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艺术体操队首夺奥运冠军,《凤鸣凌霄》让世界看见中国之美。
巴黎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它依然后劲十足。
这次中国队创下了在境外参加奥运会获得金牌的新纪录。在这些金牌中,艺术体操团体全能冠军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由郭崎琪、郝婷、黄张嘉洋、王澜静、丁欣怡“五朵金花”组成的中国队,在5圈比赛和3带2球比赛中,先后完美呈现了《共生共舞》《凤鸣凌霄》两个颇具中国风的节目,最终摘得桂冠。
▲ 《凤鸣凌霄》开场时,通过三根彩带,摆出民族乐器古筝的造型。
这是中国艺术体操队首次获得奥运金牌,也是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全能项目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首次有来自欧洲之外的参赛队夺得该项目的奥运金牌。
一曲《凤鸣凌霄》,让世界记住了中国艺术体操队。赛场上,姑娘们以带为弦、以球为琵琶,极具国风古韵的表演惊艳巴黎,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美。
据悉,为了突出的节目主题,体操服装设计方面特别突出了极具中国风情的云肩元素,整体以金色勾绘,并以珠串装饰。
云肩,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历史悠久的独特肩部装饰,也叫“披肩”“搭肩”,多以彩锦绣制而成,华丽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
▲ 体操服肩头的云肩设计。
历史上,中国人肩头的披饰可谓千姿百态,短小俏皮的领巾,端庄大气的帔(pèi),绵长飘逸的披帛,等级森严的霞帔,还有绚丽浪漫的云肩……它们是霓裳之上不可或缺的点缀。
领巾:留下美人幽香
那是一个清爽宜人的午后。在水晶凉殿中,琴师贺怀智的琵琶声,如大珠小珠落在玉盘。唐玄宗正与亲王对弈,杨贵妃在一旁观棋。忽有清风徐来,贵妃的领巾,竟被拂起,飘飘忽忽,落在了贺怀智的头上。
此后经年,边关反了,长安破了,贵妃香消玉殒,明皇狼狈入蜀。当生命中一切宏大和动荡悉数尘埃落定后,古稀之年的唐玄宗回到长安,枯坐在记忆的尘埃里。同样老朽的贺怀智来觐见他了,他颤颤巍巍地献上一个老旧的锦囊,里面是一块幞头巾,那正是当年贵妃领巾曾经飘覆过的。巾上,唐玄宗闻到了瑞龙脑的香氛,那是交趾国进献的稀罕香料,他曾赠予贵妃十枚。
▲ 两尊跪坐女俑,是根据北齐娄睿墓出土文物所绘。侍女身披领巾,包围肩领部后打结,余端自然垂下,宛如蝴蝶。此时领巾的形制短小简洁。 绘画/泓伊
领巾,是古代护领之物,以一布帛绕于肩领部,可防风增暖,护领保洁,亦可为美之点缀,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衣饰。其起源较早,西汉扬雄的《方言》中有“被巾”一词,东晋郭璞注称为“妇人领巾”。三国时编撰的百科辞典《广雅》中提到的“绕袊”,或许也是领巾的一种形式。
