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暨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召开
4月25日,中央企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暨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介绍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总体情况,指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和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大意义,国家文物局将与国务院国资委深化部门沟通合作,按照文物普查总体方案与标准规范要求,协同推进中央企业文物普查,根据行业文物资源特点,统筹谋划、以用促保,加强文物价值发掘和综合研究,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北京
北京先农坛神仓建筑群正式对公众开放
近日,北京先农坛神仓建筑群经过腾退修缮首次开放,这是该建筑群移建200多年来首次向公众开放。神仓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清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皇帝下旨将神仓建筑群移建于此。神仓主要用于储存皇帝亲耕耤田收获谷物,承载着为皇家祭祀活动提供谷物的礼仪功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元素,北京先农坛神仓的开放不仅完善了先农坛历史文化展示体系,还补充了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展示体系。
吉林
东北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修缮研究联盟成立
近日,“东北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修缮研究联盟”在长春成立,联盟旨在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要求,努力提高东北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修缮的整体水平。该联盟的联合发起单位分别是伪满皇宫博物院、黑龙江省博物馆、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旅顺博物馆、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各方在建立跨区域协同的工作机制、建立开放共享的资源平台、建立专业的联合实验室、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多方面达成共识。
上海
上博文物亮相威尼斯 展现“马可·波罗的世界”
为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近日,由威尼斯市政博物馆基金会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马可·波罗的世界:一位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的旅行”展在威尼斯开幕。展览聚焦马可·波罗所处的时代,通过他的视角,展现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其中,上海博物馆作为联合主办单位,遴选48件(组)馆藏文物,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出借的1件(组)展品共同构成中国篇章,再现《马可·波罗游记》中地大物博、文化昌明、多元统一的古代中国。
江苏
华西村战国至六朝墓地发掘成果公布
近日,南京华西村遗址发掘成果公布。4年来,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陆续在该区域发现并清理古代墓葬1015座,其中战国、汉、六朝墓为此次发现重点。出土文物近6000件(组),有陶、瓷、铜、铁、玉、石等不同质地,陶瓷器为大宗,另有大量铜镜、铜钱、铜铁兵器和少量玉石器等。此次挖掘的墓葬是反映南京乃至江东地区战国汉六朝时期历史发展的直观“剖面”,填补南京地区战国两汉遗存稀少的不足,为研究南京六朝之前的文化面貌提供重要资料。
江西
江西省博物馆和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中国陶瓷文化展”
4月23日,由江西省博物馆和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陶瓷文化展”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江西省有着万年的冶陶史,拥有景德镇窑、吉州窑、洪州窑等瓷窑,此次展览聚焦中国瓷器的历史发展,特别是江西瓷器的故事,彰显江西瓷器追求卓越,博采众长、不断创新的精神。今年是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此次展览让澳大利亚民众进一步领略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风韵,加强了中澳文化交流。
山东
“文润海岱 游读齐鲁” 山东省十大文物主题游径发布
4月25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交流会在山东临沂召开。“文润海岱 游读齐鲁”山东省十大文物主题游径包括“礼运东方”海岱考古文物主题游径、“斯文在兹”儒家文物主题游径等,跨越山东16市、73个县(市、区),涵盖文物资源232处,包括185处不可移动文物、6家考古遗址公园,27家博物馆纪念馆,让游客探源文明,触摸历史感知新时代的脉动。
河南
全国首个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实训室投用
日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石窟寺保护文物修复实训室正式投用,系全国首个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实训室。该学院在打造该实训室的过程中,根据石窟寺病害分析及复原展示的修复方法,设置全流程实操实训区域。在实训室内,等比例缩小版卢舍那大佛被“搬”进课堂,参考史料复原设计的奉先寺出现在学生们面前。实训室内配备检测和修复仪器,设置虚拟修复展示区,模拟石质文物发掘、修复过程。这些“课堂教材”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湖北
湖北文物赴美展出 讲述荆楚文化故事
近日,由湖北省博物馆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 亮相美国旧金山,向海外观众介绍曾国、楚国历史、文化与艺术,展示中华文明在青铜铸造、髹漆、纺织等方面成就。展览文物以湖北出土两周时期(即西周、东周)文物为主,一级文物50件套,展品涉及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丝织品等门类。这是近年来中国在美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精品最多的中国考古出土文物展,不少新发现系首次在国外展出。
湖南
马王堆汉墓墓坑遗址将恢复对外开放
4月23日,湖南博物院发布通告,从5月1日起,马王堆汉墓墓坑遗址恢复对外开放。今年是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为加强马王堆汉墓遗址保护,给观众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湖南博物院于去年8月21日启动马王堆汉墓本体保护二期工程,对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坑室内部分展陈、山体挡土墙以及周边游道进行施工,当前已完成施工完成。同时,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参观需求,湖南博物院本院五一假期将延长开放时间至20:00。
广东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出坞
4月20日,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具备无限制水域航行、载人深潜、深海探测等功能,可为深远海地质、环境和生命科学相关前沿问题研究提供所需样品和环境数据。它的建造出坞,将使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从全海深拓展到全海域,提升我国深海考古作业能力。
重庆
四地法院协作保护石窟寺类世界文化遗产
4月20日,长江大保护环境治理与司法协作论坛在重庆召开。甘肃省林区中级法院、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共同签订《石窟寺类世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协作协议》。根据《协议》,四地法院将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年召开石窟寺类世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司法能力和业务水平;建立专家共享机制,共同研究处理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甘肃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近日,由敦煌研究院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的流失海外敦煌文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研讨会旨在集中展示敦煌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敦煌文物保护工作的新视角、新思路,促进敦煌学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发展。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匈牙利、葡萄牙等国家的专家学者聚焦敦煌藏经洞文献写本研究,敦煌藏经洞文献及其他材料的数字化保存、管理和研究,敦煌及丝绸之路沿线文物的保护、藏品管理和解读等议题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