刷时间的关系等相关问题。柳树芳关于书籍刊刻后赠送、索要等事项的记录,还揭示了书籍及其出版在文人社会交往中的意义。
关键词:《柳树芳日记》 《陆清献公日记》 刊本实物 出版过程
引 言
一、从抄本到刊本:陆陇其日记的刊刻准备过程
若夫《续录》,本《三鱼堂日记》也。少司马(引者注,沈云椒)以《日记》乃未成之书,爰为删其琐屑,萃精语数万言,命曰“问学续录”,而附于前编……东城倪氏,清献尝馆其家,有旧传《日记》抄本。借归参订,凡逾月而竣。
二、不断交替的环节:校勘、写样、送样、印刷
灯下校阅《清献公日记》第一卷样本,尚多差误、脱落处。(十月十八日)
归寓,校阅《日记》第二卷样本,至中饭而毕。下午,参阅《清献公年谱》,与《日记》相为表里。(十月十九日)
饭后,校阅《日记》第三卷,至日中而毕。(十月二十日)
饭后送刘建扬至北舍港,仍趁航船回苏,《日记》第四卷样本带去。(十一月二十一日)
下午校阅《华野郭公年谱》,时《日记》第三册尚未寄来,前六卷样本已经写毕。(十一月二十二日)
下午封好《日记》卷五、卷六样本,将寄至吴门喜墨斋中。(十二月初二日)
三、初印本的流通和重校、补刊、新印等过程
昨南一嘱予作札致刘建扬,时杨芸士、陶锥庵、翁叔扬、王新甫各欲印行《日记》《年谱》数部,予札云:谈价若干,望与面定,现钱交易,不必由弟处经手也。
饭后封好《日记》三部,《家刻》二本,至巽斋送《日记》四册,张梦莲、陆实夫各送《日记》《家刻》二种,皆今日之新进也。(一月十八日)
饭后重校《清献公日记》一书,将近日赵眉山所校可从可不从之处一一注明,以待再补。(一月二十一日)
饭后重校《日记》,别录一部,将带至喜墨斋补好讹刊之处。(一月二十二日)
入胥门,至喜墨斋,邀刘建扬茗饮,复将《日记》校本嘱建老补好。南采莲巷徐公馆访梦兰,不值。以《日记》《年谱》两种托其及门徐生转致。(一月二十五日)
校正《日记》中讹字,必宜改去。如卷一七页内,等作寺;卷三十八页内,府作抚;廿九页内,知仍作和;卷四廿六页,徕作来;卷六四页内,注作著;卷七二十页内,此二仍作以三。摘出于此,他日展卷了然,无须寻觅矣。
午前命人将《日记》《年谱》书版装载舟中。(四月二十一日)
饭后将《日记》《年谱》书版藏好,各为签出,以便续印。(四月二十三日)
接李升卿之弟手书,欲借印《清献公日记》一百五十部,惜此版已收回矣。(七月初二日)
下午,检阅《日记》中讹字,卷三十一页第十一字“牧民志告”句,“志”当作“忠”,二十九页第二行“和颉利”句,“和”当作“知”。
浙大图书馆藏柳树芳批校本《日记》卷三叶廿九
四、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