在《北齐校书图》中,可清晰看见侍女所佩巾帛即为领巾,它的形制较为短小简洁,以长方形为主,佩戴方式与今日小长方巾类似,大抵是包围肩领部后再打结,余端自然下垂,宛若蝴蝶;也有将领巾从胸前绕至肩背,两端直接垂于后背的。正由于领巾的佩戴方式较为简单,容易脱落,杨贵妃的领巾才会被风吹起,飘拂到贺怀智的幞头上,留下那一抹香氛。
▲ 这是陕西勉县老道寺出土的宋代陶武士俑,其身上的领巾与女子所用的短小领巾形制基本相同。供图/FOTOE
早期在绘画和雕塑中出现戴领巾的,多为侍女、女仆等地位较低的女子,领巾也较为朴素。当领巾之风渐渐熏染至簪缨世族之家,其装饰意味也便更加浓重。豪华版领巾的材质多选择轻软绵柔的丝织物,如吐鲁番文书《唐质库帐历》中,记载有“绯罗领巾”“白小绫领巾”,便可见其材质之精。
除了选料讲究,爱美者还会在领巾上装饰明珠。当然,最诱人的是领巾上的香氛了。因为领巾往往与佩戴它的佳人耳鬓厮磨,佳人身上的香味渐渐地也浸染在领巾上,闻香识美人,最是旖旎。
▲ 这是明代唐寅所画的《王蜀宫伎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中四位美人身着褙子,其中一位在褙子外面披有领巾。这时的领巾长度越来越长,已垂至腹部,其制有边饰,中间宽而两端窄。供图/故宫博物院
帔:御风寒添风度
和轻盈灵巧的领巾相比,帔(pèi)是一种更为大气的衣饰。早在汉代,“帔”便已经出现了,汉代刘熙《释名》中就有解释:“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可见帔的穿戴方式是披,覆盖着人体的肩背部,与今日之披肩、披风相类似。
▲ 这是敦煌莫高窟隋代第305窟西壁南端的女供养人六身。六位女子服饰类似,身披长帔,类似于今日的披风。这种覆盖肩背的帔,既能够防寒保暖,又颇具审美功能,显得大气端庄。摄影/孙志军
在天水麦积山第76窟中,可见到披帔的供养人形象,土黄色的帔披覆双肩,帔角则于胸前打结垂下,虽然披戴方式和领巾相仿,但帔更大,披挂范围也更广。再如莫高窟第130窟贵族女供养人的画像,首一位都督夫人披帔,其帔在肩背后曳下至脚部,次一位女子披帛,第三位女子则着领巾,领巾只长至臂部,帔和领巾的差别,在此也便一目了然了。
帔多用于乍暖还寒时,初春或暮秋,捂则热,冻则冷,那么就披上一件帔,便可御风寒,又添风度。在梁代徐君倩记录和妻子初春出行的一首诗中,便如此写道:“草短犹通屟(xiè),梅香渐着人。树斜牵锦帔,风横入红纶。”在绿草初生的春野里,梅花已经绽放了。这时披着锦帔,于春风中徐行,很是得宜。
在北方寒风凛冽的冬日,则需要一种能将浑身上下都包裹起来的大帔,大帔之风大抵是从北方游牧民族那里兴起的,如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一尊陶俑,便身着大帔,帔长过膝,将身子裹得严严实实,便可无惧风霜。
▲ 茹茹公主墓出土陶俑。
聪明的人们甚至还发明出了雨天使用的油帔,在帔上涂以油状物,则水渗不入,功能相当于今日的雨衣。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便曾在军中使用过这种新型的雨衣,使得军队在雨时亦能顺利行军。而云游天下的僧道,也十分需要这种油帔来应对不测风雨,东晋僧人竺法慧在遇到雨时,便披上油帔覆盖自己。
帔,四季都能穿,因此它的材质也是丰富万千,豪富之家崇尚以珍贵毛皮制帔,如北齐徐显秀墓出土的夫妇宴饮图中,徐显秀便披着豪奢的毛裘大帔,颇有霸道总裁之风。西晋的羊琇曾送给母亲辛太夫人一件以上好灰鼠皮制的帔,帔缘镶嵌着织锦,性尚简朴、不好华丽的辛太夫人,却拒绝了这隆重的献礼。
