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博物馆社教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探寻

字号:T|T
2024-03-01 13:44 来源:博物馆中国

2023年是疫情后文化消费复苏且时有“井喷”之势的一年。长沙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历史博物馆,搭载着文化消费热和城市“网红”的东风,积极探寻着社会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从公共服务部的讲解、社会教育部的文化活动到典藏部门的库房开放,多个部门面向公众开展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2023年长沙博物馆各部门开展教育活动700余场,惠及线下公众5万余人次,青少年2万余人次,线上点击量超过600万次。社会教育覆盖幼儿到老年群体,从馆内延伸至馆外,从线下到线上,形式多样,推陈出新,公共教育在“十四五”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进。

01

从儿童友好博物馆

到全龄友好博物馆建设

作为一座综合性城市博物馆,面向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精细化教育服务能力是博物馆的职责,也是一项挑战。长沙博物馆努力创建儿童友好博物馆,针对儿童推出了“哇哦博物馆”儿童展览、穿越小达人趣味参观、艺术课程、馆校合作等多个教育项目,主要集中于中小学生阶段。近年面向老人也开展了“星博老顽童”、老年专场导赏等活动,但并未形成固定教育项目。2023年长沙博物馆特别推出面向3-6岁幼儿的“花兔游春”教育项目和面向老龄群体的“乐龄大巴”项目,提升年龄段覆盖能力。同时“我与湘江大桥”教育项目则特别用代际交流的方式将包含老年群体在内的不同年龄段人群融入其中。“花兔游春”项目结合典藏制作贴画摆件美育体验资源包,吸引了11家幼儿园与幼教机构参与,馆内和馆外共642名幼儿参加。135位老人,搭乘四辆“乐龄大巴”,分别从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和三个不同社区出发来到博物馆进行参观与活动,彰显了博物馆的人文关怀。活动受到了参与者、社会媒体和业界的好评,同时也收获到了宝贵的经验。无论儿童友好还是全龄友好博物馆建设,都是进行中的过程和姿态。未来,幼儿美育体验项目和乐龄大巴项目将继续开展延伸,逐步打造为新的教育品牌。2023年,长沙博物馆迈出了坚实的全龄友好博物馆建设的步伐。

02

进行历史文化与城市当下的连接

讲述城市历史故事,让公众了解和热爱长沙,是长沙博物馆的宗旨。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即为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和长沙近代历史文化陈列。城市历史与今人的相遇,有多种机缘。除了古代史、近代史,还有当下许多正在揭露的、正在“形成中”的历史。而这些是和市民关联最直接和最紧密的地方,是市民的城市归属感与认同感形成的途径。长沙博物馆逐步通过教育的方式,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与公众之间的关联,引导公众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塑造城市的文化面孔。

位于太平街贾谊故居南侧的天心区朝阳巷工地,自2022年6月底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长沙城区目前最早、保存较完整的南宋时期天井院落基址。因为所在位置刚好为长沙网红旅游地,在自媒体上受到网友的关注。2023年,长沙博物馆联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特别推出朝阳巷考古工地线上探访。活动前严密规划探访大纲,把工地的整体项目情况、考古发现等一些基本问题以及文物保护等观众关心的问题融入其中。考古所负责介绍的专业人员参与探访计划讨论,精心准备有关内容,呈现了一场客观、科学又回应公众兴趣的考古探访活动。

1972年建成通车的长沙湘江大桥(现名橘子洲大桥),至今仍是连接长沙河东与河西的重要交通干道。“我与湘江大桥”项目进行“寻找记忆里的湘江大桥”线上征集、“湘江大桥”寻访与绘画、“我与湘江大桥”沙龙及“我与湘江一桥”记忆征集教育项目展示,唤起了40后至80后的长沙记忆,不少90后与00后也参与进来。通过一座桥,把民众和长沙城连接了起来。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丰富多彩和多元的,远远超过当前一座城市历史博物馆包含的内容范畴。2023年长沙博物馆协同所在的长株潭区域博物馆联盟,开展“多彩文博文化惠民——长株潭区域博物馆教育展示交流活动”,汇集长沙、株洲、湘潭地区9家博物馆的16项公共教育,面向公众进行展示。自然主题体验、传统文化体验、艺术体验、革命人物故事讲述与戏剧……题材多元,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吸引3000余名公众参与,充分展示了长株潭地区文博历史资源的丰富与教育服务的多彩。同时举办博物馆教育专业工作交流活动,进行专家讲座与案例分享,吸引约50家省内博物馆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参加。活动凝聚长株潭区域博物馆力量,打破了当下城市行政地理单元对于文化事业的分隔,以公共教育的方式增进了公众对于长株潭区域文化的了解,以文化的方式,加强了长株潭三地的文博交流与往来,推动长株潭城市发展一体化。

