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阳 李昆桦丨咸阳出土战国秦汉印章的考古学释读

字号:T|T
2024-05-21 18:59 来源:中国篆刻杂志

摘要:2023年咸阳市渭城区碱滩区域考古发掘出土战国秦汉印十余枚,质地上可分为铜、玉、绿松石三类,从形制上可分为方形、长方形、圆形三类,从印文内容上可分为私印、吉语箴言、冥器三类,对于研究先秦秦汉印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此作了分类介绍,并从考古学角度出发进行释读。

关键词:咸阳考古,战国秦汉,出土印章

2023年,在咸阳市渭城区碱滩区域,考古发掘出土战国秦汉印章十余枚。这批印章时代准确、位置清楚,对于印章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发掘情况汇总如下表。

图片

 

这批印章,从质地上可分为铜、玉、绿松石三类,玉、绿松石印时代均为战国晚期;从形制上可分为方形、长方形、圆形三类,汉代印章皆为方形;从印文内容上可分为私印、吉语箴言、冥器三类,汉印均为私印、冥器。

一、印章介绍

依据印文的内容,分为私印、吉语箴言、冥器三类介绍。

(一)私印

共7枚。铜印5枚、玉印1枚、绿松石印1枚。

1.“左张之印”

碱滩M5:8,战国晚期。铜质,印面方形,四边略呈斜坡状,瓦形钮。印面阴刻篆书“左张之印”四字,自右向左,布白均匀, “田”字界格。印面边长1.4、通高1.5厘米,重12.82克。该墓葬为竖穴土圹墓,在头龛出土有陶鼎、盒、壶、罐,时代应为战国晚期。《汉旧仪》载:“秦以前民皆佩绶,以金、玉、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下莫得用。”1目前发现的秦汉官印边长多为2.0-2.4厘米,私印相当于官印的七分左右。本次发现的“左张之印”,其规格合于私印的尺寸,故“左张”应为人名。

图片

 

2.“任顺”印

碱滩M91:8,战国晚期。铜质,印面圆形,鼻钮。印面阴刻篆书“任顺”二字,自右向左,无界格。印径1.0、通高1.2厘米,重4.95克。

图片

3.“顺”印

碱滩M91:3,与“任顺”印出于同一墓葬,战国晚期。绿松石质,长方形,鼻钮。印面阴刻篆书“顺”,有外界格。线条流畅,字体俊秀。印面长1.4、宽1.1、通高2.2厘米,重6.64克。

 

图片

4.“樛玺”印

碱滩M138:4,战国晚期。铜质,方形,鼻钮。印面阴刻篆书“樛玺”二字,自右向左,有外界格。印面边长1.42、通高1.5厘米,重14.7克。《史记·南越列传》:“婴齐其入宿卫在长安时,取邯郸樛氏女,生子兴。及即位,上书请立樛氏女为后,兴为嗣。”《索隐》曰:“樛姓出邯郸。”2《韩非子》中记载有韩宣王问政于樛留的记载;《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有“以校尉樛世乐击南越死事,子侯”。3樛姓出邯郸,本次出土的“樛玺”墓主亦应来自关东六国。

 

《增订汉印文字征》有多例“樛”印;4《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收有战国“樛大盉”。5

图片

 

5.“公子惑”印

京基M79:1,战国晚期。玉质,方形,盝顶形钮。印面阴刻隶篆“公子惑”三字,自右向左,“公子”二字之下有“=”合文符号,有外界格。印面长1.9、宽1.8厘米,通高1.5厘米。秦印中除了“大夫”之外少见合文,三晋地区有合文印章较多,结合文字风格推测故该印章大概率来源于三晋地区。

图片
图片

6.“浊萌信印”

京基M94:26,西汉晚期。铜质,方形,辟邪钮。印面阳刻篆书“浊萌信印”四字,自右向左。汉缪篆。边长1.4、通高1.9厘米,重20.5克。

图片
 
 

7.“吕长私印”

碱滩M55:30,新莽时期。铜质,方形,龟形钮,龟首残缺,龟背饰细旋纹。印面阴刻篆书“吕长私印”四字,自右向左。印面边长1.5、通高1.5厘米,重15.46克。

图片

 