丝织品是帔料中重要的一种,轻薄的帔以罗、绢等,厚重的帔则以绫、锦等,御寒之帔甚至还有夹衣之制。
还有一类特殊的帔是道士所服,道家讲求飞升,而披于肩背的帔,飘飘然犹如羽翼,增添了几份仙风道骨,因此,道士多着帔,且其帔多以毛羽之类制成,炫彩多姿,称“霞帔”“鹤氅”。珍贵华丽的帔,也是皇家对道士的重要赏赐,如《历代崇道记》中提到,唐武德三年(620年),晋阳道士王远知受到皇家重视,被授予朝散大夫之位,还被赏赐了“紫丝霞帔”,可见皇恩之隆重。
我们可以想象唐玄宗开元时的某一次宴饮,嫔妃命妇们如花满春殿,她们丰腴的面庞、高耸的发髻、绚丽的襦裙,华美可人,千娇百媚,引人注目的是,美人们都有一条如虹般的披帛于臂间缠绕,风动时,披帛飘然若舞,如此,才是大唐雍容优雅的风韵。
这段想象并非空穴来风,在与吐蕃使臣的庄重会见时(《步辇图》),在虢国夫人的春日出游时(《虢国夫人游春图》),在捣练声声中(《捣练图》),在宫乐宴饮中(《宫乐图》),在唐代女子留下娇媚身影的一个个瞬间,始终有披帛的身影。
▲ 三幅图中的唐代仕女,从左至右依次出自《韩熙载夜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唐昭陵仕女图。无论端坐、行走、骑马,她们身上都少不了一条披帛。走起路时,披帛飘然若舞;骑上马时,则将披帛绕在腰上,便于活动。供图/文化传播/FOTOE
披帛,在早先的一段时间内也以“帔”来代称,以至于有时候令后人分不太清所指何物,其实相比起前文的“帔”来,它形制更为窄长,往往可以长达2米,并且材质也更为轻盈,多以柔软的丝帛为之,另外与领巾、帔由实用衣饰转化而来不同,披帛更像是为美而生、从天而降,轻轻的一条长帛,萦绕于身,如一曲长歌。
虽然披帛是唐代最流行的时尚单品,但是它的缘由却颇有一番曲折,它不但是本土审美的产物,更是外国时尚的舶来。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两河流域女子的披挂,古希腊女神的飘带,它也可能滥觞于古印度女子的披巾、佛陀的帛带,古波斯女子的大帔。
▲ 隋代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身披披帛。
第一个将这异域风格的披帛披上身的时尚弄潮儿是谁,已无法考证,但最早可见的形象,是青海海东州平安县出土的一块东汉晚期画像砖,一位仙人,肩上萦绕上了带细褶的长飘带。而当佛教信仰如潮而来时,那满壁的菩萨、伎乐、飞天也都长带飞扬了。
披帛的时尚潮流,在隋唐时风靡天下。女子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一条披帛缠绕出各种样式,以配合自己的衣装和场合,除了绕过肩背,搭在双臂上这种传统穿法外,还可以将披帛一端塞入裙腰,另一端随意披散。为了方便右手活动,也可以将披帛两端都垂于左手边。如果要骑马的话,则可以将之绕在腰上,如《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那几位飒爽女子一般。总之,披帛的披法大可随心所欲,美才是最重要的。
▲ 狭长飘逸的披帛萦绕于身上,可披搭出不同的形态,展现着千种风情。披帛是唐代仕女的“标配”。上图是根据历史图像复原出的几种经典披帛披搭方式。绘画/李骄
唐人热爱西域风格的旖旎舞蹈,而当舞姬翩然起舞时,一条随风旋转腾挪的披帛,正可增色不少。白居易便曾观看了这样一场胡旋舞,那美丽的胡旋女子进入旋转的高潮时,如虹的披帛急速流动仿佛闪电般,可谓“虹晕轻巾掣流电”。而冠绝一时的霓裳羽衣舞,必须依着长帛飘摇,方才有仙宫乐舞之姿。
