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普洱的古茶树。摄影 / 小梦
本文6100字,阅读约需13分钟。
▲ 景迈山翁基村人在古寨前的大合影。摄影/何崇岳
风靡世界的茶究竟源出何处?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答案不言而喻:茶源自中国。
▲ 菊花普洱茶。摄影 / 黄小黄
但是在1823年,一对英国兄弟的举动,掀起了一场“茶源纷争”,揭开了世界茶史新的一页。
1823年的一天, 英国人布鲁斯兄弟——哥哥罗伯特·布鲁斯和弟弟查尔斯·布鲁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萨姆(今印度阿萨姆邦),发现了一个景颇族寨子。寨子里有一种树叶泡在水中,成为专供部落酋长喝的饮品。布鲁斯兄弟将这种树叶带回加尔各答检验。经过检验证实,这是一种茶叶,类似于中国云南和缅甸北部产的古树茶。
这个消息轰动了加尔各答,让茶商们欣喜若狂。彼时,中国是全世界唯一的产茶制茶之地。英国对华贸易中,茶叶代替丝绸,成为最大宗的商品。至18世纪末, 出口英国的茶叶总额增至9000多吨,茶叶贸易成为东印度公司盈利最大的项目。可由于中国处在茶产业链上游,东印度公司总是吃不到最大的蛋糕。
1877年, 英国植物学家贝尔登出版了《阿萨姆之茶叶》一书。贝尔登罗列了三条理由,主张“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贝尔登说,因为印度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所以印度是茶树原产地。与此对应,从没有人提出在中国发现野生茶树的学术申请,中国就没有野生茶树。阿萨姆种茶长势很“野”,中国各地的茶树则树矮叶小。贝尔登解释,这是阿萨姆种茶传入中国后,在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变异后的结果。
此后,“茶源中国”的共识受到挑战,甚至形成了不同观点。
茶生茶长的自然密码
1922年,农学家、茶叶专家吴觉农发表《茶树原产地考》一文,从历史学与植物学多方论证,得出“茶非印度的原产,而为中国所固有”的论断。
吴觉农归纳梳理了古籍中关于茶的记载,揭示了茶业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并认为中国茶业“在周秦以后,已当食用,至汉晋已渐盛,到唐宋则为极盛时代”。同时他发现,印度栽培茶起源于1834年。而早在1662年, 法国人Albersde Mandelslo就提到,“Thé 为全印度所通用”,Thé即法语“茶”。吴觉农反驳道:既然如此,印度野生茶树也很可能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
当然,也还有少数人坚持“茶起源于印度”,不过持此类观点的学者并不多。一些英美学者则认为,茶有多个起源地,比如在西藏高原东南部和中国东、东南部分别起源……
不过,要牢固确立“茶起源于中国”的地位,需要依靠更多生物学与地理学的相关证据。因为,以发现野生茶树来论证茶树的起源,是苍白无力的——即使是以千年计的植物寿命,相对于漫长的地质年代而言,都是霎如烟火,野生茶树得以留存至今受大量的人为和自然的因素影响,不是茶树起源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阿萨姆所属的印度板块,绝非山茶科植物的起源地。在阿萨姆地区发现所谓“野生茶”,其实都是野生状态的栽培型茶树。它们的出现,与一群人的迁移史有关。
1215年,那时正是中国南宋时期,大理国正处兴盛,缅人也日渐强大。傣族首领思卡法为谋求发展,率领九千人,从勐卯(今瑞丽)出发,经13年后征服了现在阿萨姆邦的布拉马特拉河谷地区,建立了以善战著称的阿洪王国,而它的另一个译名,就是阿萨姆王国。上述记述出自印度阿萨姆邦阿洪傣族编年史《阿洪姆兰基》,由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杨光远翻译诠注。
历史上阿洪王国长期是独立的政权,一度击败了印度莫卧儿王朝,直到1826年,英国在与缅甸角逐阿萨姆的统治权中获胜后,这里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印度独立,这里被划分为六个邦,其中包括阿萨姆邦。
