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身被千年的战火,怎么会是和平的象征呢?

字号:T|T
2024-07-08 16:24 来源:中华遗产
图片
 居庸关。摄影 / 肖勇坚

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联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单位,共同发起“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开启社会集资修长城的先例。

邓小平和习仲勋同志欣然为活动题词;海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秦皇岛、天津、嘉峪关等长城沿线城市也陆续启动集资修长城……长城保护迎来了一个崭新局面。

图片
▲ 1984年7月6日,《北京晚报》1版

早在1952 年,中国政府就开展了居庸关长城的维修工作。居庸关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段,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绝佳载体。守护居庸关、保护长城,既是文保工作者的职责,也是中国人的共同使命。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做出如是指示。这句话被居庸关管理部门打印出来,悬挂在居庸关办公区的墙上,文保人员每天都会看到。
居庸关是变化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居庸关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战时,它是关城;和时,它是通道。今天,新时代的居庸关,被赋予了怎样的新职能,又扮演着怎样的新角色?
 

图片

居庸关上望大明

清光绪十四年(1888),日后名动京师的政治改良派领袖人物康有为,此刻还是一位在北京参加科举求取功名的年轻书生。闲暇之余,康有为访遍昌平的风景名胜。望见矗立京西北数千年的居庸关时,他感慨万千,写下《过昌平城望居庸关》一诗:“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霁明虹。云垂大野鹰盘势,地展平原骏走风。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军都吊鬼雄。”长城逶迤伸展,群山错落映带,开阔的北京小平原至此收束。虽山高谷深,壁垒森严,农历五月之时,也是柳红草青,树影婆娑,驼铃声声,美不胜收。

清朝自建国以来,边疆远拓,这曾经的“天下第一雄关”早已不再硝烟弥漫。到了清末,列强侵华,西洋的坚船利炮,更不是古老的砖土长城所能抵御。忧心时局的康有为在居庸关凭吊“鬼雄”,追慕当年保卫边疆的先贤英烈,多少有些无奈和悲怆。无意中,这首诗也反映了时代变迁——早在清代,长城已不只是一道城墙关隘,而是成为一个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符号。
图片
▲ 居庸关是“天下第一雄关”。摄影/林少波

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帝的近侍纳兰性德被指派率兵前往西域,“觇唆龙羌”,宣抚和威慑心怀鬼胎的部落。自京出兵,居庸关是必经之路。作为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星夜兼程、夜宿居庸关时,写下《采桑子》一词:

巂周声里严关峙,匹马登登,乱踏黄尘。听报邮签第几程。行人莫话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
天寿山,即明朝13 位帝王的陵寝所在,与居庸关仅一山之隔。“前朝事”,自然就是明朝的旧事了。在词人的眼中,居庸关和十三陵一样让人触景生情。不过,二者的格调却截然不同。十三陵是悼念明朝帝王之所,让人联想起的是“风雨”“寂寞鱼灯”这样的苍凉意象。居庸关则是一座雄伟坚固的关城,在苍凉的巂周(即杜鹃鸟)鸣叫声中,让人联想起“匹马登登,乱踏黄尘”的雄浑景象。
图片
横屏观看
 
图片
▲ 自然山川与人造景观珠联璧合,代表着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十三陵正符合这一中国园林建筑学的审美境界。摄影/杨江
 
 

居庸关古自有之,但现存的关城及城垣则主要建于明代。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封建王朝,举国之力修筑的明长城规模空前,体系完备。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沧桑,留存至今的明长城总长度仍有8851.8千米,除墙垣外还包含敌台7062座,马面3357座,烽火台5723座,关堡1176座,相关遗存1026处。这样的工程体量,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明长城分布于全国15个省份,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就在北京。北京明长城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和门头沟6区,司马台、慕田峪、箭扣、水关、八达岭、居庸关等各段遗存精彩纷呈。居庸关,又可谓“精华中的精华”。其关城规模之庞大,行政、军事、生活设施之完备,在全国的长城遗存中数一数二。可以说,看懂了居庸关,就看懂了明长城。
 

