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她从长安来——汉长沙国渔阳王后和她的时代”在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开幕,展览共展出204件文物,展览面积900平方米。展览由湖南省文物局指导,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和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简牍博物馆共同承办,同时得到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博物院、西安博物院及徐州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展览以“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渔阳王后墓”为切入点,结合近年长沙国出土文物的新研究成果,通过运用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化技术以及展品实物陈列等多种展示方式,复原了汉代长沙人的日常生活具象,展现了渔阳王后和她所处时代的丰富内涵,再现西汉长沙国的繁荣与辉煌。展览开放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热议,观众好评如潮。
一、策划缘由
今年恰逢长沙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工作50周年,湖南博物院推出了系列纪念活动。作为马王堆汉墓出土所在地,为致敬长沙本土所孕育的这个重要文化遗产,持续擦亮长沙“楚汉名城”的文化名片,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由长沙博物馆牵头整合长沙市属文博机构的文物资源,策划一个展览,力求与马王堆汉墓陈列同频共振,各美其美。
二、确定主题
长沙素以“楚汉名城”闻名于世。西汉长沙国时期,政治上,长沙第一次纳入中央行政区划,疆域最大范围囊括今湖南省绝大部分,还涉及到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临近省份的一小部分,奠定了今天湖南省的地域版图。经济上,大汉一统,汉风强盛,长沙与中原地区农工商业交流频繁,促进了湖南经济大开发。文化上,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著书立说,成为湖湘文化的源头,其中吴氏长沙国对于中央王朝的忠诚、刘氏长沙国始封王刘发留下了“定王思母”的千古孝道,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延续至今,影响后世两千年。军事上,长沙国始终处在防御南越国的前沿阵地,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作出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及其周边区域共发掘西汉时期各类墓葬千余座,折射出王侯贵族们奢华的生活。长沙汉墓中,以马王堆汉墓和长沙国王陵墓葬最为重要。马王堆汉墓自发掘工作完成之后,围绕其展开的学术研究、展览展示、社会教育和文创产品开发等配套活动层出不穷,享誉全世界,长沙马王堆汉墓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湖南省乃至全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而长沙国王陵墓葬自1974年以来,考古人员先后在湘江西岸沿江低矮的山丘和台地上,南自天马山起,一直蜿蜒向北至谷山一带,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的范围内,发现大型汉代王室陵墓20多座,长沙国王陵区被确认为我国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汉代诸侯王陵区。除大型陵墓之外,长沙国王陵区部分陵园还发现较多中、小型陪葬墓、墙垣、陵寝建筑、道路、门、阙、陵邑等。通过1993年望城坡渔阳墓、2006年风篷岭汉墓和2008年风盘岭汉墓的发掘,基本确定岳麓山陵区为吴氏长沙王陵区,谷山陵区为刘氏长沙王陵区。以长沙国王陵区的发现为契机,长沙市积极开展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目前汉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已建设完成,实现了考古成果的转化与利用。
梳理和甄别完长沙汉墓的相关资料后,策展组将此次策展聚焦于汉长沙国。长沙目前发现的汉长沙国王陵墓葬有20多座,经过发掘的仅5座,都是配合基本建设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展览既然聚焦汉长沙国,理论上汉代长沙国高等级贵族墓的文物都可以一并展出。但实际上,除了马王堆汉墓之外,绝大部分高等级贵族墓都被盗扰严重,长沙市属文博机构收藏的汉代文物,品类相对单一,文物的精美度难以与同城马王堆汉墓相媲美,从文物的可观赏性与审美视角出发,劣势明显,没有办法做到差异化的展示,举办精品文物展恐难以实现。
