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61窟 | 指引梁思成先生发现中国第一古建国宝的石窟

字号:T|T
2024-09-11 10:51 来源:古建漫谈

敦煌莫高窟第61窟,又被称为“文殊堂”,其处于莫高窟南区中间段崖壁面底部,整个体量属于莫高窟中较大的一个。莫高窟第61窟由中国五代时期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和其夫人于公元947~951年间主导修建,它也是莫高窟中唯一以骑狮文殊菩萨为主尊的洞窟。石窟主室顶部为覆斗形,中心位置设置平面为马鞍形的佛坛,佛坛后面有背屏直通往洞窟顶部。佛坛位置原本摆放文殊菩萨和其身旁的侍从像,但可惜的是现今已荡然无存;目前仅存有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的一双前蹄和背屏面上的狮尾。

 

图片
(莫高窟61窟,网络图片

 

洞窟墙壁绘制着大量彩色壁画,而且到了北宋时期仍然在补绘部分壁画,其中西侧壁画为《五台山图》(五台山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是莫高窟壁画中现存面积最大的一幅壁画,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形象地图,是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艺术珍宝。

 

图片
(《五台山图》定位,网络图片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梁思成先生在研究《五台山图》时,看到了画中的大佛光寺等寺院还有一座以前未曾见过的亭阁式宝塔;受到《五台山图》的指引和启发,梁林夫妇亲自来到山西五台山探寻画中的佛光寺及其宝塔,令人惊喜的是,梁思成他们果然在五台山找到了大佛光寺,更让他们振奋的发现是,寺内还保存有建于唐大中十年(856年)的东大殿,同时他们也找到了和敦煌壁画中一模一样的宝塔——佛光寺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这一系列发现,打破了日本建筑史学者关野贞的狂妄论断:“中国全境内木质遗物的存在,缺乏得令人失望。实际说来,中国和朝鲜一千岁的木料建造物,一个亦没有。而日本却有三十多所一千至一千三百年的建筑物。” ,极大提高了我们民族的建筑文化自信。

 

图片
(山西忻州佛光寺东大殿,网络图片
 
图片
(山西忻州佛光寺祖师塔,网络图片
 
图片
(梁思成先生在佛光寺东大殿殿内考察研究,网络图片
 

这幅壁画总高是3.5米,长是13.6米,面积约47.6平方米,画面描绘了中国10世纪后期,东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方圆250公里的朝圣之路;壁画内的山河、地形、池沼、景物和社会风貌内容描述十分详尽。壁画中山峦起伏,东、北、中、西、南五台并峙,各有一山环抱,山川道路交错纵横,城池村镇星罗棋布。此外,还穿插了各种佛教感应故事、圣迹、瑞像、仙人赴会、高僧说法、信徒巡礼及商贾、行旅等人物活动,画面栩栩如生。壁画中描绘的城郭、寺庙、亭阁、楼台、塔堡、草庐、店铺等等各类建筑多达179处,桥梁共计13座,其中题榜清晰可辨的佛112方、菩萨20身、僧俗人物428身、乘骑驼马60多匹。整个壁画鲜活的展现了五台山周围的城镇、人文风貌。

 
图片
图片
(《五台山图》全景,请横屏查看,网络图片

 

本篇文章从《五台山图》中描绘的建筑出发,带领大家领略各类历史建筑的风采。

 

图片
(大圣文殊真身殿,网络图片

 

P1:大圣文殊真身殿,位于五台山全图中部的中台下方。整个寺庙外轮廓是方形合院,最外侧建有二层山门,山门两侧衔接回廊,在回廊的四个角部布置有二层角楼;建筑屋顶覆盖灰瓦,而屋脊、檐口、台面、牖窗采用青绿色,斗栱、梁架、立柱、勾栏等则采用朱红色,墙面为白色;屋顶形形式为重檐歇山顶;这种寺庙表达在所有五台山图中属于较为典型的代表。

 

寺庙内佛殿中绘有佛祖结跏趺坐在莲花宝座之上,在佛祖的左手边是在六牙白象背部莲花上结跏趺坐的普贤菩萨,而在佛祖的右手边是在青狮背部莲花上结跏趺坐的文殊菩萨,同时两位菩萨的坐骑脚底都踩着莲花。

 

大圣文殊真身殿处于五台山图的核心位置,在制图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寺庙。

 

 
图片
(大佛光寺,网络图片
 
P2:大佛光寺,指引梁思成先生发现中国现存唐代木构之一——佛光寺东大殿的壁画,位于五台山北台下方,与上述大圣文殊真身殿一样外围是一圈回廊,门口布置了两层重檐歇山顶式的高阁山门,回廊的四个角部布置了重檐歇山顶角楼,院落西北角是建于高台之上的佛殿,山门、角楼、佛殿通过周圈围廊围合成一个整体,建筑屋顶为青瓦绿檐的色彩搭配。
 
在佛殿前侧,是一位信徒在虔诚礼拜;佛殿侧面有一位比丘盘腿坐于座椅之上,座椅前方是一个身穿蓝色袍服的信徒在对比丘拱手行礼,在座椅侧边是一个头戴斗笠的侍从和一位小沙弥,二位都作双手合十状。
 
图片
(大福圣之寺,网络图片
 
P3:大福圣之寺,位于五台山图中部附近、万菩萨楼北侧。寺庙四面回廊中间位置各开设了一道山门,回廊的东北、东南角设置一角楼,相对位置的西北和西南角则没有角门的配置,这种建筑布局比较特殊,在五台山图中仅此一例;寺中建有两层佛殿,佛殿右侧立有一道龙首幡杆,杆下画有两位信徒和两位比丘,另外有两位侍者手端吃食而来;屋顶形式均为重檐歇山顶,屋顶采用青瓦,而屋脊和檐口为绿色,和上述大圣文殊真身殿的建筑配色基本一致。
 
图片
(大竹林之寺,网络图片
 
 
P4:大竹林之寺,位于五台山图中台北侧,平面为方形院落,周圈为回廊、四角有角楼,建筑主体周圈围绕朱阑,屋顶为青砖绿瓦;处南侧山门以外,东侧和背侧回廊正中都有重檐歇山顶式山门建筑;院内核心建筑是两层高的重檐歇山顶佛殿;大竹林之寺中所有的建筑都是建在高台之上,且建筑入口处都设有绿色登道;寺庙内可以看到一位比丘和两位信徒双手合十,相对而立
 
图片
(大建安之寺,网络图片
 
 
 
 

P5:大建安之寺,位于五台山图中部,五台县城的上部平面为方形院落,周圈为回廊、四角有角楼、正面有山门,建筑主体周圈围绕朱阑;院内主体佛殿正前方设置登道,建筑均建于高台之上;整体建筑布局和大圣文殊真身殿基本类似。院内西南角树立一龙首幡杆,五彩幡飘扬动感;庭院内部有一信徒向比丘行礼,而比丘身后有一侍者手捧经卷等候一旁。

图片
(大建安之寺,网络图片
 
 

 

P6:大贤之寺,位于五台山图中台和西台之间平面为方形院落,周圈为回廊、四角有角楼、正面有山门,而回廊外有一座两层重檐歇山顶高阁,所有建筑建于高台之上;和上述其他建筑不同的是,大建安之寺墙壁未见明显的朱红色,不知是因为颜料脱色还是建筑本身就是白色的墙面为主。

院内东侧回廊附近有两位比丘双手合十站立,对面有一位身穿袍服的信徒在向他们行礼,身后有一侍从手捧经卷而立。
以上就是五台山图中部分建筑的特征。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