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樟木箱 浓浓廉洁情

字号:T|T
2024-03-05 15:22 来源:文物之声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珍藏着一只小木箱,木箱为长方体,樟木制作,工艺精细,箱底和箱盖用铜铰链组合,箱体木板采用撒头榫工艺制作,两侧各有一金属把手,除底部外,其他表面均油漆过。这个小木箱是被称为井冈“红色大管家”的余贲民,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担任湘赣边界财政部部长时用来装账本和贵重财物的。

 

余贲民,字金榜,号楚龙,1888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一个木匠之家。他是革命军的元老,参加过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班,1927年6月任平江县工农义勇队的队长,同年9月率其部和浏阳工农义勇队一起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副师长,前敌委员会委员,可谓资格老,阅历深,经验丰富。

余贲民为人谦和,善于沟通,工作能力强。1928年5月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担任财政部长,总揽了财政和部队所有的后勤摊子。毛泽东专称他为“老余”,军民称赞他是“红色大管家”。

 

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时已近冬天。井冈山的寒冬来得特别早,很多战士都还穿着单衣,要想度过即将来临的严冬,形势十分严峻,因此筹备被服厂的任务就落在了余贲民的身上。一天晚上,毛泽东把余贲民请进八角楼,向他征求意见:“我们在井冈山虽然站稳了脚跟,但还得继续扩大地盘,既然是一个‘家’就得有经济来源,我想把你留在被服厂,怎么样?”

 

一位统兵作战的师级干部一下子要变成一个小小被服厂的厂长,这不是大材小用吗?但余贲民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他一心想的是履行一名共产党员、一个高级军事指挥员的职责,那就是“服从组织,执行命令。”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任务。1928年的1月,工农革命军打下遂川,在草林缴获了敌人几百担白布,随后余贲民来到黄洋界半山腰,离茅坪十里的桃寮村创办了被服厂。被服厂的牌子挂在张家祠,毛泽东亲自题写了厂牌,这是我军开办的第一个红军被服厂。

 

余贲民从遂川县赤卫队挑选了十多名会缝纫的队员,加之一些会手工的妇女同志,被服厂逐步扩至三四十人,1928年5月,红四军第一次攻克永新县城,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除了枪支弹药,还有很多布匹、棉花,令人惊喜的是缴获了6部缝纫机,被服厂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员增加到130多人,全场分13个组。军衣从手工缝制发展到机器缝制,速度加快了,同时从前方调来一些会使用缝纫机的战士充实到被服厂。工人们采取手工操作和机器加工相结合的方法生产,借老乡家的门板做工作台,用五倍子、茶籽壳制成复合染料。第一批军服出厂了,有棉衣、棉被、棉裤还有绑腿、米袋子、子弹袋等。

 

后来余贲民担任财政部长兼红四军军部的财务总管,地方上和红军打土豪缴获的金银,统一由余贲民管理调配,那些金条、金砖、金镯子、金戒指都由余贲民用这个小木箱亲自保管。但就是这样一位“财神爷”,连一双六角钱的雨鞋都舍不得买,一年到头就穿一双自己编织的草鞋。他和桃寮村的一位姑娘相爱,快要结婚时,岳母要他送一枚戒指给女儿作为信物,他断然回答:“我这里是有不少的戒指、金条,但这些都是公家的,我半个也不能动。”岳母见他如此,感叹道:“你们红军的军官啊,我算是服了”,最后做罢。

 

余贲民就是这样,以身作则,吃苦耐劳,成为军中榜样。战士们穿的衣服常常是破了又补,补了又破,有的把长裤变成了短裤,长衣变成了短褂,很多人打补丁的衣服都舍不得丢掉,因为补的颜色不尽一致,战士们风趣地说“我们穿的绣花袍唱歌演戏不用化妆”。按说作为被服厂厂长的余贲民是最有条件换衣服的,可穿得最烂的就是余贲民,真是千块布条半金线,有个战士跟他开玩笑:“余师长,你穿的绣花袍最阔气,唱采茶戏可请你演包公。”由于余贲民没日没夜、披星戴月长期工作,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1933年2月,在江西省万载县的小源病故。

 

余贲民即使自己的生活再艰苦,也不谋一点私利,体现了共产党人勤俭朴素的生活准则,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大公无私的利益观念。

 

透过这只木箱,仿佛看见一位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革命、为民众的红色大管家正朝我们走来,他告诉我们:当今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中国共产党人更应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觉筑牢克服消极腐败的堤防,时刻绷紧抵御贪欲诱惑这根弦,做清正廉洁无私分明的先锋模范。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