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济考古”或“经济考古学”的相关研究成果频频推出,如美国考古学家罗泰先生于2017年12月1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了《东周时代经济考古的一些问题》的学术演讲;考古学家焦天龙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了《经济考古学的历史与概念》的报告会。《南方文物》杂志专门设立“生业与社会”栏目,不定期发表与经济考古有关的论文。考古学家何驽、袁靖、张驰、张敏、王立新等近年来都发表了有关经济考古的重要论文,为中国经济考古研究开拓出广阔的空间。在国际上,还有经济学家主动介入经济考古研究,同样获得重要的理论发现。
罗泰(蒋立冬 绘)
“经济”是当代的热词,但其概念却众说纷纭。概而言之,经济是指人类运用生物、非生物、信息、能量、资本、劳动等资源及工具制造或创造出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产品以及有关这些产品的流通、交易或分配、消费等活动。对“经济”的观察包括物质或精神产品、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活动统计等资料,其中又以作为物质现象的产品或商品最为重要。而“物质性”资料恰恰是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也可以说,考古学家在田野中发现的无论是石器、陶器、玉器、瓷器、铜器、铁器、钱币,还是城乡聚落遗址、建筑遗迹、工农业活动遗存等,都可以视为古代的“经济”现象。其次,考古学发现的物质资料绝大多数都是事关古代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材料,而这些材料也大多属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其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总之,就考古学材料本身所具特质而言,“经济考古”无疑是其最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方向之一。
“经济考古”研究的主要领域究竟有哪些?我们从考古资料本身出发,并参考当代学者有关成果,可以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回答:
一是探索人类百万年尺度下的经济演化过程和经济发展规律。考古学材料告诉我们,人类有过300多万年的历史,走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以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历史时期,这些不同时期存在时代背景、生产力水平、环境要素、人口规模、文化程度、社会组织形态等的不同,考古学家可以利用百万年尺度和物质性资料观察比较人类各类经济现象从起源到发生发展的全链条过程,除肉眼可见的物质材料之外,还可以运用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产品及原料成分分析等科技考古方法,从宏观到微观,揭示不同产品的生产及流通过程,也可以辅助运用民族志和历史文献资料确定考古材料与族群、区域、国家等之间的复杂关系,使“经济考古”研究获得更加多样和全面的学术支撑,进而发现更加细节的经济运行现象和原理。
二是探索家庭、私有制乃至国家文明起源和不同国家文明形态等以及一切“上层建筑”现象得以起源、产生、发展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我国考古学界已经做出了诸多努力,为中国国家文明探源工程做出了杰出贡献。可以认为,从前国家时期的“自然经济”到国家产生之后的“政治经济”,其间过渡阶段的“经济考古”是理解“国家”及“政治”作为上层建筑形态而得以产生的原因、动力、条件等相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理解不同国家文明特质的关键所在。
三是探索不同时期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至消费环节的系统性问题。一般考古学研究关注的是由物质资料所表现出来的“考古学文化”或有关若干物质文化现象的历史学问题,而“经济考古”着眼于这些物质资料或“考古学文化”所呈现的经济学意义。在这方面,何驽先生对崧泽文化的商品经济的思考,对磁山遗址、北福地遗址、杨官寨遗址史前商品经济及其考古标识的分析特别引人注目。
四是探索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生产行业生产中涉及的资源开发、生产品种、生产方式、生产能力、产品去向、消费人群等问题。如中国有许多陶瓷窑口,其产品会在不同地区、不同遗迹单位出现,许多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地的整个经济运行过程我们并不清楚,“经济考古”可以把过去的陶瓷器物学研究上升为陶瓷经济学研究,从而发掘考古学资料所拥有的更广泛的学术内涵。
五是探索物质资料从生产者到流通交易者再到消费者这一过程中所展现的个人、家庭、人群、机构、聚落、区域、阶层或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过去,考古学者可能不太关心出土的物质资料作为“产品”或“消费品”的经济学及社会学意义,“经济考古”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有助于实现“透物见人”的考古学目标。
六是探索不同区域的生产水平、生活方式及消费水平。过去,笔者曾运用考古资料分析过西汉时代的江苏经济;也有不少学者利用考古资料研究过宋元时代茶叶的生产和消费问题;刘兴林先生在汉代区域性农业经济考古方面也有多项成果。相关实例甚多。
七是探索不同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商业流通及社会发展状态等方面的关系,即用经济考古的方式研究人地关系及其变迁问题。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偏重于史前时代,今后应关注历史时期相关资料的获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八是探索古代中国的国际贸易问题。当今,丝绸之路考古受到高度重视,中国考古学者也在多个国家开展丝路考古发掘和研究,无论是丝绸还是陶瓷、香料、茶叶、硬木、玻璃、铜器等,其实都是当时的国际贸易产品,也都存在着从产品生产到运输再到消费地和消费人群的经济运行过程,运用“经济考古”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使丝路考古资料从文化学研究扩展到经济学研究,从而揭示出更加复杂的跨国贸易的发生发展过程、机制和影响。
当然,我们还可以去讨论“经济考古”涉及的更多领域,包括运用若干经济学方法和原理去观察考古学材料所蕴含的广泛的经济学价值,从而让考古学从一般认为的“人文学科”发育出更加多样的社会科学方向,也让考古学为人类的今天和未来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