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木版年画中的审美情趣——以山东艺术学院年画雕版博物馆藏品为例

字号:T|T
2024-04-23 17:43 来源:博物馆中国

山东艺术学院年画雕版博物馆是国内集中收藏、研究、保护、传承中国传统年画雕版的博物馆,馆藏以清代为主的年画雕版(棠梨木雕刻)千余块,各类年画上万幅;藏品来自潍坊、平度、高密、聊城等山东区域内主要的年画产地,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别具特色,记录了中国社会生活的人文风情,是研究中国民间美术、社会学、心理学的资源宝库。本文以该馆藏品为例,论述山东木版年画中的审美特征和情趣。

年画始于“门神画”,多为木版画,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年画进入鼎盛期,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四川绵竹等年画之乡,影响所及遍布全国,并销往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儒家文化圈地区,欧美也多见其踪影。因其题材广博、手法多样、色彩斑斓、信息承载密集、民族心理表现鲜明而深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较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

山东年画作为中国北方年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突出反映了海岱地区的民间信仰,记录了传统中国社会的真实状态。从美学特征和审美情趣方面研究,它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阴柔细腻的精细美

北方年画的创作,刻工精丽,色彩绚美,形象生动,追求色泽饱满、对比鲜明的视觉效果。善于把抒情、柔美与活泼、欢快揉捏在一起,形成既沉静而又热烈,既安详而又奔放,既质朴生动而又和谐自然的审美特征。

如《年年有余图》。鱼,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因谐音“余”,所以被朴实、勤劳的中国人所喜爱和向往。另一方面,“鱼传尺素”的典故广为人知,这种情感的寄托后来演变为身份的象征,贵族和官员随身佩戴“鱼符”,以体现其地位。因此,“年年有余”的题材在年画中是非常普遍的表达,而且自然地与莲、藕结合在一起,成为“莲莲有鱼”的固定搭配。馆藏《年年有余图》则在前人基础上,做了重要创新,两幅年画中的鱼形象为一公一母,相互呼应:一者眼为日,代表阳,一者眼为月,代表阴;一者为龙尾,代表阳刚,一者为凤尾,代表阴柔;一者背景为莲花,代表荣华富贵,一者背景为牡丹,代表国色天香。二鱼生动活泼,线条细腻,欢乐、幸福、喜庆、活泼、热烈的情感跃然纸上。

又如馆藏年画《夜读春秋图》中的关羽端坐在正中,左有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右有关平,手捧油灯而立。复杂细腻的线条交织出关羽威严肃穆的形象,忠义之气扑面而来。

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美

作为较为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年画往往把人们的喜怒哀乐演化为一个个线条,凝结成一幅幅图形,展现不同地区人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特别是北方年画和山东年画更显雄健粗犷,线条简明而又夸张,风格阳刚而又热烈。

早期绘画中表现的门神是神荼、郁垒,《神荼、郁垒》民间俗称“大锤将”。东汉应劭《风俗通》引《黄帝书》记载:“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自古以来,人们相信桃树是神木。中国古代神话“夸父追日”讲述,夸父死后其杖化为邓林(桃林);《淮南子》记载:“羿死于桃棓”;道教典籍《典术》说,桃是“五木之精也,能驱鬼压邪”。与桃木密切相关的门神年画也因这种神奇的功用而出现并流传。

图片

神荼、郁垒

自然中的神物由“神格”而人格化,是民间神话传说的一条典型线索。如山东杨家埠中兴福画店刻制的《镇宅神鹰》,镇宅神鹰在山东地区也称为“小条鹰”。“神鹰”音谐“神英”,雄健敏捷,曾作为狩猎民族的助手,是人们崇拜的偶像,故有镇宅辟邪之功。又如“秦琼敬德”——明清以来流传最广的门神,民间俗称“鞭锏门神”。传说唐太宗因受鬼魂的骚扰,夜不能寐,于是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站在门外警卫,太宗果然睡了一夜好觉。后来人们把二人的像画在门上以求驱邪,此二人也由皇帝的专用门神进入寻常百姓家。馆藏杨家埠《秦琼敬德门神》皆勾画脸谱,手扬鞭锏相对而舞,形象塑造夸张,颇有气势。

图片

镇宅神鹰

随着历史的发展,年画还被赋予了不同时期的时代意义。如馆藏清代《五子门神图》,原本是纯粹的文门神,也是俗称的“天官赐福”,天官居中,相对而立,五个可爱的童子,手持牡丹、花灯、宝瓶等环绕在周围,表现富贵连登、平安等美好愿望。1949年以后,年画改革委员会对其进行了改良演变,创作出了《新五子门神图》,将天官改为农夫,添加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标语“劳动丰产,积极建设;抗美援朝,巩固国防”。

 雅俗共赏的社会文化美

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年画因其通俗易懂、以图传神的特点,区别于庙堂文化、文人画,成为赓续历史文脉、传播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如“渔樵耕读图”。《渔樵耕读》渔夫、樵夫、农夫与书生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主要职业分布和基本生活方式。“渔”指的是东汉光武帝时期隐居于浙江桐庐的严子陵,终生不仕,以打鱼为生。“樵”是汉武帝时打柴为生但苦读不辍的朱买臣。“耕”表现的是儒家圣王大舜教民耕种的事迹。“读”讲述的则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深夜读书时为避免打瞌睡,用锥子刺大腿提神。在传统士人当中,“渔樵耕读”已经成为隐士和隐居生活的代名词,追求浮躁和繁华后的自在和闲适。

图片

渔樵耕读

又如“家堂画”,又称家堂轴画、家堂轴子等,是祖先祭祀和家谱制作的重要工具。为祭祀所用,它是“家谱”的美术表现形式。普通的书籍式家谱,注入图、表等因素后,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直观的神圣性都显著提升,成为家族祭祀活动中营造氛围的重要因素。

年画艺术是在中国民间传统风俗的大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并不断演化和创新。同时,它也为这一方水土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和审美情趣。山东艺术学院年画雕版博物馆不仅在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对山东年画和历代雕版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和系统化研究,服务于科研和教学,同时也在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广,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大众美育的新路径,为古老的民间艺术赋予新时代精神。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