03

确保公共教育基本服务效能

与创造性发展

长沙博物馆新馆自2015年底开放,着力构建以本地青少年和成年公众为重点的分众化教育服务格局,并逐渐打造了“哇哦博物馆”儿童展览及相关活动、穿越小达人、网络课程、特展课程、湘城讲坛等活动品牌。面向不同公众的教育服务品牌的建立与持续化开展,确保了博物馆的公共教育服务效能。每年开展教育活动在500场以上(疫情期间也确保了500场)。面向长沙市中小学生的寒暑假综合社会实践,面向成年公众的湘城系列高品质文化休闲讲座与导赏,这些品牌不断升级、推陈出新,和本地公众之间建立起可贵的粘性。除了活动场次之外,也通过线上课程、线上讲座与导赏、派发导览单与资源包、出版等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建立外单位申请在博物馆内开展文化活动的机制也进一步发挥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平台功能。认认真真做好这些日常且持久的工作,确保了博物馆公共教育基本服务效能的发挥。

博物馆还需要以创造性的发展吸引公众参与,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原创性给博物馆教育以生命力和竞争力,同时观众对于教育的创造性要求也在不断提升。2023年结合典藏、时令推出“我们的节日好韵味”系列活动,用“美食+历史”的方式,打开传统节日,覆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及国际博物馆日,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结合“谁谓情深画不成——清孙温、孙允谟绘《红楼梦》画册展”推出的原创戏剧《请君入画》以画中人、作画人和观画人角色交融的方式,带领观众走进《红楼梦》世界,备受观众好评与欢迎。活动面向社会招募表演志愿者,不仅是一次博物馆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形式创新,也是和社会公众的一次成功共建共创。

除此之外,长沙博物馆特别通过教师培训、馆校合作等方式,激发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潜在教育影响力。基于“喜湘逢——湖南吉祥艺术大观”特展的馆校合作,吸引到大、中、小学的积极参与。其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则将展览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与艺术资源融入美术大单元设计课程当中。经过现场观摩、学校教学以及设计实践,设计出12个系列四十多个课程。课程不仅有PPT课件还有丰富的美育教具,设计完整,学科交叉性强,专业水平高,可谓打造了一个优质的中小学美育资源库。这样的馆校合作充分发挥了双方的能动性,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2023年长沙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数量提升和创新突破,离不开外部资源的整合与博物馆内部的支持。几乎博物馆的每一个教育项目背后都有外部力量的合作支持,包括学校、戏剧团队、展陈设计制作团队、视频制作团队等多方面的参与。这一年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粉丝数继续上升,且与线上用户互动频繁,并将宣传推广延伸到线下,与公众进行了更加广泛的连接,增强了教育工作与公众连接的可能性。在博物馆内部,教育工作与展览工作、典藏工作、宣传推广工作、场馆开放运营工作等的融合和协同进一步加深,合作效应更加明显。总体而言,全馆大社教态势逐步形成。

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工作,永远在路上。几乎每一项博物馆的公共教育都有提升的空间,博物馆教育的人群覆盖面,教育推广力度,服务能力等,都有进步的必要性。面对当前广大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限的人力和预算,博物馆公共教育更需要从外部进行赋能整合和从内部进行提质增效。未来长沙博物馆公共教育依然将立足城市历史博物馆定位,遵循博物馆的发展规划,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同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开拓新局面。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