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两位中法文化使者:白晋与洪若
字号:T|T
2024-05-21 18:47 来源:皇史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法作为两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国,在历史长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影响世界行进的方向。”中法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清朝康熙帝曾派来华的著名法国耶稣会士白晋与洪若先后出使法国,开创了中法两国政府使节交往的先声,并对中欧科技文化交流产生深远影响。
❖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故宫博物院展览

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向中国派出了以洪若为首的6名耶稣会士,其中洪若(又作洪若翰)、白晋、张诚、刘应、李明等5人最终于1688年初抵达北京,受到一向热衷于西洋科学的康熙帝亲切接见。洪若等人向康熙帝进献了浑天仪、看星千里镜等极具当时法国科技文化特色的礼物,最终康熙帝将白晋与张诚两人留在宫廷服务,而洪若、李明、刘应三人则前往全国各地传教。
❖ 铜镀金浑天合七政仪·故宫博物院藏

白晋与张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学会满文后,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欧洲科学知识与康熙帝对西学强烈的兴趣爱好,向康熙帝传授西洋医学、人体解剖学、几何、算数等自然科学,并经常介绍欧洲风俗传闻、时事近况等。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帝与白晋、张诚私下会面时表示将在适当时候派遣他们中的一人作为自己的钦差返回法国,招募更多传教士来华服务。
康熙帝派使赴法的计划在康熙三十二年的夏天迎来实施契机,五月,康熙帝在川陕总督佛伦的请安折上朱批:“自初八日始患汗病,十三日始疟疾,隔一日来一次,甚重,二十七日疟疾痊愈”,寥寥数笔,康熙帝自述了身患疟疾的大体情况。当时的中国并无有效治疗疟疾手段,御医孙斯百与葡系耶稣会士兼大夫卢依道等人对康熙帝的医治皆无明显效果,适逢应召入京的洪若与刘应二人联合张诚与白晋,冒着重大政治风险,进献了从印度寄来的特效药——金鸡纳霜(即抗疟药“奎宁”),康熙帝服用后病情果然好转。痊愈后的康熙帝重赏了白晋等法国传教士,同时出于前述目的,以将自己对法国传教士的“礼遇”,“示恩”于路易十四的名义,最终决定派遣白晋作为钦差出使法国。
奉命出使的白晋等人于1693年8月22日到达广州,盘桓4个多月后,于次年1月10日乘上英国商船“珍宝”号,于当年5月24号到达印度西北海岸城市苏拉特。因法国此时受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影响开往印度的船只甚少,白晋在苏拉特候船长达11个月,只能冒险搭乘一艘土耳其商船试图取道红海再经地中海返回法国,然而在经历半年的折腾后又无功而返。直至1696年1月16日,白晋在苏拉特等来了法国海军部派遣到远东地区的6艘舰船,于4月27日搭船再次踏上返法行程。1697年3月1日,在经历近4年的漫长行程后,离开家乡12载的白晋终于踏上了法国的领土。
4月3日,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召见白晋并收下了其从中国带回的礼物,饶有兴趣地与身着中国式长袍的白晋晤谈了近1个小时,对促进双方科学与艺术交流的想法十分赞同,表示愿意再协助其招募一耶稣会传教团赴华,同时拔给1万法郎用于购置赠送康熙帝的礼物。
白晋在巴黎期间还编撰出版了一份名为《中国皇帝的历史画像》(又以《康熙皇帝》的书名闻名于后世)的报告与《中国人物现状》的画册,分别上呈路易十四与勃艮第公爵(法国王太子路易·德·波旁)夫妇。《中国皇帝的历史画像》高度赞扬了康熙帝胸怀宽广、学识渊博、聪明睿智而又才能卓越,强调并转达了康熙帝对法国传教士的高厚礼遇,甚至不惜笔墨将康熙帝说成是“仅次于路易十四的,古今第二圣明的君主”,同时再次阐述了康熙帝不远万里派其返回法国招募更多博学的传教士前往中国的使命。《中国人物现状》是白晋根据从中国带回的人物画像,请法国宫廷画师吉法特绘成的86幅素描和彩色版画,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清代皇帝、后妃、官员与儒道僧侣的服饰神态。两书的出版立刻在法国引起轰动,特别是《中国皇帝的历史画像》一书,在随后的4年间5次重版,并被翻译为英﹑荷﹑德﹑意﹑拉丁等文字,广为传播,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皇帝的历史画像》封面及内容页

❖《中国人物现状》封面及内容页

由于舆论的发酵,前往中国传教的热情在法国一时达到顶峰,白晋很快招募到自愿前往中国而又博学多才的十几名耶稣会士与技艺人员,其中不乏后来在中西交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著名人物,如:巴多明、马若瑟、聂云龙等。
❖ 康熙帝与和妃油画像(一说为传教士聂云龙所画)

