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学界以往认为《寰宇通志》多取材于唐宋元地理总志,该说法并不准确。将历代地志的相似文本聚合分析后发现,《寰宇通志》并未查对过唐宋地理总志原书,有关内容均从《元一统志》或各地方志中转引而来。再与现存《永乐大典》及明初方志比对可知,《寰宇通志》所用的方志主要来自明文渊阁藏书,即《文渊阁书目》中“旧志”“新志”所著录者,而极少采用景泰年间新征集的方志。明文渊阁原有方志或因纂修《寰宇通志》而被整体移至左顺门史馆,即王国维所称“别置他处”。厘清《寰宇通志》的史源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该书在保存明文渊阁藏方志、还原元明地理总志文本生成过程以及保留元人避忌改窜原文痕迹等方面的文献价值,从而凸显其对元代及明初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寰宇通志》 《元一统志》 《永乐大典》 明文渊阁藏书
一、问题缘起
景泰七年内府刊本《寰宇通志》
二、《寰宇通志》的引用规律
西山。(在城西三十里,旧《记》:“太行山首始河内,北至幽州,第八陉在燕。”强形巨势,争奇拥翠,如云从星拱于皇都,总名之曰西山。)
北平故城。(在蓟州。隋《图经》:渔阳,北平故城,汉将李广出猎,昏暮遇石,谓是伏虎,射之没羽。即此地。)
汉口前枕蜀江,北带汉水。(《元和郡志》。)
鲁山,一名大别山,在县东北一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带汉水,山上有吴将鲁肃神祠。
珠崖如囷廪大。(《元和志》:珠崖如囷廪大,与徐闻对渡,北风举帆,一日夕可至。)
一大都会。(《寰宇记》: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南通齐赵,为一大都会。)
《郡国志》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其气躁急,南通齐、赵,渤、碣之间一都会也。”
河经武垣之北。九河之会,五垒之居。(俱《寰宇记》。)
滹沱河。《舆地志》云:“滹沱河在今县西二十里。”按河经武垣北,后魏太和年中,刺史王质掘直之,杨真改为清宁河。
北临广野。(《寰宇记》:自代北至云、朔等州,北临广野,封略之内,南北错居。)
然自代北至云、朔等州,北临绝塞之地,封略之内,杂虏所居,戎狄之心,鸟兽不若……
《寰宇通志》大同府形胜
秦头楚尾,一大都会。金戍铁城,险固之极。(俱《舆地纪胜》。)
秦头楚尾,一大都会。(《图经》云……)
南接汉川,北枕古道,险固之极。(《舆地广记》云……)金戍、铁城。(《海录碎事》云……)
苍崖绝壁,屹为巨限。(《舆地纪胜》:乱山环合,无宽易可耕之野,自城关四出,苍崖绝壁,屹为巨限。)
五峰相次,颇类五老。(《方舆胜览》。)
三顾山。在太和南,五峰相次,颇类五老。
衣冠文物,俨有古风。(《方舆胜览》:华州衣冠文物,俨有古风,将相笃生,项背相望。)
衣冠文物。《郡志》:“本周初郑国也,桓公友始封此,子武公乃徙新郑,名号虽更而山川不殊。衣冠文物,俨然有古风烈。”
将相相望。吴咏《书华阴壮观碑》:“名将相笃生此邦,项背相望,棨戟盈门。”
三、《寰宇通志》与文渊阁藏方志
(景泰五年八月)中贵谕旨于公:“上欲有所述作。”公曰:“永乐十六、七年之间,太宗皇帝尝命遍采天下地理古今事物之详,以命儒臣编集,共为一书,以成当代之制。臣亦在纂修列,后未成书而止。必欲有所述作,莫如成此一书,实亦继述之一端也。”中贵以言,遂命进士分投四方,续采其未备者。
(永乐十九年)三月,敕南京翰林院,凡文渊阁所贮古今一切书籍,自有一部至有百部以上,各取一部,亲送至京,余悉封识收贮如故。公如数取,共得百柜。中贵萧愚督操驾舟十艘分载,公与编修林誌、李贞、陈景著,庶吉士王翱等三十人护行,四月六日至京。书进,公等悉留京师。
按,靖州与蛮壤相犬牙,乃西南百蛮衿喉之地也。北接武陵,南亘长沙,山川险阻,自昔而然,为辰沅宝武之籓,辰沅宝武又靖之左右翼也。
山川险阻。(《靖州志》:汉牂牱、武溪之间,与蛮壤相犬牙,乃荆楚西南百蛮衿喉之地。北接武陵,东亘长沙,山川险阻,为辰沅宝武之藩篱,辰沅宝武为靖之左右翼。)
界泸渝之间。鼎山耸前,几江绕后。(俱《江津志》。)
东临赤水,西枕营山,北倚长岩,最为险固。青峦围其四畔,赤水绕乎东南。(俱《大足志》。)
风俗朴野,服食俭陋。(《南川簿尉厅记》。)
界于泸渝之间。(《江津县志》。)
最为险固。(《大足县志》:东临赤水,西枕营山,北倚长岩,最为险固。)
服食俭陋。(《綦江簿尉厅记》。)
勤耕务实,敬释诵经。嚚讼好斗,蛮俗之常。城居偏僻,民尚质朴。水耕禾稼,火种荞菽,各得其宜。(俱《云南志》。)
四、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