图片
▲ 居庸关是从元上都至大都的必经之路,更是天下商旅行人往来的要隘。摄影 / 洛卡奇

为了让游者更身临其境地领略居庸关的大明风华,居庸关“再造”了一套古色古香的明朝仪仗。2023年清明节,第三届明文化节在居庸关拉开帷幕。在游客们的注视下,身着武将盔袍的将军骑着高头大马,随着盛大威严的巡防仪仗进入居庸关城,从北广场巡至云台,直至进入南关城楼,完成巡游仪式。
而后,“ 大明将士们” 来到关内的关王庙举行祭祀仪式,向他们的保佑神——武圣关羽致敬。与此同时,在长城上还有另一番景象:情景展演“居庸烽火”,再现明代的烽燧警戒制度。考究的服饰、精心复原的仪仗及礼乐,让人彷佛穿越回到那个金戈铁马的峥嵘时代。
很多人都以为居庸关只有一个城楼和长城可观,实际上居庸关城内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地。比如这里竟有“居庸关长城博物馆”。 

图片
▲ 居庸关长城博物馆。摄影/林少波

这是为了让游客真正看懂、看透居庸关而专门兴建的,馆舍就位于原明代户曹行署院内。展厅内陈列了带铭城砖、铁索、铁炮等珍贵的文物,结合丰富的图表、模型、场景复原等展陈手段,令人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千年雄关的修建历史和古代关城运作背后的制度变迁。

 

图片

居庸关是一座“长城体育馆”

长城精神是什么?
如果你向任何一个在居庸关遇到的景区管理人员提出这个问题,他大概都会回答道:长城精神是防御、和平、开放、交流、融合。乍一听,这有点反直觉。
长城身被千年的战火,怎么会是和平的象征呢?可是,细察中国人修筑长城的本意,恰恰是为了御敌于外、避免战争。
若是将居庸关的历史做一个梳理,就会发现,打仗的年份其实是少数,而在多数年代里,居庸关都是一幅各民族商旅、使者、百姓和货品往来汇集的和谐景象。元朝初期,大都(今北京)的规划设计师、文学家刘秉忠考察居庸关时,就记录下了“车箱来往若流泉”“驿马萧萧云日晚”的热闹场景。

图片
▲ 2023年北京长城文化节居庸关主会场“居庸山月”。摄影/林少波

今天的居庸关下,京藏高速八达岭段车流不息,仍然是从晋北和内蒙方向进京的重要通道。北京的很多“老司机”都知道,过去八达岭高速因为地窄车多,经常发生拥堵,最夸张时,曾经创造过持续20多天、长达一百多公里的堵车纪录。看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并非夸大其词。但这也恰恰证明,新时代的居庸关依然是沟通南北、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孔道。

有意思的是,古代域外使者往来居庸关的场景,直到今天也还在以不同的形式延续着。丹麦王储菲特烈、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英国前首相卡梅伦等外国领导人,都曾到居庸关长城参观。2011年,刚刚上任的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在结束了正式会谈后,便到居庸关游览。雄伟的景观,震撼了这位年轻的英国首相,他感叹道:“长城太了不起了!精彩之旅永难忘!”2022年的北京与张家口冬奥会期间,冬奥组委会还同多部门共组织了9场居庸关长城观光体验活动,为来自全球50多家媒体的数百名境外记者圆了“长城梦”。
图片
 2010年11月10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访华过程中游览居庸关并与中国青少年交流。供图/明十三陵管理中心

应当说,居庸关管理部门对长城精神的提炼,十分准确和恰当。尤其是当下,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长城的精神价值更值得中国人发扬光大。当然,发扬长城精神,不能仅限于接待外国领导人,更不能只靠游客们自己体悟。为了让更多人来到这里感受长城精神,居庸关因地制宜地做了许多文旅开发和文物活化利用的尝试。

比如体育比赛。“武德充沛”的居庸关,曾有无数古代将士在此栉风沐雨、挥洒汗水,如今却成了一处运动锻炼、竞技的最佳场地。在长城上全速冲刺,就是一种绝无仅有的赛事。
随着巍峨山势修建的居庸关,雄伟险峻,缓步攀登,对体力一般的人已经算是不小的挑战了。而在“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的指引下,居庸关率先引入了一种在国内还相对小众的运动——垂直马拉松。

