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 聚力协同 奋力书写“上山文化”新篇章

字号:T|T
2024-08-05 13:57 来源:文博中国

上山遗址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地处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是上山文化的发现地、命名地,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浙江省全力推进联合申遗、考古研究、规划编制、工程建设、宣传推广等工作,上山遗址相继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入列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和“考古中国”项目,重大研究成果相继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上山文化的“辐射圈”和“同心圆”不断扩展,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上山文化”金名片愈发亮丽。

 

图片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

 

 

 

缘起上山 万年浙江的文化之源

 

 

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发现了一万年前丰富的稻作遗存,其中有4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分析研究,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连同上山遗址发现的水稻收割、加工、栽培等实物证据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历经5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口盆、石磨盘、平底盘等1000多件文物,根据碳十四年代测定,遗址距今11400-8600年,为长江下游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将浙江的史前文明上溯至一万年,是中华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

 

2006年11月,“中国第4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在浦江举行,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严文明等对上山遗址发现的重要性予以肯定,“上山文化”正式命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写“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考古学界泰斗严文明题写“远古中华第一村”。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首席专家王巍指出,浦江上山遗址距今有一万多年,正处于万年文化的轴心。申遗专家陈同滨认为,上山文化的“稻作起源”,是继良渚之后可直接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又一重大文化遗产。

 

图片

袁隆平题词

 

图片

严文明题词

 

经过24年的考古调查,截至目前,浙江省4个市12个县(市、区)先后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4处,这些遗址主要位于长江下游钱塘江流域,形成了一个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的遗址群,是迄今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图片

上山文化24处遗址

 

 

 

保护研究 深挖厚植遗产价值

 

 

奋力书写上山文化新篇章,需要深入挖掘其内涵。近年来,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管理中心通过考古发掘、价值研究、规划编制、工程建设等方式揭开更多隐藏在岁月尘埃中的谜团,探寻上山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具有辨识度的“万年上山”金名片越擦越亮。

 

遗址价值逐渐明确。2020年11月,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认定:上山文化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文化遗存,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上山文化遗址群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定居聚落,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

 

机构设置逐步完备。2000年,浦江县文管办全面负责上山遗址保护管理工作,与浦江县博物馆合署办公;2017年6月,浦江县成立上山遗址专门管理机构——上山遗址博物馆,核定编制2名;2022年2月,机构规格再升级,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归口浦江县委宣传部,核定编制16名,承担浙江省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工作专班秘书处职责;2023年12月,金华市委编办下发《关于设立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管理中心的通知》,设立副处级管理机构,为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下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5名,具体委托浦江县管理,统筹做好上山文化遗址群的保护研究宣传等工作。

 

考古发掘稳步推进。考古发掘有新成果,今年3月浙江金华又新发现2处上山文化遗址(婺城区园上遗址、金开区木禾山遗址),各项考古发掘正常进行。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今年上山文化考古发掘项目包括上山遗址、下汤遗址、湖西遗址和皇朝墩遗址等。野外工作初见成效,永康湖西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双重环壕迹象;仙居下汤遗址发现土台8个、墓葬多处,其中一处是上山文化目前陪葬品数量最多、最大的墓葬;衢江皇朝墩遗址发现上山文化中晚期至跨湖桥文化时期“古稻田”;婺城园上遗址的考古发掘有序推进。

 

图片第三期考古发掘现场

 

保护研究逐步深化。2019年,浦江县成立“上山文化”研究、宣传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县长为双组长,设立专项工作经费。持续加强保护利用,投资20.54亿元,启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开放合作的理念,联合研究中心、考古所和高等院校深入发掘和研究,先后举办4次高层次、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依托“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上山文化遗址联盟”等4个高能级研究平台,建好研究课题库、专家团队库、学术成果库。与东方出版社合作出版《万年中国》一书,上山文化是中华一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刘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浙江大学林舟等专家团队,持续开展稻作农业起源等课题研究,完成《上山遗址区河流地貌演变课题研究(一期)》,并通过专家会审。

 

吕厚远科研团队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大学、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管理中心等全国13个单位的专家紧密合作,关于水稻栽培的重要研究成果“上山文化遗址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十万年演化史”于2024年5月24日发布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并在浦江召开新闻发布会,水稻起源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这项成果的关键证据就来自上山遗址。上山文化遗址10万年以来从野生稻分布到最终驯化的连续证据:早在约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已经在长江下游地区广泛分布;大约在24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采集并利用野生稻;大约在13000年前,开始了野生稻驯化前栽培;大约在11000年前,野生水稻完成驯化。

 

图片

2024年5月24日,《科学》(Science)刊发“上山文化遗址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十万年演化史”上山文化重要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浦江召开

 

