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从军事机构到市井繁华地

字号:T|T
2024-09-04 16:31 来源:中华遗产
图片
▲ 供图 / 愚公yushuib/tuchong_ai
图片
 
  镇:一头连乡村,一头接县城
 
“镇”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军事建制,后指规模较小、商贸集中的地方。如今,镇是指县市下属的行政区域。作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纽带,镇一头连着广大农村,一头接着县城,是乡村和城市的交汇点。从军事机构到市井繁华所在地,“镇”的性质发生了巨大转变。
图片

军镇:戍边守土了不起

-
“镇”字最古形体为小篆。《说文解字》认为“镇”本义为压,因金属的比重较大、压力较大,故“镇”字从金。所以“镇”字引申为压制、控制、安定、安抚之意,也引申为用武力弹压来维持稳定,用作名词则引申为“以武力守卫的地方”。

图片

▲ “镇”字形演变。

在我国,最早作为辖区划分意义上的“镇”正是由军队在边境重地所设,始于北魏六镇,盛于唐代藩镇。

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为了抵御北部柔然人的侵袭和镇压境内少数民族,下令沿着阴山北麓陆续设置诸多军镇,用以拱卫都城。

北魏神麚二年(42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突袭漠北,大军深入大漠三千里,最终大破柔然。此役投降北魏的柔然人多达三十余万,还有骏马百余万匹,各类辎重不计其数……新问题随之而来,投诚的柔然人怎么办,如何安置?

图片
▲ 始凿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起初叫武州山石窟,后因明代大同镇下辖72堡之一云冈堡而得名。摄影 / 林少波

若将他们安置内地,无异于埋雷挖坑。好在此时的北魏对此早有预案,这个预案就是——军镇制度。不同于当时中原实行的郡县制,这种制度可简单概括为四个字:拥麾作镇,也就是镇将率部众镇守某地,辖区内不设郡县,以军镇统户,用以适应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这就是《魏书》中所说的:“旧制,缘边皆置镇都大将,统兵备御,与刺史同。城隍、仓库皆镇将主之。”

可以说,镇在当时是一种以军管方式来管理所辖军民的机构单位,主政者镇将则统筹辖区内的一切民政和军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军镇逐渐形成了沿边固定的防御体系,其中,最为重要、地位最为显赫的六座军镇位于北魏政权北部一线,分别是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抚冥镇(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北)、怀荒镇(今河北省张北县北),时称“六镇”。《魏书·来大千传》记载:“延和初,车驾北伐,大千为前锋,大破虏军。世祖以其壮勇,数有战功,兼悉北境险要,诏大千巡抚六镇,以防寇虏。”

图片
▲ 北魏怀朔镇故城遗址。

在北魏前中期,军镇制有效地镇守了边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北魏领土在一步步扩大的过程中政权所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但随着北魏政权的巩固,经营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中原地区,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拓跋宏将都城南迁至洛阳,北方六镇的作用日渐式微,军镇将领也逐步失去往日优厚的待遇,各种矛盾交织,问题层出不穷。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北魏北境怀荒镇,愤怒的人们将镇城团团围住,他们的诉求很简单,放粮。可面对这一双双喷火的眼睛,镇将于景丝毫不为所动。不满、愤怒、怨恨等情绪,在镇民中急剧增长传递。随后,怀荒镇镇民发起暴动,杀死了贪鄙的镇将于景,但谁也没料到,随着于景的人头落地,历史的齿轮开始转动,埋在北境长达三十年的火药桶,瞬间被按下了引爆键,六镇之乱的序幕由此揭开,随后,整个北方局势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北魏覆灭。

图片

横屏观看

 

图片
▲ 怀荒镇所在的张北县。供图 / 北川

北魏以及十六国时期设置的军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镇作为一种准行政机构而进行的行政体制创新。尽管此时的“镇”与后世的“镇”存在区别,但北魏的军镇制度对于戍边稳边、巩固政权的作用不容小觑,被后世唐代沿用,称为藩镇制度。

唐代的军镇称藩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其设置本意是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根据军事上的重要性,有上镇、中镇、下镇之别,并且不属州县地方政府管辖。唐玄宗时期,大量扩充防戍军镇,在天宝年间设立十大节度使,时称天宝十节度。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唐朝由盛衰落的掘墓人安禄山,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为防边疆之重兵、均衡内外,唐朝开始在中原诸镇宿兵,陆续设立藩镇。唐后期的藩镇中,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藩镇对外作战,中原藩镇则具有镇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的作用……各方藩镇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整体结构,从而又维系唐王朝相对稳定地统治了一百多年。

图片
▲ 大唐芙蓉园。供图 / 刘红

直至唐末,随着藩镇势力不断壮大,“节度使补署亲随为镇将,与县令抗礼,凡公事专达於州,县吏失职”。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日益下降,已无法再号令藩镇,各地形成了自成一系的藩镇割据图,也就是五代十国的前身。