图片
 2023年4月首届居庸关长城垂直马拉松比赛的精彩一瞬。供图/明十三陵管理中心

从全国看,在长城附近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有很多,如北京慕田峪、天津黄崖关、甘肃嘉峪关马拉松等。什么是垂直马拉松呢?简单地说,就是登楼大赛。它起源于1978年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举办的公共体育运动,因不受限于天气、时间及交通,而在国外十分流行,甚至被誉为“运动之王”。爬楼运动,与长城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在长城上比赛,既能登临古迹欣赏名胜,饱览壮阔山河,同时又能挑战个人的体力极限,这是任何一处现代摩天大楼都无可比拟的。
“长城垂马”目前只有居庸关一家举办,别无分号。为什么是居庸关呢?“地利”使然。作为长城遗迹中保存至今最大、最完整的关城,经过整修的关城内外,大道宽广,空间开阔,为举办文体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城垣围绕关城两侧的山峦,修成环形,全程约4.2公里,有4564级台阶,累计爬升约500米,相当于攀爬254层的摩天大楼,是天然的优质赛道。

图片
▲ 居庸关很适合爬。摄影/林少波

2023年4月29日,居庸关垂直马拉松首次举办,便吸引近千名中外运动爱好者参加。比赛开始,选手们自北关城楼下出发,途经14号敌楼、13号敌楼到达12号敌楼,之后下坡到达南关城楼;再向东爬升,经过绵延起伏的5号敌楼和3号敌楼两个高点,环行一周后回到北关城楼下为止。这种封闭的环形赛道,也十分利于赛事组织和管理。
除了垂直马拉松,居庸关管理部门还紧跟世界体育的“时尚潮流”,举办过笼式足球和台克球。笼式足球,顾名思义,就是在四周及顶部以铁网罩住的相对小型的足球场上举行的足球运动。根据场地大小,每队3-7人不等,因为场地小很多,对参与者的体能要求相对低一些,人数少也更容易组织成赛。并且,这样的小场地,主打的就是一个攻防的快节奏。这样一来,进球机会更多,观赏性也更强。
台克球则是一个更小众的新兴项目,是足球与乒乓球的结合体。简单地说,就是在桌面上按照乒乓球的基本规则,用脚踢足球。
图片
▲ 2008年7月,为庆祝北京申奥成功7周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在居庸关长城展开了一幅长达万米的“奥运龙”画卷。图源 / 新华社

体育无国界,2022年8月,居庸关景区连续举办了“北京台克球挑战赛”“奥运友好城市笼式足球国际邀请赛”以及“北京笼式足球国际邀请赛”。这一系列体育活动,如同一次小型的“世界杯”。中方由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派出了7支球队,国外则邀请了由毛里求斯、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古巴、厄瓜多尔、加蓬、尼日利亚、冈比亚、苏丹、喀麦隆、科特迪瓦、几内亚、卢旺达、多米尼加共14个国家,将近50名外籍友人和驻华外交官组建的球队。

和平友好的体育运动,总是能最快地拉进人与人的距离。阿尔及利亚和毛里求斯的驻华大使对参加足球比赛十分兴奋,甚至亲自下场参战。虽然是友谊赛,大家依然全情投入,认真拼搏,无论输赢,参赛选手都酣畅淋漓。中外友人齐聚一堂,居庸关再一次见证了多元文化的交流。

 