发布至今,全网总曝光量达1000余万次,25家媒体平台刊发新闻发布会重要报道70余篇,包括新华社、央视《新闻直播间》《焦点访谈》、国家文物局官网均予以报道。此外,与北京大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等机构合作,正在开展“全球视角下的上山文化”“上山文化基础研究”“上山文化地理环境优势”等3个课题研究。

 

规划编制不断完善。坚持保护第一,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合理划定保护区划,妥善处理好保护规划与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2010年,浙江省政府公布《上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9—2025)》,2015年完成《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完成《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2—2035)》(国家级)编制,并上报国家文物局。2022年启动《上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2-2035)》修编,目前已完成评审稿。实施《系列遗产“上山文化遗址群”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含申遗策略)》《系列遗产“上山文化遗址群”规划与工程设计导则研究》《上山遗址保护管理规划》编制,构建科学前瞻的遗址群系列规划体系,一张蓝图绘到底。

 

公园建设稳步推进。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获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后,先后搬迁了渠南砖厂、小化工厂等工厂;2016年,完成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完成了两个遗址本体的保护展示棚,并对外开放。2020年,完成二期工程,进一步打开了公园的框架,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2022年12月,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对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标准,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协调解决土地空间、资金保障、农房拆迁、环境整治等公园建设堵点难点。合力共谋,多方案比选,确定合温高速上山遗址段东移500米线位(为申遗留足空间,但增加地方拆迁成本4亿元);拆除占压遗址的35KV高压杆线;初步确定110KV高压杆线迁改线位。实施上山遗址环境整治工程、文物安防工程,编制方案获国家文物局补助资金1487万元。谋划公园二期建设,启动方案编制,对接中咨资本等央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新模式。2024年上山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力争年底前完成上山遗址博物馆建筑主体工程,实施上山遗址环境整治工程,编制公园二期建设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计划2025年完成博物馆展览陈列工程并力争开馆,力争评定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图片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平面图

 

 

 

护遗传脉 融合发展亮点纷呈

 

 

上山遗址主要以考古遗址公园的方式进行保护利用,通过本体保护、环境修复、绿植标识、雕塑小品、数字展示等手段,深入挖掘、提炼上山特质,对上山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推动万年文化基因与新时代浙江精神的有机结合,不断继承和发扬其所蕴含的“拼搏进取、敢闯敢试”的特质,积极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上山文化先后被公布为首批100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浙江省示范级文旅融合IP、第二批浙江省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被评为“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第三批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全省第二批大花园耀眼明珠”;上山稻作文化系统列入浙江省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单。

 

高端展陈频频亮相。2021年,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之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展览可概括为“一个考古展览、一场学术研讨、一次公众讲座、一本精品图录、一轮广泛宣传、一个系列巡展”,产生了全面、立体、持续的影响。获得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报道420余篇,相关视频点击量达650万次,向世界展示了稻作文明对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2023年,在埃及成功举办首个海外上山文化考古特展,50余家海内外媒体纷纷报道,参观浏览人次超170万。今年5月,上山文化首次走进欧洲赴捷克举办专题图片展览。今年6月,赴摩洛哥举办展览,向国外民众和国际友人介绍上山文化,进一步提升上山文化的国际知名度。今年11月,计划赴日本举办上山文化主题特展。持续开展万年上山考古特展全国巡展,上山元素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省级主题展览、“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展览、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和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亮相。“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万年上山·启源”全球云展荣获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优秀项目。

 

图片

“万年上山:稻作之源·启明之光”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埃及举办

 

多渠道多形式传播亮点频出。依托世界考古大会、国家和省级文博展览、中纪委“上山文化”公开课、央视纪录片以及各方媒体等载体,聚焦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扩大社会知晓度。同时,编纂《浦江上山考古报告》《上山文化:发现与记述》等书籍,在权威学术刊物《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推出上山文化专刊,海外中英文版同步刊发,解答“上山文化”背后的精神世界,出版《走近上山》地方德育教材,促进“上山文化”走进广大中小学生课本。可以说,做到了保护遗址、传承文脉、以文化人、德润人心。配合央媒、省媒制作《何以中国》等专题片20余部;在《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等媒体平台刊发重点报道800余篇;上山考古遗址公园首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近年来,参与拍摄央视《寻古中国》、浙江卫视三集考古文献纪录片《万年上山》等系列纪录片20余部。浙江国际频道《世界稻源之谜》《Welcome to Zhejiang》节目在上山拍摄。《万年上山》双语专题片在国际频道巴黎、美东、美西晚间黄金段播放。承接“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国际友人品金华”等海内外游学参观活动。“一带一路”国家记者组织与新闻媒体研修班走进上山,来自18个国家的外媒记者团一行70余人走访体验上山文化,向世界讲好上山故事。

