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黑龙江流域人类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文物遗存被不断发现、认知。这些文物遗存包含了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各类遗存,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东北远古文明的起源、疆域形成、民族融合与迁徙和近代化进程,也证明了自史前时期黑龙江流域人群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就不断地与周边地区交流、融合,共同构建起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黑龙江的考古学研究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组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多项课题考古,考古项目涉及遗存时间跨度长,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唐渤海国时期、辽金时期,直至30世纪上半叶的重要遗存。“十四五”期间,继续对一些重要遗存持续开展考古发掘研究。小南山遗址是目前乌苏里江流域发现的最重要的多时期古代遗址,2015~2021年开展连续考古发掘,取得了黑龙江流域考古研究历史性的新突破。发现近200件距今最早的玉器,将玉器的发现提早到距今9000年左右。洪河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是嫩江流域目前发现堆积最厚、保存最好的遗址。通过 2013~2021 年连续发掘,明确了洪河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与昂昂溪文化属于同一类遗存,是昂昂溪文化的中心聚落,对于中国史前考古的聚落研究具有特定的意义,为“考古中国”研究提供了难得的黑龙江流域案例。金上京遗址是金王朝修筑的第一座都城,是金代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2013~2022年开展连续性的考古工作,拓展了对金上京城址形制结构特征和历史沿革的认识。为全面深化认识金上京皇城布局与沿革增添了重要的考古学材料。九间遗址总面积约20余万平方米,通过2019~2023年连续发掘,加深了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辽金遗址的文化面貌的认识,丰富了辽金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的类型,特别是为研究该地区辽金时期大规模聚落遗存的功能与性质以及手工业的状况提供了新材料。
新时代新征程,黑龙江考古工作者将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总目标,科学统筹大遗址保护和考古工作,树立“大考古”工作思路,加快推动考古成果阐释和转化,努力讲好中国故事黑龙江篇章。
加强边疆考古研究,努力探索地域文明。黑龙江考古属于中国边疆考古和东北亚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考古应立足本省,面向和放眼于东北亚地区,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开展为引领,做好未来一段时期考古工作规划。持续深入推进石器时代考古、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渤海考古、辽金考古专题研究,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学术影响力,深入探索黑龙江地域文明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以及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物价值阐释传播。加快考古资料整理,推出一批考古研究成果,进一步挖掘文物资源背后的深厚内涵。进一步探索向社会和公众传播普及考古学的基本知识、普及考古学研究成果的有效途径,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不断转化学术成果与社会大众共享,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为促进遗址有效保护、传承发展、探索文旅融合提供考古学支撑。
加强保障,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当前省内考古工作条件相对薄弱和不充分的情况,锚定重点科研发展方向,建设能够满足黑龙江省当前科研需求及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的考古科研基地。积极推进黑龙江考古标本库房建设,打造集考古标本储存、保护、研究、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黑龙江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基地。进一步提升考古科研装备水平,补充和增添先进考古装备,配齐配全相应的工作设备设施,优先满足考古业务工作发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