图片

居庸关是一个绝美的舞台

居庸关的两侧,山势雄奇,翠嶂如屏,大约自金朝起,就以“居庸叠翠”的盛名跻身“燕京八景”,成为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说起旅游,从古至今,不知已有多少游人到过居庸关和关沟赏景、访古。而今天的游人,在关沟的感受和体验,比古人更加多样。比如,有的游客来居庸关是为了“健身”。对于北京的“驴友”们来说,关沟古道是京西北最经典的一日徒步线路。关沟长约20千米,长度适中,自南口城出发,直达北边的岔道城,既能观遍山川美景,又能锻炼身体,体验古人过关出塞的艰辛。
图片
 深秋的关沟,万山红遍,层林浸染。摄影/独漂
全国的景点,多数都只在白天开放,晚上清场。居庸关则大胆地开放了“夜场”,开放时间为每年的初夏至深秋(一般为4月29日至10月15日,每周五、六、日)。相比白天的巍峨雄伟,夜色中的居庸关有一种别样的静和美。
不过,今天的夜景,与纳兰性德夜宿居庸时看到的“巂周声里严关峙”的景象,已大为不同。长城上的烽火台,在夜光中若隐若现,勾勒出山峦的形状。有三五个年轻人围坐在城墙一角,弹着吉他轻轻唱歌;也有知己朋友聚在一起,互相品尝自己调制的咖啡。夜空下的居庸关,成了北京这座繁华的“帝都”中最宁静、自在的一角,你可以不抱任何目的、放下所有心事,在城楼边、城墙上悠闲自在地徜徉。
千百年来,居庸关这处空间几乎未曾发生任何变迁,而往来于此的人们,则身份各异。从古代披坚执锐、厉兵秣马的将士,到今天悠然自得的游客,怀揣着不同心境的人们,赋予了这座关城变化多端的气息。庄严厚重的关城建筑,更为今天的游客营造了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感。

图片
▲ 入夜后,居庸关长城景区锁上大门,游人清场,文保人员的“夜班”却刚刚开始。摄影 / 朱子浩

这样一处开阔、兼容的空间,用作舞台再合适不过了。陡峻的关山、雄伟的城楼,乃至苍茫的天幕,都是最美的舞台布景。自2020年起,每年的中秋佳节,居庸关都会举办“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居庸山月”,自古就是和“居庸叠翠”齐名的佳景,在皎洁的月光下,当演员们朗诵起诗仙李白的《把酒问月》《月下独酌》,真让人如入梦幻之境。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与今的界限,就在这一刻模糊了。当然,在这样一个绝美的舞台上,少不得最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展示。
“居庸战鼓”,源自古代居庸关将士出征时的场景,原是作战警报之用。进入和平年代,战鼓逐渐演化为当地逢年过节的独特祈福仪式。关城内外的不少村民,就是当年守关将士的后人。在晚会上,村民们登上舞台,身着戎装,敲响战鼓,重击鼓心,让雄浑的鼓声再次回荡在关沟群山之间。月光下闲静柔和的居庸关,似乎也再次变得雄浑昂扬。

图片
 在夜幕下,长城的轮廓更显清晰、雄健,犹如一条蜿蜒升腾的巨龙。摄影/贾天勇

居庸关是多面的,这为文旅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同一个空间内,游者可以得到丰富多彩的体验,看山、观城、怀古、赏月、健身、闲步、交际、放空,无所不可。当然,居庸关的底色,还是它蕴含的厚重历史与文化,以及长城精神——交流、开放。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嘉峪关长城考察时提出:“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对于居庸关这样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来说,保护是基础,而同样重要的,是展示其深厚、丰富的内在价值。

图片
 进入居庸关长城景区,在离云台不远的高墙上,能看到两位伟人关于长城的醒目题词。一句是毛泽东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是邓小平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2019年,中共中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长城与大运河、长征一同上升为国家文化的象征。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存中,只有大运河和长征遗迹能与长城等量齐观,这不仅是因为遗存数量之多和分布范围之广,更因为它们各自所蕴含的悠久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所承载的中国精神。

开放的居庸关,在未来还将扮演什么新的角色、开发出什么新的活动?让我们翘首期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7月7日,2024明文化论坛“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40周年活动居庸路长城文化学术研讨会于北京昌平居庸关举办。12位长城文化专家、学者、乡村干部发表演讲,围绕“千年关城·居庸关 长城多元文化保护传承”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居庸关所在的居庸路长城所蕴含的长城精神与时代价值、长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长城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城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等。本次论坛上,明十三陵管理中心与北京建筑大学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联合发布《北京市昌平区长城资源复核调查与保护发展报告》。
图片
 
本次活动由昌平文化和旅游局作为指导单位,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主办。《中华遗产》运营总监林少波作为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并发表主题演讲,从“看、听、走、拍、买、连、邮”7个角度提出关于打造居庸关文旅新体验的建议。由《中华遗产》策划出版的《居庸关:帝国的生命线》专辑也于近日全国公开发行。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