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红色场馆教育功能的思考与实践——以南昌市博物馆为例

字号:T|T
2024-04-11 08:56 来源:文物之声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让人们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之光,从传统文化中感受历史之韵,是博物馆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南昌市博物馆扎根红色土壤,挖掘古色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围绕“两个平台”和“三个注重”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两个平台

构建博物馆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南昌坐拥三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五座国家二级博物馆,有着600余处历史遗址和30余处革命遗址、红色场馆。通过馆际合作,构建博物馆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共享资源和信息,促进博物馆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作互通,实现更广泛的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教育。

 

开展馆际合作,共创博物馆教育新路径。2023年11月8日,“珠联璧合·洪城盛宴——南昌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开展。展览以“南昌特色历史文化”为主题,汇聚全市16家博物馆单位的200余件馆藏文物精品。展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场景复原、人工建模等形式,展示出50万年以来南昌恢弘的历史画卷,目前参观人数已经达到17.5万人次。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方式,扩大了服务人群,也充分发挥了博物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

 

拓展文化交流,焕发博物馆教育新活力。2024年1月9日至11日,南昌市博物馆联合樟树市博物馆、南昌金九福钱币博物馆共同开展三馆两地联合社教活动:“行走的博物馆:探寻博物馆中的年味”系列活动。主题“寻千年之谜,文物中的龙文化”宣讲活动和独特的数字文化体验,让市民和青少年沉浸式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奥秘。此次活动通过三馆联合文化交流的方式,多层次、多方面地深入学校、社区、展馆开展教育活动,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感,教育成果颇丰。

图片

 

搭建博物馆教育线上直播平台

在博物馆社会教育和公众服务中,线上直播平台拥有传统社会教育活动所不具备的价值优势。南昌市博物馆与各大博物馆携手举办了一系列直播活动,展现各馆特色,为观众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1月1日至2月5日,南昌市博物馆携手江西服装学院服饰博物馆、樟树博物馆、煌上煌博物馆分别举办了“惊鸿霓裳贺园春”“行走的博物馆:探寻博物馆中的年味”“赏年画过大年”“品民俗文化,探古建奥秘,寻十里红妆女儿梦”等直播活动,让观众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据统计,202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5场直播主题活动,平均每场直播点赞数都高达上万。一系列直播活动通过“云逛”的方式,让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延伸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使博物馆直播平台成为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个注重

注重“三色文化”教育

南昌市博物馆依托红色革命历史、秀丽的生态环境、丰厚的人文底蕴,围绕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加强“三色文化教育”,探索出社会教育的新方法、新理念和新内涵。

 

为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南昌市博物馆于3月4日、5日积极组织党员和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展开了以“弘扬雷锋志,志愿者服务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此次社教宣传工作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了非遗文化,特邀南昌非遗文化“赣绣”传承人到现场,打造非遗文化体验区。在非遗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非遗制作,用一针一线勾勒出雷锋肖像,并将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赠送给社区居民。这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意义是广泛而深远的,既提升了学生对非遗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也激励了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2023年建军节,举办的“重温峥嵘岁月,寻找初心使命”主题活动,打造具有资源特色的红色品牌教育活动;2023年10月,联合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博文学校开展了“悠悠重阳日,浓浓中国情”主题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古色”文化,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2024年3月,联合西湖区金圣社区开展的“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清明节主题活动,不仅培养市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突出绿色发展的文化理念。至今,南昌市博物馆累计开展“三色文化”教育262场。“三色文化”带领人们筑牢红色之魂、品味古色之韵、领略绿色之美,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对促进城市文旅融合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注重大思政课教育

南昌市博物馆注重大思政课教育,密切馆校合作,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发挥教育功能,将学校教学融入博物馆课程开发之中,实现博物馆与学校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日前,联合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等大专院校打造了“双师讲堂”“特色思政课”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专题+艺术”特色思政课,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目标,采用“课堂-舞台-场馆-课堂”的教学方式;以情景剧导入,场馆讲解与舞台演出相结合,利用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讲解情境模拟法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爱国情怀,达成课堂的艺术性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统一。“回顾誓词,我心思远——行走的思政课”专题属于“红色记忆”模块,从认知-理解-应用-创新四个环节,专门设计了由课程实践、课堂训练、场馆模拟相结合的课程。“回顾誓词,我心思远——行走的思政课”入选江西省教育厅“专题+艺术”特色思政课。通过“沉浸式”大思政课,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筑牢信仰之基。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讲好“大思政课”的丰厚资源。2024年2月,南昌市博物馆送上的开学第一课“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讲解员作为校外辅导员带领同学们重温了解放南昌谢埠之战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让大家深感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精神。思政课已从“曲高和寡”走向“润物无声”,为广大学子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厚植家国情怀,播下了理想信念的火种。

 

注重数字赋能教育

为贯彻落实数字文化建设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理念,南昌市博物馆以流动数字博物馆为载体,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社会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南昌流动数字博物馆运用5G、VR、AI等数字化技术,将不同种类的文物进行数字化陈展。项目涵盖了包括超高清文化宣传、文物3D互动数字墙、VR沉浸式内容、VR互动内容、AR体感内容、AI感拍照、AI机器人讲解等众多内容,将地域文化与数字化技术科学有机结合,从思想性、故事性、趣味性、融合性等方面入手,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至今,南昌流动数字博物馆已代表南昌参加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并开往学校、社区、乡村进行文化教育活动117场,通过线上线下共接待国内外参观者超130万人次,活动里程达到5317公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互动化能够使观众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实现数字赋能教育,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教育成为新时代博物馆传承文化使命的重要目标和神圣职责。未来,南昌市博物馆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立足本土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充分发挥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的教育功能。紧密团结,与各大场馆、学校、社区等共同努力,将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传播给更广泛的群体,唤起公众对文化的热忱与追求,为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出更多智慧和力量。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