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典杯·古籍内容创意季”背后的故事(二)
在“识典杯·古籍内容创意季”,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参赛者,运用自己的特长,生动诠释了古籍内涵,展现了古籍之美,为古籍活化探索了更多可能性。以下,与大家分享四位抖音创作者的参赛故事。他们有的是口技演员,在古籍中找到了失传的技巧;有的是美食博主,穿越时空复刻了宋朝的美食;有的是青年艺术家,用自己的想象力,展现了自己心中的“古籍世界”。参赛后很多人都觉得,翻开古籍让自己今后的创作有了新思路。
@方浩然口技
在古籍中发现失传的技巧
惊堂木一响,屏风的后面就传来了狗叫声。
声音像是在一条深巷里,忽而尖锐,忽而沉闷,从巷子的墙上一跳一跳到了耳畔。一个孩子被惊醒了,放声啼哭,一个女人也醒了,耐心地哄着孩子。狗叫得更凶了,开始撕咬起来,一个男人大声呵斥着野狗,终于没有了狗叫声,孩子也安静了下来。
当然,屏风的后面什么也没有,只有抖音创作者@方浩然口技端坐着。这是他用口技完成的一段表演。
2023年8月,他报名参加了“识典杯·古籍内容创意季”,认定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口技的途径。“我相信口技可以与很多东西做联动,因为口技是最能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一门艺术。古籍记载的都是人类的生活,所以我一定可以从里边找到适合自己表达的内容。”
方浩然是一名90后口技表演者,2009年起跟着师父学习口技技巧。现在他可以用口技模仿《变形金刚》《阿凡达》的电影原声,被网友称作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团队。
他对翻阅古籍并不陌生。口技作为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年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技艺都失传了。方浩然便经常在各种古籍中寻找以前的口技技艺,从《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杭俗遗风》中,他都有不少新发现。
在这次的比赛中,方浩然在《清嘉录·新年》中看到,作者描写了苏州地区正月里“杂耍诸戏,来自四方,各献所长,以娱游客之目”,其中之一是“隔壁戏”。
隔壁戏是现代口技的前身,演员在幕后,是单纯的声音艺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现代口技表演在台前,除了声音,还加上了表情、动作等表演。
隔壁戏的表演形式和不少技艺濒临失传。在《清嘉录》中,方浩然还原了隔壁戏的表演,还学到以扇扑桌,发出鸟的翅膀声等技艺。
他将这段发现拍成了视频 ,嘴巴模仿百鸟争鸣,以扇扑桌模仿群鸟飞舞。这和那段模仿深夜被狗吵醒的多人声音,组合在一条视频里参赛。这条参赛视频获得了5万多点赞,唤起了很多人关于“京中有善口技者”这篇课文的记忆。
“大赛能够发挥一点点的力量,唤起一些人对古籍的兴趣,那我觉得就非常值得。”方浩然说,自己正是通过参赛,感受到一种启示,“我们作为年轻人应该多多翻阅古籍,寻找更多养分,获取一些东西。”
@黄紫
还原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顶峰
抖音创作者@黄紫得知要举办“识典杯·古籍内容创意季”时,特别高兴,“主办方策划这个比赛的目的与我一直以来的期望不谋而合”。
她是一名青年艺术家,研究生学了三维建模和数字艺术,现在读博学的是中国传统服饰创新设计。她很快就选出了两本古籍去创作,《清嘉录》和《鸡足山志》。
《清嘉录》是清代苏州文人顾禄所著,记录苏州地区的岁时风俗。这是黄紫熟悉的领域,因为她博士研究的方向就集中在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史。
“我选择这部古籍来进行创作,某种程度上是对古人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感召和弘扬,让我们可以反思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是否可以更慢一些,更有仪式感一些,更多一些与家人的相处,与自然的融合。”
而《鸡足山志》是一本云南鸡足山的地方志,里面包含了大量诗词文章,蕴含丰富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但是知道的人并不多,“我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这本古籍的价值,愿意更深入了解这本古籍”。
对这两部古籍的创作,她都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数字艺术画的形式。
在《清嘉录》中,一年中人们在什么时令干什么,作者都详细描述了。黄紫决定用四季来归纳这本书,描绘出她心里古人一整年的生活。
她把具体的表现形式定在了美人图。参考中国画中的仕女图,她设计出了十一位数字人,都有端庄的五官和符合中式审美的身材特征。
明清是整个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顶峰,数字人的服装也严格参考了明清史料,采用了褙子、比甲、云肩、半臂等复杂服装结构,织造工艺运用了织金、纳纱、盘金、米珠绣等一系列织造工艺。
为了体现时代与人物特征,在首饰设计上,黄紫使用了金累丝、点翠、烧蓝、錾刻、错金银等一系列工艺技法,结合金、银、玉、珍珠、珊瑚、玳瑁、砗磲和玛瑙等材料。
整个创作过程持续了一个月左右。
为了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黄紫还在人物的动态效果和渲染中的色彩和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最终,她创作出了四幅首尾相接的具有动态效果的数字艺术画《清嘉录美人图》,十一位身着汉服,衣袂飘飘的女子购花、游船、登高、赏雪。
