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文保单位“两线”划定工作卓有成效
字号:T|T
2024-02-23 11:46 来源:中国文物报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边陲,历史特色鲜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60余处,时代自旧石器时代跨越至近现代。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为黑龙江文明探源提供坚实保障,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下简称“两线”)成为守护黑龙江历史文明的重要防线。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致力于夯实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着眼长远,久久为功,全面推进国、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工作,探索两线划定新路径,有效保护黑龙江省历史文化资源。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国、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6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基数大、分布广。为此,采取省级统一组织指导,各市(地)、县(区)文物部门落实业务工作,测绘公司具体实施技术的方式,充分发挥多方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分期有序推进两线划定工作。
2018年,制发《关于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矢量图划定工作的通知》,启动一至七批48处国保单位、500余处单体两线划定,投入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50万元补助各地划定工作。
2019年,制发《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矢量图划定工作的通知》,启动一至六批348处省保、670余处单体两线划定。第一期对齐齐哈尔等6个地区,164处省级文保单位、274处单体开展测绘;第二期对哈尔滨等7个地区,201处省级文保单位、386处单体开展测绘。
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动两线划定取得显著成果。2021年,48处国保两线划定成果报省政府公布,印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至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截至目前,完成对348处省级文保单位两线测绘工作,同步推进第八批国保单位两线划定,核准无误后报省政府公布。
2023年,黑龙江省第一期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工作启动,对齐齐哈尔等4个地区,612处市县级文保单位开展测绘,率先计划于3至4年内完成全部市县级文保单位两线划定,助推实现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全覆盖。
技术人员对哈尔滨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阿城文庙开展测绘
加强培训,提高文物工作者能力素养。2018、2019年,连续两年组织召开全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以研讨讲学、经验交流等形式,对80余个市(地)、县(区)文广旅局、文物管理所主要工作人员,近270余人次开展培训,传达国家文物工作精神,明确两线划定重要意义,提高积极主动工作意识,增强文物范围划定能力。统一要求,实现两线划定标准化、规范化。黑龙江省密切关注国家最新标准,统一技术要求,实现两线划定文字描述落实于图纸,精确空间位置、明确坐标点位。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统一底图和基础,实地划定两线范围,绘图使用ArcGIS软件,根据统一图例标准,编制两线矢量图册。同时,制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矢量图划定指导意见》,以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等两线划定范围为范本,规范地方工作,以克东县关于蒲与路故城遗址两线划定批复文件为范本,规范各地批复流程,强化工作制度保障。
发挥文物信息基石作用。从全省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着手,厘清不可移动文物基础信息,打造黑龙江省文物资源总目录和数据资源库,为两线划定顺利实施提供数据支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范围的逐步明确,为确保文物安全、加强文物管理与利用等提供坚实法定依据。
实现多种成果转化利用。黑龙江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成果形成以来,已在行政审批、打击文物违法犯罪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文物行政执法明确空间范围,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同时,根据两线划定成果,完成黑龙江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2023年,黑龙江省一鼓作气,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由省级统一实施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在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中持续取得突破。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充分考虑文物保护与特色文化旅游、自然资源、城乡建设等多方关联,立足文物保护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继续积极跟进文物保护单位两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彰显黑龙江深厚人文底蕴,推动黑龙江文物工作迈向新的发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