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教师节|北京6所拥有300年历史的中小学,有你的母校吗?
字号:T|T
2024-09-11 10:33 来源:皇史宬
今天是教师节,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培养优秀的学生,既需要自身的刻苦努力,也离不开老师和学校的精心培养。北京有六所中小学,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年前,从清朝的八旗官学到民国时期的平民学校,再到人民学校,它们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历次重大变革,其校史也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
八旗官学始设于顺治二年(1645年),初仅限满族八旗武官及甲兵子弟选送。康熙朝,八旗文员子弟亦可充任官学生。雍正五年(1727年),经顺天学政孙嘉淦奏请,雍正帝整饬八旗官学,定每旗额设官学生,其中满洲60人、蒙古和汉军各20人。乾隆朝定八旗官学生总共850名。光绪朝拨款重修校舍,优先从家计贫寒的八旗子弟中挑选官学生,并允许学生跨旗就近入学。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中整饬八旗官学的记载
作为清朝专为八旗子弟设置的学校,八旗官学的教学管理非常有特点。
招生:八旗官学在本旗内,不拘定某位佐领,选择聪明俊秀子弟,送本旗验看,再交国子监当堂考录。
课程:乾隆朝规定:初入学的八旗官学生,头3年专诵经书、朝夕讲课,3年期满进行考验。考验后的学生,愿学翻译者进入满文班专学翻译;另有汉文班,班内不必专读《四书》,也讲求经史。光绪朝改为入学后学习汉文,汉文通晓后再学习满文,蒙古旗人学生兼习蒙古语文。此外八旗官学生13岁以上者还要学习骑射、步射等武艺。
❖ 19世纪70年代外国摄影师拍摄的清朝弓箭手(图片来源:天下老照片网)
考试:八旗官学学生每日到学,先于考勤簿画到。授书、背书、讲书、复讲、习字、默书、习射,日有课程。除外,还有月课、季课、春秋会考等大的考试及祭酒、司业的不定期稽查,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毕业:3年一次考验,通过者授为监生,由八旗官学升入太学,与拔贡等人明经治事,期满择优异者一同保举,考选录用。学生也可应岁科考试及乡试、会试,并可考用中书、笔帖士、库使等官。
教师:八旗官学每学设助教主持教务。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为教习,分汉教习、满教习、蒙古教习和弓箭教习。
津贴:八旗官学生每人每月给银3两、米3斗及纸张笔墨,并且冬天给炭、夏天给冰,待遇优厚。乾隆朝将每旗内10份钱粮分为20份,给予成绩优秀者作为奖励。
校址:根据《八旗通志》记载,镶黄旗官学位于圆恩寺胡同内,共房37间;正黄旗官学位于西直门大街新街口公用库地,共房31间;正白旗官学位于东四牌楼南小街新鲜胡同内,共房28间;正红旗官学位于阜成门内巡捕厅胡同,共房47间;镶白旗官学位于东单牌楼象鼻子坑,共房35间;镶红旗官学位于宣武门内头发胡同,共房48间;正蓝旗官学位于崇文门内(东)单牌楼北街东新开路,共房35间;镶蓝旗官学位于宣武门内干石桥东口,共房40间。
清朝兴办八旗官学的宗旨是培养人才以维持封建统治,虽招收学生局限于八旗子弟,但学习内容既包括四书五经等传统汉文化、也包括满蒙少数民族文化,见证了清代民族融合的历史。
❖ 八旗官学分布图
清朝末年,传统教育体系受到近代化的冲击而崩溃。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初二日,清政府下令将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各省会设大学堂,各府厅设中学堂,各州县设小学堂”。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出中国近代第一套法定学校教育体系的章程,史称《壬寅学制》,亦称《钦定学堂章程》,初步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从此,新式学堂遍地开花。八旗官学也改制为近代小学。
❖ 光绪朝上谕档中的相关记载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根据翰林院侍读宗师宝玺的奏请,以八旗官学为主,合并少数宗室、觉罗子弟,改为宗室觉罗八旗中、小学堂,由管学大臣管理。国子监所属的八旗官学,奉命改为八旗第一至第八高等小学堂。
八旗第一至第八高等小学堂内课程包括:修身、读经、国文、算术、国史、地理、格致、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各门。以镶蓝旗官学为例,改制后有9个学级,18个教员,学生335人,每年经费数为580两。
❖ 1916年北京小学生在学校举办音乐会、照料植物(图片来源:人民政协网)
自民国至今,8所以八旗官学为前身的学校屡经变迁,其中有6所延续至今,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黑芝麻胡同小学:为原镶黄旗官学,1902年改为八旗第一高等小学堂;1911年改为北平市立第一初高等小学校,1937年改为北京市立前圆恩寺小学;1956年改为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
北京市第三中学:1902年在八旗右翼宗学基础上建立八旗右翼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搬至八旗第二高等小学堂(原正黄旗官学)的祖家街旧址;1950年改为北京市第三中学。
新鲜胡同小学:为原正白旗官学,1902年改为八旗第三高等小学堂;民国时期先后改为京师公立第三小学堂、北平市立第三小学、北平市立新鲜胡同小学、北平市立第一区第九保国民小学、北平市立第一区新鲜胡同国民小学;解放后先后改为东单区中心小学、东单区第一中心小学、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原为正红旗官学,1902年改为八旗第四高等小学堂;民国时期先后改为京师公立第四高初等小学校、京师公立第四小学校、北平特别市公立第四小学校、北平市立第四小学校、北平市立报子胡同小学、北京市市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解放后改为北京市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1972年改为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2015年改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
新开路东总布小学:为原正蓝旗官学,1902年改为八旗第五高等小学堂;1913年更名为京师公立第五高初等小学校,后屡经变迁;解放后为新开路小学,与东总布小学合并后改为今名。
宏庙小学:为原镶蓝旗官学,1902年改为八旗第六高等小学堂;民国时期先后改为京师公立第六初高等小学校、京师公立师范附属小学校、公立第四十二小学校、北平特别市公立师范附属小学校、北平特别市市立师范附属小学校、北平市立师范附属小学校、北京市市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北京市立西单宏庙实验小学校;1958年改为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学期伊始,值此教师节之际,谨以此文向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表达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