广义的茶,是指山茶科、山茶属下的茶组植物,包括了野生型茶树及栽培型茶树。而狭义的茶,仅指栽培型茶树。因此关于世界茶树起源,便有了三个解读维度:野生茶组起源地、人类初步驯化茶树(即标志茶树,并采摘利用)的起源地、人类充分驯化茶树(即栽培型茶树出现)的起源地。
若将这三个维度混为一谈,得出中国又或者云南是世界茶树唯一起源地,是片面的——中国西南地区是野生茶组植物和初步驯化茶树的重要起源地,但不唯一,中国华南、中南等地以及与之山水相连的中南半岛北部,同是起源地。
在白垩纪之前的地层,从未发现山茶科植物化石。进入白垩纪至第三纪,在中国西部、西南部与东南亚北部形成的康滇古陆、雪峰古陆和越北古陆上,山茶科植物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而到了新生代最新一个纪——第四纪(约260 万年前至今),对山茶科植物最大的考验到来了。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川期来临,距今约1万年才结束。
经此浩劫,大部分地区的山茶科植物消亡了,但是在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以及中南半岛北部一些地区,由于有褶皱山系和温暖洋流的保护,一些生长在低海拔地带的山茶科植物得以幸存,形成了“隔离分居”“同源多样”的现象。
经DNA测序发现,一般的茶(俗称小叶种)与普洱茶(即阿萨姆茶,俗称大叶种)这两大茶种的分化,就出现在距今154万至38万年间。第四纪冰川时代大分化,最终演化出了今天的茶组植物。
考古发现佐证了上述史实:1978年,从云南景谷出土了一枚宽叶木兰化石,它正是茶属植物的祖先。不仅如此,从南宁古茶、龟山茶树及贵州晴隆四球茶茶籽化石的发现,到遍布云、贵、川等省,以及中南半岛北部的数百处野生古茶树群落,我们可以构建出一条完整的茶树进化图景,充分说明这些地区都是野生茶组植物的起源地。云南更是得天独厚,成为茶组植物等许多动植物的避难天堂。
有数据为证: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茶组植物40个种,中国占39个,而云南就有33个,其中25个为云南独有。
栽培茶的两个起源中心
此濮人并非源自江汉的“百濮”,而是指“蒲蛮”“扑子蛮”,也是布朗、佤、德昂族的祖先,属于孟—高棉语族。他们很早便与源自百越的傣族先民结成“濮越族团”,并学会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他们中的一支在保山一带建立了哀牢古国(值得注意的是,哀牢故地虽不乏野生茶树,却未发现栽培型古茶树)。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归汉,设永昌郡。七年后,哀牢王类牢反汉,失败被斩。哀牢先民被迫大举外迁,其中一支沿澜沧江南下,进入今天普洱一带。这一重大变故,却促成了“濮人种茶”。
或许我们要问,究竟是什么魅力,令野茶获得先民的垂青?景迈山茶文化传承人苏国文老人的《芒景布朗族与茶》一书,为我们大致描绘了其中的传奇。
此地茶的发现,源于一次争战后的大迁徙。在森林中休整养病时,一位布朗先民无意中摘下一片树叶含在嘴里休息,醒来发现“精神振作”,便报告了首领帕哎冷。帕哎冷认为这是棵救命的神树,茶叶开始进入布朗人的生活。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确实能让人精神振作。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茶叶是非常有效的消炎止痛、消除疲劳的良药。
更加有趣的是,凡是濮人聚居之地,基本都有广泛的古茶树分布。云南具有千年历史的栽培型茶园,则皆由濮人先民创立,如芒景—景迈古茶园、布朗山老曼峨茶园,以及南糯山茶园等。在古濮人的心目中,树只分为茶树和非茶树两种。他们把所有的树叶统称为“拉”,独称茶叶为“腊”,“腊”也就成为云南各少数民族对茶的共同发音。
在濮人的原始信仰中,茶还与族源、始祖紧密相连。德昂族认为茶是自己的始祖,茶还创造了日月星辰;而佤族认为茶树是祖先的灵魂。两者都自称为“腊人”,是茶树的儿女,也是种茶为生的人。
而从佤族中分离出来的布朗族,则将茶视为始祖帕哎冷的发明,显示出从图腾崇拜转入英雄崇拜阶段的文化特征。
世界茶源,实至名归
▲ 人们正在祭拜邦崴茶树王,这是一棵过渡型古茶树。摄影/谭春
▲ 为茶农在勐库大雪山古茶园采茶。摄影 / 河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