 
图片

当军镇遇到草市

-

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不仅实施“杯酒释兵权”,并屡次下令削减地方上的镇将势力,将镇将职权制约在“只许依旧勾当镇郭烟火”范围内,即处理一般的民事(《宋会要辑稿》)。之后,宋太祖又设置监当官,削夺镇将干预地方政事之权,并由文臣权知镇事,镇将的权力至此已被瓜分殆尽。

镇将权力的剥夺与瓜分,实际上反映出镇本身社会职能的转变。因废除了兵权,镇不再具备军事上的职能,失去了兵权的镇也由此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与此同时,北宋政府也一直在削减镇的数量。如,湖州在宋初尚有二十四个镇,景德年间减至十六个镇,元丰时仅剩六个镇,可见削减幅度之大。

图片

 位于湖州的南浔古镇。摄影 / 林少波
可是,宋政府毕竟没有完全废除镇制。这是什么缘故呢?
简而言之,因为经济。
众所周知,宋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两宋时期手工业和工商业相当发达,民间的农业生产不断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产品不仅摆脱了短缺的局面,甚至还出现了剩余,可以进入商业领域进行交易。要交易就要有市场,以有易无。所谓“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
唐代以前,由于商品经济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镇”的功能主要在于军事驻防,“市”则为商品交易之所,但对其设置有明确限定,即“诸非州县治所,不得置市”。

图片

横屏观看

 

图片
▲ 根据《清明上河图》复原的汴京街景。供图/凤凰数字科技《清明上河图3.0》

至唐中叶以降,随着镇在内地的普遍设置,作为州县治所以外商业活动中心的草市大量出现,它们常位于交通便利之处,成为城郭外、乡村间农民们进行交易的场所。如,彭州高昌县建德草市“人既繁会,俗已丰饶,又置一镇,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盜将窜迹,人亦高眠不感晨鸡,无闻夜犬”。还有,常熟县梅李镇“吴越钱氏时遣两将梅世忠、李开山戍此,以防江北南唐兵,居民依军成市”。

“镇”和“市”相互结合后,镇的性质和职能也随之变化,军镇完成了战马嘶鸣、健儿唐突的历史使命,商贾辐辏、市易货买的商镇登上了历史舞台。

图片
▲ 常熟梅李镇。供图 / 人生十味
到宋代,“镇”已基本卸去军事驻防功能,而是在商品经济推动下更多承担起商品交易功能,成为仅次于县城的商品交易中心。宋代新设置的一些镇,设置标准中就含有税额和人口两项,其中人口是基础,但税额标准更具有本质意义,这从侧面证明,宋代建置镇市更看重的是经济职能。

亦是自宋人起,人们开始将镇和市习惯性地结合在一起,有了镇市的称谓。在宋代存世方志中,也多有“镇市”一条,可见宋代“镇市”或“市镇”已成为专用名词。

为何镇与市会结合呢?从草市方面来看,由于安史之乱后地方治安混乱,劫盗频生,需要有军事力量的镇加以保护。从镇方面来讲,由于越来越显示出准县治机构的倾向,并试图以置所为中心形成独立地盘,以与县治抗衡,因而也需要拥有自己的商业市场和税收。

图片

横屏观看

 

图片
▲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宋政府的正式公文中,多将有市之镇称为镇市,而非市镇。概因“镇市”侧重“市”,强调经济功能,“市镇”侧重“镇”,强调政治功能。可见,宋朝时“市镇”还没有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建制。市镇迎来真正的发展,要到明清时期。

图片

市镇:在城与村之间

相传,明朝洪武初年,朱元璋攻占苏州城后不久,一位江南富商让这位开国皇帝龙颜大怒。惹怒朱元璋的,正是来自周庄的商人沈万三。人们都说他富可敌国,家中有聚宝盆。沈万三慷慨解囊,捐资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却不料,这让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妒火中烧。《明史》记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

最终,在马皇后的劝解下,朱元璋没有杀沈万三,而是将他发配到偏远的云南。周庄沈氏富有的程度,竟让皇帝都眼红,而这样的富户就生活在江南的一个小市镇中。实际上,在明代中晚期,太湖地区星罗密布大大小小的市镇之中,云集着更多的富商大贾。

图片
▲ 周庄古镇。摄影 / 林少波

这些市镇,又称为新型市镇,与前文提及的,以农副产品及手工业品零售为目的的市镇不同,前者属于传统市镇。

这类新型市镇,是明清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因这类市镇多位于江南,又称江南型市镇。

传统市镇的基本功能是便利农户出售剩余农产品,以换取其他日用品,交易是由农户主动。如当时的陕西同官县也就是现在的铜川市,其市集上“布粟蔬薪而外,更无长物”。因商品交易量很小,无法吸引大商人,“市廛有地,交易有期,皆日用常物,无大贾也”。

新型市镇的功能是农户在此出售农副产品以换取粮食,是农副业产品的收购点,有商人会把产品运销他方,同时也是当地农民所需粮食的零售点,有商人将远方的粮食运来售卖,交易受市场影响较大,主动者往往是商人,且许多是持有巨额资金的大商人,依靠远方市场、通过长途贩运销售产品。

图片
▲ 浙江乌镇夜色。摄影 / 林少波

新型市镇里汇集了大量手工业作坊和从业者,是城市与村落之间的中间形式,虽然这些地方没有设置城墙或官衙,但在经济上扮演着城市的延伸角色。

可是,为什么新型市镇会大规模地出现在江南呢?