 

图片

央视开学第一课

 

重大活动载体精彩纷呈。浙江省运会圣火采集仪式、亚运推广歌曲发布、浙江山水旅游节开幕式等多项重大活动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举行;完成“浦江万年上山”全类别商标注册;8项上山文创外观设计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上山文化”现已纳入新一轮全国通用的义务教育统编历史教材,并入选将要出版的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积极探索开放式公园管理新举措,窗口形象不断提升,2023年以来,开展研学活动260余批次,接待旅游大巴1200余辆、公众30余万人次。

 

图片

“万年上山·一脉生长”喜迎亚运会全民毅行暨杭州亚运歌曲《一脉生长》发布会

 

品牌宣传工作越拓越广。强势推动“上山文化”,2022年全国“两会”时,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递交了《关于推动“上山文化”申遗的建议》的提案。2023年,全国人大代表祝响响携《关于将“上山文化”编入全国中小学教材的建议》和《关于将浙江上山文化遗址群优先列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建议》两个建议参加全国“两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发表《打造万年上山文化地标 溯源中华文明光辉起点》长篇理论文章。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上海电视台《何以中国》栏目拍摄上山文化纪录片,于2023年10月播出。努力把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为浦江文旅富县战略的标杆,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2016年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约180万人次,成为浦江乃至浙中地区的文化新地标。凭借上山文化影响力,招引优质工商资本浙江省二轻集团,在遗址保护范围外的周边,建设大型“万年上山文化村”项目,总投资42亿元,目前已经初具雏形。在上山文化的牵引下,“文旅富县”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约25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3.3亿元,连续3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特色社教研学活动走深走实。深挖上山文化价值内涵,做好“上山+研学”文章,结合非遗文化、农耕文化,推出一系列体验项目,兴起研学热,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常年组织研学活动,累计接待学生近40万人次。做好“上山+文创”文章,依托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成果,开发水晶、陶瓷、绗缝等文创产品。做好“上山+农业”文章,以“稻元素”为核心,开辟稻田300亩,打造全国首个田间稻作博物馆,开创性地种植了1950年以来的66个不同年代的水稻品种,全面直观展示水稻品种分布的时空演变进程,在展示水稻品种变迁史的同时,让游客感受到中国稻作农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文旅融合、地标引领、品牌赋能、强文富民。

 

 

 

锚定目标 申遗工作稳步推进

 

 

上山遗址的发现,将浙江文化史推进到一万年前,印证了浙江先民对中华文明、世界发展乃至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不仅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更填补了世界遗产中稻作起源类型的空白。做好上山文化遗址群的保护、研究、宣传和申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浙江全省积极探索,形成“聚点成阵、上下协同、横向多跨”整体申遗有力有效推动机制,申遗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历任浙江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对上山文化多次作出相关批示。2022年4月20日,省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成立,统筹推进上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分管副省长为专班召集人,省文物局局长兼任专班办公室主任。2022年5月,浦江、嵊州、义乌、永康、龙游、仙居等6个遗址地县(市、区)签订了申遗合作协议,发布了《上山文化遗址联盟浦江宣言》和《上山文化遗址联盟章程》,标志着上山文化遗址正式迈出申遗步伐。2022年6月,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上山、河姆渡、良渚等文化之源大遗址群保护利用”,上山申遗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2022年10月,浙江省政府印发了《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方案(2022—2025年)》。截至目前,浙江省申遗专班已召开3次工作例会,金华市申遗专班已召开2次工作例会。

 

图片

“上山文化”联合申遗城市签约仪式

 

在省专班指导下,申遗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聚焦遗产价值国际认同的申遗核心,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加快“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2023—2032)”项目研究,推进遗址群考古发掘,对照申遗证据,查漏补缺、形成闭环。先后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组成多学科高精尖的科研力量对上山文化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共计100余次,出版了《上山文化:发现与记述》等10余部研究著作。建立了申遗联盟城市的协同机制,通过建立联盟工作例会、专题协调会等制度,及时协调解决申遗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建立考古研究机制,邀请专家学者对上山文化野生水稻驯化证据的研究,不断挖掘上山文化遗址的历史价值;建立业务培训机制,邀请权威专家学者授课辅导提升申遗实操能力。建立上山文化保护和申遗专家咨询团。启动新一轮上山文化考古研究,开展上山遗址及其周边区域环境考古研究工作。

 

守住文化根脉,就是守住民族之魂。我们将站在打造中华文化“启明星”的高度,持续推进上山文化遗址群的保护、研究、宣传和申遗工作,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坚决的态度,将万年上山打造成为实证中华万年文化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金名片”和“重要窗口”。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