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村墓地全景(上为西北)
谢家村墓地位于广州白云区太和镇谢家庄村第九经济社帽峰山西侧山岗上。2023年5—9月、12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山岗西坡进行勘探和发掘,在6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东汉至清代遗迹79处,其中东汉墓葬14座、南朝墓葬1座、唐代墓葬1座、明清时期墓葬62座、不晚于南朝时期灰坑1座,共出土陶器、瓷器、铜器、珠饰等文物537件(套)。
14座东汉墓葬均为竖穴木椁墓,大部分保存较好,墓葬规模相近,一般长约4.5米,宽约2.4米,个别墓葬长5.5—5.7米,宽2.7—2.9米,墓葬顺山势走向有序排列,墓向均为东西向,较为一致,有明显的规律。大部分墓葬为带斜坡墓道的假双层木椁墓,墓室整体平面呈长方形,系先在岩体上开凿竖圹,底部分两级,前低后高。葬具为一椁两棺或一棺,椁室位于墓室中部,依墓底形状构筑成前后两级,侧视呈曲尺形。椁室内分为前、后室,部分墓葬后室前侧下方设箱形器物室。另有4座东汉墓葬为单层平底,仅在椁内分前、后室。东汉墓葬随葬品较为丰富,最多有68件(套),大多为陶器,器形有直身罐、簋、壶、盒、屋、仓、囷、灶、灯等,大部分器物器表施釉,釉层多已脱落。
南朝墓葬仅发现1座,但形制较特殊,规模较小,长约3米,宽约1.28米,由前室、后室、侧室三部分组成,后室南部有一个头龛。前室和后室皆以单砖错缝顺砌而成,两室以一道砖墙相隔。侧室紧挨前室,位于墓葬西侧,用单砖侧立砌筑而成。墓底比前室高0.26米,似为临时加砌而成。
唐代墓葬仅1座,为带头龛的长方形竖穴墓。
明清墓葬数量较多,均为小长方形竖穴墓,长2—2.5米,宽0.6—1米,出土器物较少,多为酱釉小罐、青花瓷器和陶坛等。
山岗上除已发掘的汉至清代墓葬外,还发现有大量民国至现代墓葬。谢家村墓地是在广州地区考古发现的自汉代延续至现代的大型墓地,改写了对白云区历史文化遗存分布的固有认识,为研究广州远郊的墓葬形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对今后在白云区及低山地形开展考古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