这就要从历史上的江南经济开发谈起。自唐宋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明代时,江南耕地的开发几乎饱和,人多地少,成了明代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大问题,所以农民要通过种植经济作物来寻找出路。

待到明中叶,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得到大面积推广,丝、棉市场大开,且能为农户赢得较粮食生产更高的收益,于是江南地区家家栽桑养蚕缫丝,户户植棉纺纱织布,机杼声日夜响彻乡间,甚至连镇上、县城里的居民家庭也参与进来。正是这种极其广泛的家庭手工业浪潮创造了“衣被天下”“湖丝遍天下”“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乡村经济奇迹。

图片
▲ 苏州的震泽古镇:太湖南部重要的蚕丝产销中心。摄影 / 孙晓东,来源:《中华遗产:震泽附刊》

以出了“江南第一巨富”沈万三的太湖以南的苏州和湖州地区为例。唐宋时,这里曾是全国重要的粮产区之一,宋朝更是流行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到了明代,耕地面积减少,桑地面积增加。在粮食供应上,此时江南反要依靠长江中游的湖广地区供给。

实际上,新型市镇不仅限于江南地区,在全国范围内,还有许多新型市镇,比如“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陶瓷市镇景德镇,“商贩四方货卖”的泉州安海港与漳州浦头新行街,都是由于手工业发展,进而成为商贸市镇的。清初更是出现了“天下四大名镇”:佛山镇、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

图片
▲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内遗址区。摄影 / 方麗娟

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江南市镇可以说是中国农业经济时代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它和工业化时代的市镇城镇的发展完全不一样,是从乡村经济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是乡村经济的升华,衬托并支持着城市。

图片

崛起的百强镇

-

建制镇的现代概念始于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在1909年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中,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镇为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其第二条规定,又将乡与镇的概念做了区分,凡府厅州县治城厢地方为城,其余市镇村庄屯集等各地方,人口满五万以上者为镇,人口不满五万者为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则将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镇为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域单位。

图片
▲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供图 / 摄影师唐斌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广大农村还处于人民公社时期,江苏南部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的乡村,兴起了社队企业潮。农民们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制造一些简单的农具、工具和生活资料,提供给本地人。20世纪70年代,这些小型社队企业,迅速壮大起来,走出了以乡镇企业发展制造业、实现工业化的新路径。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样板之一的苏南模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苏南模式最兴盛的时期。1989年,苏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经占到了60%1994年,江苏乡镇企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6.72%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苏南模式”渐渐不再适应发展要求。20世纪末,乡镇企业掀起了改制潮,明晰产权安排,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现有企业八成以上都脱胎自乡镇企业。时至今日,不少全国制造业的龙头,乃至部分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依旧扎根在江苏的乡镇上。

图片
 无锡江阴华士镇华西村。供图 / 摄影师Tomrrey

在苏南,小镇制造业传奇遍地开花:

苏州昆山市陆家镇,20世纪80年代,镇上一家校办工厂瞄准了童车的设计和制造。2020年,这个厂所产的童车已连续15年全球销量第一,成为世界级的著名品牌。

无锡市官林镇是闻名遐迩的产业重镇、工业重镇、也是无锡首个工业产值千亿级乡镇。电线电缆、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线缆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护卡膜产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超40%,拥有世界最大的环氧树脂生产基地和世界一流的超细特种铜线材生产基地,被授予“国家电线电缆产业基地”的称号,被誉为“中国电缆城”。

常州市孟河镇,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手工生产汽车倒车镜和灯具,到现在,引入世界先进生产线生产各种车辆五金、玻璃零件,已成为中国汽摩配件重点生产基地,为东风、比亚迪、通用、丰田、路虎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汽车企业,提供配套产品。

图片
▲ 昆山陆家镇。供图 / 摄影师Sean

2024年727日,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指导,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4》,揭晓2024中国百强镇名单2024中国百强镇分布在全国11个省份。其中,江苏百强镇数量最多、达到40个,其次为广东31个、浙江10个,三省在全国百强镇中占据了81席。

……

历史的烟尘散去,从厉兵秣马、烽烟滚滚的军镇、藩镇,到车水马龙、市井繁华的镇市、市镇,再到如今蒸蒸日上、锐意创新的乡镇、城镇,镇已完成了这场历经千年的华丽蜕变。当下人们度假旅游时,在北可寻“北拒柔然筑重镇,‌饮马二龙河畔”的北魏六镇之古,在南可赏“老街灯影浮动,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之秀

图片

横屏观看

 

图片
▲ 上海朱家角古镇。供图 / 许盛强

如今对于“镇”这个字,我们也不妨换个角度去解读:金字旁加“真”,真金白银。镇里有绿水青山的生态、有寒耕暑耘的生产、热气腾腾的生活,也有你来我往的生意,更有着生生不息的情意。虽身处城市之间,心向往之。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