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本身即是一种集成式的工艺,涵盖了艺术创意设计、色彩学、材料学、装饰学等丰富门类,也是一种可以和其他工艺拼接组合的“百搭”工艺。制作珐琅器的工序非常繁复,概括来说,可分为制料、制胎、填绘上色、加热、打磨等基本步骤。
制作能衍生出缤纷色彩的珐琅料,是必要的前提。以石英、瓷土、长石等矿物质为原料,加入助溶剂、乳化剂和各种不同颜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粉碎、焙烧、研磨,制出非常细腻的粉末状彩料,档案中通称为釉料、珐琅料。具体的某一类釉料,则可以依据其呈现的色彩称之为红料、白料、绿料等等。此外,还需准备或专门制作金属、瓷、玻璃、紫砂等不同胎体。之后再按照装饰需要,把珐琅料绘制或填嵌在胎体上,经过反复加热,精工打磨之后,方可制成一件珐琅器。
❖ 珐琅工艺(图片来自网络)
以绘制呈现图案和色彩的方式,需先进行挂釉,即先在胎体上涂施一层白色珐琅料并入窑烧结,“画布”准备好了,工匠们方可进行画活。这一类可以归为“画珐琅”。
而填嵌的呈现方式,则需要结合鑿錾、掐丝等工艺,先在胎体上布置好点料的框架。以掐丝为例,是用白芨将弯折好的扁铜丝粘在胎体上,经过烧焊,使胎、丝牢不可分,再置于酸性溶液中浸泡,洗净胎上残留的杂质。清宫造办处每年会领用大量酸梅,应该就是用于“梅洗”这个环节。掐丝之后,进行点蓝,即利用专门的工具将各色珐琅料填在花纹轮廓里,先点地,后点花。这一类就是人们熟知的掐丝珐琅。铜胎掐丝珐琅还有另外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景泰蓝。据说是因为明代宗景泰年间,珐琅工艺取得极大发展,很多传世品带有“大明景泰年制”的款识,且蓝色为其主要色调,故得此名。
❖ 明代景泰年制掐丝珐琅八狮纹三环尊(故宫博物院藏)
❖ 嘉庆年间玻璃胎画珐琅瓜形鼻烟壶(故宫博物院藏)
珐琅之美,美在何处?那些精妙绝伦、细入毫巅的制作工艺固然是美的基础,而流溢的色彩才是珐琅之美的直接呈现。珐琅诞生在天然矿物与火焰的反复缠绵之中,便也演绎出如凤凰涅槃一般的绚丽华章。今天的景泰蓝,拥有160多种不同颜色的釉料。而在古代,与天地一心的中国人也一直在孜孜找寻那些妙法自然的色彩。他们希望借助高超的工艺,让自然界的色彩走进居室生活里,抬眼处便能体味到天的辽阔,地的深沉,旭日的明艳,月色的温婉,春生的稚嫩,夏长的生机,秋收的丰盈,冬藏的内敛。
用来着色和表现图案的釉料,便成为珐琅工艺中关键的一环。珐琅料本质上是一种玻化物,除了色彩不同之外,还可以分为透明、半透明和失透几种不同的透度,这也让它拥有更为神奇细腻的表现力,技艺精妙、设色丰富的珐琅器,小至一管笔、一枚怀表,大至帝王的宝座、屏风,都值得一寸一寸细细品味。
元代的珐琅器传世不多,又多经过后人的改造,在色彩的呈现上,釉色温润明艳,其中的葡萄紫色、墨绿、绛黄等颜色十分鲜活,拥有水晶般的透明质感,即便是后来清代珐琅的紫、绿色亦很难与之媲美。
❖ 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故宫博物院藏)
明早期珐琅器设色典雅,多以浅蓝釉为地,其上以鸡血红、砗磲白、墨绿、娇黄、宝石蓝等釉色展现图案。中期的花色繁复多变,釉色丰富艳丽,足以用金碧辉煌、繁花似锦来形容。孙承译《天府广记》记载,明代京城内市,每月逢四开市,这里汇集了人们喜爱的各类奇珍,珐琅赫然在列:“至内造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永乐果园厂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精巧远迈前古,四方好事者,亦于内市重价购之。”明晚期珐琅制作刻意求变,出现了一些大器,但在釉色方面似无超越之处。
❖ 熙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怡亲王令将这些釉料作为样本,每样烧300斤备用,要求“再烧珐琅片时背后俱落记号”。听说西洋人烧珐琅调色时用多尔那门油,便命人去武英殿露房查领,“如有,俟画上用小珐琅片时即用此油”。又问,“造办处收贮的料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尔等查明回我知道,给年希尧烧瓷器用”。
造办处活计档里,除了藏着雍正帝的“调色盘”,也蕴含着他的配色美学。比如,雍正七年四月初二日,雍正帝让人拿一件洋漆万字锦绦结式盒,命造办处“照样或烧造黑珐琅盒或做漆盒”。九年四月十七日,他命人将一对白瓷碗制作成“诗句绿竹碗”,要求这样搭配:将此碗上多半面画绿竹,少半面着戴临选诗句题写,地章或本色配绿竹,或淡红色,或何色酌量配合烧珐琅。既有指定的本色、淡红色地,也给予工匠们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十月二十日,他命人做珐琅葫芦,要求“画斑点,烧本色,盖子镀金”,葫芦上的字亦指定由戴临书写。雍正十年七月二十七日,传旨“烧珐琅画黑地白梅花四寸瓷盘一对,珐琅画红地白梅花四寸瓷盘一对,俱画好着些”。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崇尚典雅秀逸的旨趣。
❖《造办处活计档》中的有关记载
需要注意的是,留存至今的很多清宫珐琅器并非每一件都出自皇帝授意,也并不能完全体现帝王个人的审美倾向。鉴于珐琅工整精细、异彩纷呈,天然就适合作为礼器,例如敬奉在祖先、佛像前的供器,前朝大典时中外臣工有目共睹的陈设,皇帝大婚时的餐具、皇后出嫁时的妆奁,涉及这一类用途的珐琅器,无论器形、图案还是配色,都必须首先合乎礼仪的规范。
百年传承,千丝点染。欣赏过藏在历史档案之中珐琅艺术的流光溢彩,且让我们记住这静美的一刻,感受传统工艺的专属意蕴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