(二)吉语箴言

共3枚。均为铜印。

 

1.“正行”印

碱滩M34:2,战国晚期。铜质,方形,瓦形钮。印面阳刻篆书“正行”二字,自右向左。印面边长1.05、通高0.92厘米,重3.54克。《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480收录一枚同文印章,桥钮。6

图片

 

2.“相教”印

碱滩M148:3,战国晚期。铜质,长方形,桥形钮,有边栏。印面阴刻篆书“相教”二字,自上向下。印面长1.6、宽1.0、通高0.55厘米,重2.17克。

 

《增订汉印文字征》第三卷二十六收录“相教”两枚,可排除私印,而应为吉语箴言印。(罗福颐主编《增订汉印文字征》北京:故宫出版社,2010年,第151页。)

图片

3.“忠仁思士”印

碱滩M101:2,战国晚期。铜质,方形,四边呈斜坡状,瓦形钮。印面阴刻“忠仁思士”二字,自右向左,“田”字界格。印面边长1.9、通高0.9厘米,重9.54克。

 

《十钟山房印举》3.1录有数枚同文铜印。7 1999年陕西省凤翔黄家庄秦墓地A区3号墓出土一枚“忠仁思士”铜印;8本次出土的“忠仁思士”印,字体笔画较为粗壮,“忠”“思”二字的“心”旁略有简省,更显拙朴之意。印文反映了印主尚儒家思想,重品德修养,并以此做为其行为准则。

图片

二、冥器

共3件。玉印2枚、铜印1枚。印面无字。

 

1.碱滩M11:8

战国晚期。玉质,略呈方形,桥形钮。印面无字。印面长2.1、宽2.0、通高1.3厘米,重9.55克。

图片

 

2.碱滩M11:10

战国晚期。玉质,质地较差,长方形,桥形钮。印面无字。印面边长2.2、宽1.8、通高1.5厘米,重10.47克。与碱滩M11:8印章出于同一墓葬。

图片

 

3.碱滩M55:31

新莽时期。铜质,方形,龟形钮,龟首残缺,龟背饰细旋纹。印面无字。印面边长1.7、通高1.9厘米,重24.78克。与“吕长私印”出于同一墓葬,两印龟钮首部皆残,似有意为之。

 

图片

三、几点认识

 

1.渭城区碱滩区域是一处战国晚期秦人墓地,发掘战国晚期墓葬237座,出土印章的墓葬有8座,其中2座各出土印章两枚,出土印章的墓葬数量极少,仅占3.4%;发掘汉代墓葬13座,出土印章的墓葬2座,其中1座出土印章两枚,出土印章的墓葬占比15.4%,较战国晚期的占比有较大提高。由此可以反映出,在战国晚期的平民中,由于身份的低下,使用印章的数量极少;印章皆以私印、吉语印为主,以及冥器印章,而不见官印。

2.战国晚期至汉代时墓葬中印章的位置,根据发掘的情况,应独自悬挂于主人腰间,或者与铜带钓,削刀、玉器等小件器物同出,并应置于储物的漆木器物之内,放置于墓主周边位置,印章多与带钩、削刀同出,可以判断墓主为有一定职权的“刀笔小吏”。

3.以往秦印私印中,人名后有常见加“印”者,亦有加“玺”者,加“之印”较少。本次发掘出土的战国晚期印章,既有“左张之印”,亦有“樛玺”,为研究秦印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4.“公子惑”印,其印文中“=”合文符号的使用,在秦系印章中较少,而在三晋系中有较多存在,该印章秉承了晋系印章风格,或者本就源自三晋地区。“樛玺”印,樛姓出邯郸,墓主亦应来自关东六国。《商君书·徕民》载:“今王发明惠,诸侯之士来归义者,今使复之,三世无知军事,秦四竟之内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征者,于律也足以造作夫百万。……然则山东之民无不西者矣。”9关东风格的印章出土于秦人墓地,实证了商鞅变法取得的实效,关东之民西迁,进而促进了秦国的军事、农业等诸方面迅速发展壮大,国盛民强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