她同时创作的《鸡足山志四条屏》,则是通过置放在屏风中的四条屏,动态地描绘出鸡足山四季景色,也充满了传统中式审美趣味。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古籍是高不可攀的,但真的了解了会发现,很多古籍是特别接地气的,活生生的,充满趣味性的,根本就不是艰深晦涩的。”黄紫说,比赛结束后,她看到了每一个创作者被古籍启发了新的灵感,“当作品都放在一起的时候,可以互相看到对方和自己创作视角的异同,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JUMPINGTONY
画出自己心中的鸡足山
在参加“识典杯·古籍内容创意季”的人中,同样被《鸡足山志》吸引的还有画家、抖音创作者@JUMPINGTONY。
他记得自己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便觉得里面的内容“正好契合我的绘画风格”,里面对奇异的景象和建筑的描写,在他看来“就像看神话故事一样”。
在《鸡足山志·卷三》中,作者高奣映描绘了“胜概八景”:玉龙吹霰、绿天四翳、塔凝空月、地隐晴雷、遥峰雪灿、岩日流丹、云海晴光、洞閟灵奇。
JUMPINGTONY画画最擅长的是想象力,看到这些名称时他就开始想象,“我第一个看到绿天四翳,想象整个山脚下全是被松树针叶林包裹着,太阳从一个缝隙里照进来,很有画面感”。在看完胜概八景所有描述后,他脑海中的关于鸡足山的画面逐渐完善起来。
除胜概八景之外,作者高奣映还写了幽胜八景、灵异八景。虽然没有去过鸡足山,但JUMPINGTONY一一读完后,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鸡足山的立体空间,他自己就在那个鸡足山里,能清晰地看见天空、土地和所有的花草树木。
JUMPINGTONY从小画到大,对他来说绘画就像吃饭睡觉呼吸,是组成他生命的一部分。2016年开始,他的绘画风格由写实转向了抽象,又开始记录大量梦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两年,他在绘画中加入了后期效果,画面动了起来。
创作鸡足山的画时,他先在纸上画色粉画,再扫描成电子版。他以前试验过,虽然这样后期制作更麻烦,但最终质感比直接在电脑上画更好。
扫描完成后,他在PS里把细节一个一个抠成图层。每一个图层都在他脑海中有一个空间关系,再去AE上把它们搭建成立体的场景。最后要做成一个流畅的动画,还要考虑每一个场景里要加什么特效,每一个场景之间摄像机的运动路径,等等。
因此,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期制作上,前后用了大约50天。
最终,一条近两分钟时长的视频“鸡足山梦记”被他发在了抖音@JUMPINGTONY ,八个色彩绚烂的场景在音乐声中流动着,整个空间是三维立体的,每个场景都有一个小人在里面,仿佛是他的梦境。
粉丝们也很喜欢这个作品,甚至觉得比他以前的很多作品都好,还有人问他,是不是参与了一些动画电影的制作,太好看了。这也让他找到了新的灵感来源,要画更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容。
而在看到更多创作者的作品后,JUMPINGTONY感慨:“很多人以前可能觉得古籍很难啃,但是通过这次大赛,让更多人都知道了,原来我们自己国家有这么多好东西,那一刻我觉得,多看古籍还是很有意义的。”
@Any味
复刻宋朝人的菜肴
抖音创作者@Any味一直记得一个宋朝的故事。
当时有个大臣叫苏易简,一天皇上问他,什么东西最好吃?苏易简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在一个雪夜,他大醉后醒来口渴难耐,看到院子里的腌菜,就喝了一口腌菜汁,当下觉得美味无比。苏易简告诉皇上,食物没有绝对的好坏,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不同境遇下口味也会变化。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苏易简的这句话后来出现在了宋代的食谱《山家清供》里。这本书的作者林洪是现在的泉州石狮人,书里收录了以山野所产的蔬菜、水果、动物为主要原料的食品。
“它和其他美食类古籍不同,文学造诣颇高,不单单是食谱,更有非常多文人雅士记录其中,非常有意思”。Any味对这本古籍非常喜欢。正好“识典杯·古籍内容创意季”赛题指定的古籍就有《山家清供》。
Any味决定拍摄《山家清供》来参赛,她去了林洪家乡泉州,和那里的大厨沟通,希望能最真实地还原。有一道菜叫蟹酿橙,可能是这本书里最出名的菜肴了,流传至今,还上过国宴。复刻这道菜最难的是选择橙子品种,因为螃蟹和橙子搭在一起的味道很难想象,她想知道古人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当地大厨告诉她,原来泉州人吃蟹蘸的是酸甜口感的红醋,与米醋不同。《山家清供》的作者记下拿橙子替代醋来搭配螃蟹,一下子就讲得通了,实际做完味道也非常好。
还有持螯供,其实这是现在吃大闸蟹的一个文雅叫法。只不过书里记载,古人吃蟹用手不用刀,举起来吃最过瘾。河祗粥则是与当今泉州咸鱼粥非常类似的做法,说明古人的饮食习惯一直影响到今天。
“以前的拍摄,偏日常分享,注重网感,对于流量传播的重要度放在第一位。”Any味说,“这次拍摄不太一样,我们各方面措辞、镜头表现更严谨,走了比较‘沉稳’的路线,希望知识性会更准确。”
令她欣慰的是,这些视频在抖音@Any味发出后,她看到很多人都去买了这本书,也有人专程去泉州寻找有这些菜肴的餐厅。而她通过这次大赛,还梳理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食材往来给泉州乃至中国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