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首页
本馆简介
文博动态
文物保护
博物馆活动
信息公开
陈列宣教
政策法规
运用革命文物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思考
字号:
T
|
T
2024-04-10 13:01 来源:文物之声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革命文物蕴含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纪念价值、教育价值、时代价值,党中央为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明确指出要保护利用好革命文物。而在新时代如何保护好、利用好革命文物,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是我们每一位文博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革命文物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素材
革命文物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和优良传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质:
承载的历史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作为历史的见证,革命文物以物的形式,记载了鲜活的革命历史,展现了革命历程的艰难困苦,汇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画卷,印证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革命文物所具有的强大的说服力,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通过3000多件革命文物,浓墨重彩地反映党的不懈奋斗、不怕牺牲、理论探索等五个方面的历史,且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国家档案局推出的视频节目《档案天天看——毛泽东档案系列》,内容包括毛泽东同志的手迹、录音、照片等珍贵档案,是党员干部熟悉历史、研究党史的重要珍贵史料。
承载的精神具有深厚的向心力。
在革命年代形成的伟大的建党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起人民爱党、爱国的重要精神力量源泉,这些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革命文物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这种蕴藏在革命文物中的精神基因是我们的集体记忆,革命文物所具有的深厚的向心力一旦被唤醒,便可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成为人民迈进新征程,砥砺新时代的不懈动力。
承载的历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共命运的历史。如毛泽东同志在塘边调查期间帮房东挑水用的水桶,长征时期红军给人民剪下的半条被子、半根皮带等,这些都是在那艰辛奋斗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军民鱼水情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历史见证。同时,这种以革命文物为载体的历史再现,更能够有效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思考、追问和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从而将革命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精神品格和时代内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革命文物具有的强大的感染力,博物馆、纪念馆中珍藏的革命文物构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天然教材。
革命文物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革命文物是人们追溯历史,还原历史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就革命文物而言,因其所处空间、时间等因素,使其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2018年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关于报送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规定:革命文物主要是指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和争取人民自由的英勇斗争,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荣历史,并经认定登记的实物遗存。钩沉历史,人们可以通过革命文物了解其背后的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回馈现实,将革命文物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聚的力量相结合,最终形成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双向互动。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持续开展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完成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对进一步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提出实行革命文物定期排查制度,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目前,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全国共有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600家。革命文物在全国范围内空间分布,为后人坚守初心、缅怀先烈、吸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场所。但从各省范围来看,受革命活动轨迹等因素影响,各地区革命文物的分布情况各异。以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为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各部委旧址群”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艰苦、远离城市中心的影响,其布局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聚落的分布特征;以“红军长征在四川”主题红色大遗址为例,受红军长征线路影响,呈现出局部聚落、整体线型分布的“串珠”式特征。正因为这种空间分布优势,使各省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既可以采取“就近学习”也可以选择“远行学习”,通过各种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参与式”和“体验式”的党史学习活动,增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革命文物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路径
在新时代,如何运用革命文物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值得我们博物馆、纪念馆认真探索。
“资源开发+革命文物”路径。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博物馆、纪念馆创新思维,全面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如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延安革命遗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保护利用工程。同时,为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加强对自然生态和革命历史的整合、复合、展示。拓展红色主题旅游及研学路线,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走近革命文物。如江西省因地制宜,以革命文物资源为核心,建设了以保护、展示、宣传、体验和旅游功能为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井冈山风景区”和瑞金“共和国摇篮”国家5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2021年,全国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共举办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约84万场,接待参观团体共约136万批,接受党史学习教育人群达4.29亿人次。这些数据表明,“资源开发+革命文物”路径助力了党史学习教育新发展。
“高科技+革命文物”路径。
随着高科技手段,尤其是5G、VR、云直播、云展览、微视频等新技术手段越来越成熟地应用于革命文物的全景式、立体式展示,使那些为理想奋斗、为民族解放的革命故事和英雄儿女跃然浮现。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增强了学习者的沉浸感和体验感,使学习有如身临其境,受到新的震撼启迪。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馆,创新革命文物展陈高科技手段,使党的历史可知可感、可敬可亲,“高科技+革命文物”路径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
“艺术创作+革命文物”路径。当前,为开辟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路径,博物馆、纪念馆应突破传统的线性参观模式,发挥优势,组织研究力量,将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英雄人物、革命遗物遗迹等革命文物资源,与艺术审美融为一体,将艺术之美与历史细节进行跨界融合,创作出更多有着全国性影响的舞台剧、情景剧、音乐剧。如舞台剧《半条红军被》、情景剧《红色驿站》、音乐剧《白云溪上》等优秀艺术作品。“艺术创作+革命文物”路径提升了革命文物的“热度”。
“出版刊物+革命文物”路径。对革命文物本身的直接展示而言,出版刊物则主要是以间接形式展示和宣传革命文物,是运用革命文物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不可缺少的形式。以国家文物局出版的《文物中的红色基因》系列丛书为例,该书以信仰忠诚、无私奉献等六个主题形成的六卷丛书,分别展示文物藏品、讲述文物背后故事。在讲述过程中,除了文字、图片展示外,还将书中的内容制成小视频,便于读者快速直观了解图书内容,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满足了现代读者快速阅读、群体分享的需求,也避免了单刀直入式的说教。同时,出版文物书刊,对研究者或观众来说,可透过红色书刊了解革命文物的全貌。“出版刊物+革命文物”路径实现了足不出户便可览清革命文物。
首页
|
本馆简介
|
文博动态
|
文物保护
|
博物馆活动
|
信息公开
|
陈列宣教
|
政策法规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