霞帔:命妇的荣耀
在传统才子佳人戏文的大团圆结局中,凤冠霞帔往往是一段姻缘缔结的美好象征。《醒世恒言》中便有这么一出,历经劫难的张廷秀最终与未婚妻团圆,于是“大开筵宴,广请亲朋,笙箫括地,鼓乐喧天。花烛之下,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好不气象”。霞帔,灿若云霞,于新娘的肩头曳下,端庄大方。
霞帔由披帛发展而来,宋代的披帛分为霞帔和直帔,直帔沿袭了唐代披帛的特点,仍然是细细一条,可以随意披挂、任性搭配,而美艳的霞帔则被打上了等级的深深烙印。
不过此处的霞帔和前文道士所服的霞帔就是两回事了。它专指宋代开启的贵妇的一种条状衣饰,是一种代表尊贵身份的仪式化衣饰。在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中说到,霞帔“非恩赐不得服”,唯有后妃和命妇才有权利享受那“云霞生两肩”的荣耀。在《宋史·舆服志》中规定,后妃的服饰是“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一身华丽庄严。
▲ 清代霞帔帔身变宽,增加了衣领和后片,变成坎肩式样的服装。下端不用坠子,代之以彩色流苏,同时霞帔上缀有补子。供图/高春明
霞帔被抬升为尊贵之衣饰的同时,它的形制也开始固定化,它以两条罗带拼成V字形,稳妥地贴着两边胸襟披挂而下,罗带上绣以花纹,罗带下垂以玉、金等材质的坠子,使其沉着不移。
到了明代,随着皇权的进一步高耸,服饰也因此受到权力的规驯,形成三六九等的不同装束。霞帔更是难免于此,它的颜色、材质、纹样都有了森严的规定:《明会典》中记载,皇后大衫的霞帔为深青色,织金云霞龙纹,而皇妃虽然也用深青色霞帔,其上的绣纹只能是织金云霞凤纹,皇太子妃再降一等,只有织金纹,如此往下,亲王妃、公主、郡王妃、郡主……霞帔将这些女子的身份标识得清清楚楚,泾渭分明,除非皇恩浩荡,特加赏赐,否则不得僭越。现今我们可以见到的最尊贵的霞帔,就是明代定陵出土的两位皇后的霞帔,它为织金纻丝织成料制成,缀有珍珠梅花形金饰,可谓妆金饰玉,华贵非凡,彰显了皇家的崇高气派。
▲ 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霞帔坠。
宫中如此,宫外命妇也是一般,如同她们丈夫的补服上以禽兽代表官品那样,命妇们的霞帔,也以不同的禽鸟纹样彰显着各自的品级,明洪武五年(1372年)规定,一品、二品夫人可以衣蹙金绣云霞翟纹霞帔,三品、四品夫人衣蹙金绣云霞孔雀纹霞帔,五品、六品夫人衣绣云霞练鹊纹霞帔,七品、八品夫人衣绣缠枝花霞帔。凤冠霞帔作为盛装,往往能在命妇画像上见到,霞帔美则美矣,只是在那盛装命妇的脸上,更多是整齐划一的呆板表情,很少再见到顾盼神飞的风采了。
▲ 图是明人仇英《六十仕女图》局部,一位宫装美人身披云肩。肩若削成,妩媚动人。此时的云肩是宫廷女子的心爱之物。
霞帔所构建的等级制度虽然森严,却可在婚姻这件人生大事上小小地突破。哪怕是出身庶民的姑娘,只要负担得起,也可以在婚礼这一天穿戴上凤冠霞帔,体验一把命妇的荣华尊贵。
只是民间女子带的凤冠霞帔,和真正命妇的款式还是有不小距离的,只能说是过把瘾了。要想真正地拥有凤冠霞帔,就只能督促丈夫或儿子在科举做官的路上刻苦奋进。只是这其中的滋味只有个人冷暖自知了。
霞帔艳如朝霞,另一种肩饰——云肩则美如云霓。