完成了传教士招募任务后,白晋设法寻找返回中国的船只。大商人儒尔丹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皇家中国公司”的商业实体并取得了前往中国贸易的授权,出资装备了一艘名叫“安菲特里特号”的三桅帆船准备直航中国以开拓商业,1698年3月6日白晋等人搭乘此船返回中国,于当年10月到达广州,也由此开启了中法直航贸易交往的滥觞。
❖ 广州台纪录片中心《海上来客》中的安菲特里特号三桅帆船三维复原图

白晋到达广州后受到两广总督石琳等众多广东官员的热烈欢迎。康熙三十七年九月,白晋会同石琳给康熙帝上了奏章,报告其返华的消息和旅行途中的种种见闻。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特地派遣武英殿总监造赫世亨、传教士刘应与苏霖作为钦差到广州迎接。康熙三十八年正月二十四日,白晋偕同5位耶稣会士驾乘官船58艘,满载进贡康熙帝的各种礼品驶离广州,场面十分壮阔。三月十二日,白晋在常州的运河上见到了正南巡的康熙帝,汇报了此行的经历。白晋带来的异域珍奇让康熙帝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康熙帝见到法国王宫的版画与路易十四的画像时,一度驻足良久。今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亚西亚洲图》等5幅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制古舆图,很可能就是白晋等人在这一时期带来的。
❖ 法国制造怀表,内里雕刻有中国龙,外壳雕刻有路易十四肖像·故宫博物院藏

❖《亚西亚洲图》
为答谢法王送来的厚礼,同时招募更多技艺型传教士来华,康熙帝于当年派洪若携带大量赠予路易十四的丝织品、瓷器、茶叶与《资治通鉴纲目》《御选古文渊鉴》等中国典籍,搭乘“安菲特里特号”再次出使法国。
洪若于1700年8月4日到达法国,向路易十四详细报告了在中国传教与科学考察的情况。路易十四对洪若的报告甚为满意,在召见后也十分支持其再次招募更多传教士前往中国以广泛加强双方科技文化交流。洪若于9月2日回到巴黎后,提前写信给在北京的张诚等人,告知路易十四召见情形等细节。
张诚收到来信后,将相关情况转请赫世亨上奏了康熙帝:“赫世亨谨奏,据张诚告称:本月初七日,收到洪若来信内称,彼于前年十二月十一日自广东启程,去年六月三十日抵达法兰西国,七月三十日由陆路抵达王都,国王闻讯,极为欣喜,当即召见,问圣安,曰:久仰中国皇帝仁德大名,尔既前来,请仔细道来。遂答之曰:皇帝统驭天下,日理万机……等语。尽我所知,告诉于王,王闻之,极为赞赏,几次召我进去长谈。再,将皇上及皇太子赏给我之物,尽献给王,王尽数欣然纳之。王曰:尔返回时,将我国方物交付于尔,尔务必带往进献皇帝。”
❖ 洪若抵达法兰西来信宣扬皇帝恩德其同教人多愿来华等奏折
路易十四交给洪若进献给康熙帝的礼物包括:“进献药物三种:金鸡纳、西伯噶瓜呐、古特菲德;再进记录王成长中重要事件的圆形银牌百余,王亲自试放过的鸟枪一杆,新法远射鸟枪一杆,新法日月食大自鸣钟一个,自动报时大自鸣钟一个,珐琅制小温钟一个,大小千里眼、规矩、比例尺、各种测量仪器若干、水手用于斫削各色器物刀具一套、西洋腰刀、羽缎(哔叽)、圆形水晶灯、玻璃器皿等物。再向皇太子进献大自鸣钟一个,小温钟一个、大小千里眼、仪器、规矩、鸟枪等物,以及制作刀鞘、鸟枪等用的铁制杂件”。
除此以外,洪若在法国又招募了9位传教士一同前往中国。康熙四十一年,洪若带着一众耶稣会士与进献康熙帝的礼物到达北京,受康熙帝接见。恰逢康熙帝在法国耶稣会士蚕池口住地旁边赐地建造北堂期间,新到众人多有出力。康熙四十二年,北堂完工后,在教堂前院右侧作为客厅的五间屋内,陈列了白晋、洪若等人从欧洲带来的法王历代君主与路易十四、西班牙摄政王、英国国王与其他多国君王肖像,以及各种精美的雕刻版画、数学仪器与乐器等,实不啻于一场展示欧洲异域风情的大型展览。
❖ 北堂,原地处蚕池口,光绪年间迁至西什库,今称西什库教堂(图片来自网络)

白晋与洪若作为康熙帝的钦差出使法国,不仅开创了中法两国政府使节交往的先声、促成了两国经贸交往的开端,更开创了那个时期强劲的科学文化双向交流,成为当代中法关系友好发展的历史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