面对以上难题,策展组在反复对比马王堆汉墓和长沙国王室墓之后,转变策划思路和主题思想,决定从文物剖析人物,从人物延伸到大时代背景。于是,“渔阳王后墓”进入策展组视野。“渔阳王后墓”位于岳麓区望城坡古坟垸(今湖南财政经济管理学院校园内),1993年被发掘,1994年被公布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虽也被盗但却是已发掘的5座王室墓中保存最为完好的。该墓葬年代为汉初,属于吴氏长沙国时期,与马王堆汉墓主人辛追夫人同时代。墓葬葬制规格高,结构保存完整,规模庞大,采用黄肠题凑葬制,主墓周围还分布有三座陪葬坑;墓葬出土文物丰富,有金、玉、漆木器等2000多件,结合器物上“渔阳”的题记,和出土的“长沙后府”封泥匣、“陛下所以赠物”木楬、“王裞”木楬等等相关材料,专家推测墓主渔阳应为汉廷公主,嫁给吴氏长沙国的某一代国王,成为渔阳王后。同时,以渔阳墓的发掘为基础,近年来在长沙国出土文物、长沙国的疆域变迁、都城、陵园、对外关系、王子侯国等方面,学者们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论文和学术著作,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为此,策展组决定以被公布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0周年的汉长沙国渔阳王后墓“渔阳墓”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渔阳和她同时代的辛追等人的日常生活具象,展示王侯贵族们的社会生活,讲述西汉长沙国的历史故事。透过渔阳王后墓,还原历史上的西汉长沙国。基于以上考虑,策展组提出汉代长沙国的展览,不以追求精美文物取胜,而是突出强调历史贡献,不是单纯的精品文物展,而是表达大历史观的文化科普展。即是通过文物展示,应该要传递给普通观众一个基本观点:以渔阳王后为代表的长沙国王和王后们,作为中央政权与地方政府的纽带,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顺着这个思路和主题,最终策展组把展览标题定为“她从长安来——汉长沙国渔阳王后和她的时代”,并有幸邀请到长沙籍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为展览题写了主展标。
三、构思内容
主展标“她从长安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容易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她是谁?她为什么从长安来?她来了之后干了什么?策展组在构思内容上,也是带着这些问题,架构逻辑关系,试图作出解答。在反复研讨之后,策展组把展览内容分为三个单元:“公主出汉廷·渔阳王后”“助力守南疆·汉长沙国”“演绎大汉风·她时代”。
第一单元“公主出汉廷·渔阳王后”,回答了她是谁的问题。从贴近现实的考古工作开篇,重点介绍了1993年渔阳墓的考古发掘过程,通过墓中出土的刻“渔阳”题凑木、“长沙后府”封泥匣、“陛下所以赠物”木楬、“王裞衣物”木楬等重点文物,揭开墓主人身份之谜,采用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推测墓主人渔阳先为汉廷公主,后为长沙国王后。第二单元“助力守南疆·汉长沙国”,回答了她为什么来的问题。主要介绍长沙国的分封背景、长沙国的王位世袭传承、考古新发现的长沙国疆域区划、营建长沙国陵园的盛况、长沙国分封的王子侯国以及长沙国与南越国的关系,来反映渔阳王后所处的长沙国时期,汉风强盛,天下归心,长沙国“同制京师”,深入剖析渔阳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稳定而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长沙国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湖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治版图,而且推动了湖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第三单元“演绎大汉风·她时代”,回答了她来了之后干什么的问题。通过展示渔阳王后墓和其他贵族墓出土的金器、铜器、陶器、玉器、漆木器、丝织品等文物,立足于渔阳王后生活的时代,从爱美风尚、饮食方式、娱乐休闲、丧葬习俗四个维度,再现汉代长沙国活色生香、令人艳羡的贵族日常。观众既可以从中领略到西汉时期高度灿烂的长沙地方文明,奠定了长沙“楚汉名城”的历史基调,又可以看到湖湘文化不只是一种地域文化,而是中华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丰富展品,展览除展示了省内文博单位收藏的相关文物外,又从西安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借展部分文物。同时,除实物展示外,还邀请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制作了数字展项——“解码渔阳”。利用无人机航测渔阳墓遗址坑、三维激光扫描渔阳墓重点文物、三维建模、动画制作、多媒体展示等多种科技手段,还原了渔阳墓的修筑过程,诠释了部分出土文物,让观众更直观生动地了解渔阳王后墓的构造布局、汉时代生活场景等。
“她从长安来——汉长沙国渔阳王后和她的时代”特展的策划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它为致敬马王堆汉墓发现50周年而策划,是其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在策划中要求凸显差异化;同时它依托一个考古发现,要有“致敬考古人”的考古工作的记录和渔阳墓相关研究成果的展示空间。特别是,同以往文物精品展不同,它强调话题性与参与性。策划展览即是表达观点。从主展标“她从长安来”出发,策展组秉承着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通过汉服秀、汉乐演奏、文创产品开发和互动体验等等方式,聚集话题,拉近文物与普通观众的关系,让大众走近渔阳,走近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