云肩是明清女子身上最耀眼的装饰,正如其名,如云彩围绕在肩头,平摊开来,可以看到往往是由围绕圆心的四朵云形组成,亦方亦圆中,有着对称均衡之美。云肩是一件丝绣的艺术品,心思精巧的绣女将她们关于美和吉祥的想象力倾注于云肩上,彩锦裁就、金线织成,除了云形外,还有莲花形、如意形、蝙蝠形、宝瓶形、柳叶形的绚丽云肩争奇斗艳,每片锦上还绣着花草鸟鱼、戏文故事的图案,锦片层层交叠,焕发出虹般的光彩。
云肩有着巧妙的设计和构思,平面的云肩穿戴于美人肩上,却多了一份立体的美感。在明清时代的美人图中,削肩如柳的美人需得一云肩为衬,更显得娇俏风流。
▲ 清代云肩大多是独立的云肩,但也有这种直接缝在衣服上的样式,与服装融为一体。图为清末民初的女服上,缝有如意造型的云肩。 供图/动脉影
云肩在人间富贵的花团锦簇中尽得风流,而它的缘起却是世外飞仙的遗世独立。
双翼生白云,翱翔青冥间,在向往升仙的古代中国人看来,这是人生终极的追求。因此,他们将这想象赋于神仙的形象上。西王母,是仙界的主母,也是汉代升仙主题画像石的主人公。
在山东济宁嘉祥县武氏汉墓画像石上,西王母的肩部,就有着羽翼状的装饰,宛若飞扬起的云彩。同样的想象力也彰显在佛传故事中。在莫高窟第62窟的隋代壁画中,美丽的吉祥天女,便着一件云肩,这件云肩由16片锦缎连缀而成,锦缎呈红、绿、褐间色变化,并绣有精致花纹,下摆还缀有金珠。这如云霞般旖旎动人的云肩,却从未在同时期的绘画中出现过,可见,它并不是俗世衣物,而属于非凡的天女的装饰。
▲ 云肩的用途在不断发展。图是金人张瑀绘制的《文姬归汉图》(局部),蔡文姬衣服上有四朵云彩垂下样式的云肩。这种北方少数民族的云肩,是出于防寒保暖的目的。
云肩之美终将降临人间。在南京祖堂山的五代南唐烈祖李昪钦陵里,有一尊衣着华丽的女俑,除了高耸的发髻、宽大的衣袍外,这位女俑的肩上还赫然围着状如云彩的云肩。这说明至少从五代起,云肩已经开始步入女子的衣装范畴。
当汉地的人们向往着这仙界的云样装饰时,北方寒冷地区的民族,出于防寒保暖的实用目的,而将毛皮等物裹于颈间肩上。莫高窟第159窟中,描绘的吐蕃赞普及其侍从肩上,便披有灰黄色的皮云肩,特别是那背面站立的侍从,其云肩后端如云朵一般的形状十分惹眼,与后世美人肩上的很有几分相似。而在金人张瑀绘制的《文姬归汉图》中,蔡文姬便服有四朵云彩垂下样式的云肩,可见南北的人们出于各自的目的,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云一般的美妙。
▲ 复古的服饰上,一抹云肩绚丽,仿佛古代仕女复生。摄影/潤熙陳
明清时期,云肩更是风靡,它已成为女子衣装中亮丽的一笔,这种颇具风范的装饰,成为中国女装的特点,而受到来华的西方人的惊叹和瞩目。于是,在作为西方人对东方印象代表的歌剧《图兰朵》中,那位美丽的中国公主的戏装,便有着一圈艳丽的云肩,似乎唯有如此,才能烘托出东方美人的独特魅力。
▲ 清 七片蓝领垂穗绣花大云肩。图案多达四层,一层为如意云头纹饰,二层是石榴和萱草花,象征宜男多子,三层绣有蝴蝶、地瓜、花草等,象征爱情之花天长地久、瓜瓞绵绵,四层绣有寿桃、牡丹与芙蓉,象征长命百岁、荣华富贵。
从领巾到云肩,时尚的潮流后浪推前浪,而那诗意之美却绵延不绝。在今日的女子颈肩上,无论是光亮简洁的小方巾、轻盈柔曼的长丝巾,还是端庄华贵的羊毛披肩,仿佛也能与那古典的审美遥相呼应,在看似随意的围搭披挂中,或许也和千年前妆镜前的一位女子心有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