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手记 | 打造“读古籍·修文物”系列品牌活动,天津图书馆创新古籍推广
字号:T|T
2024-02-04 10:08 来源:古籍保护
“我在天图读古籍·我在天图修文物”系列亲子体验活动是天津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调动馆员的专业能力,创新服务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其在新时代古籍宣传工作中的积极尝试与探索。目前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三期,青年馆员们充分发挥专业能力,为读者带来了《〈国朝文类〉与元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认同》《天津图书馆藏宋刻本——〈通鉴纪事本末〉》《〈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图录〉——初识青铜器》等古籍知识讲座,让读者在精彩的故事中了解一本古籍诞生到流传的前世今生;带读者动手体验了“古籍装帧之经折装”“非遗之旅——古籍修复体验”“书籍保护装具(无胶粘简易书盒制作)”等手工活动,让读者了解书籍保护的基本要义,体验手工技艺的魅力所在。
本期特邀天津图书馆青年修复师王泓杰、叶旭红对活动进行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阵地作用,2023年12月,天津图书馆正式推出“我在天图读古籍·我在天图修文物”系列读者体验活动。
建立古籍宣讲品牌
“我在天图读古籍·我在天图修文物”系列读者体验活动旨在传播古籍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使读者切身体会书籍传承保护之不易,知识流传赓续之艰难,将善待书本、爱护古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为讲好天津故事、守好天津文脉、提升文化自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具体思路有以下几方面:深度挖掘古籍资源优势,不断丰富古籍讲座内涵,全方位建立古籍宣讲品牌,创建古籍宣传立体矩阵,打造古籍开发地域文化新高地。
“专题讲座+展示体验”激发读者热情
为提升读者对于保护古籍、传承文化的认同感,本系列读者体验活动以“专题讲座 + 展示体验”的形式展开,由天津图书馆古籍文献部的专业老师和资深古籍修复师为读者分享古籍知识,展示古籍修复等非遗技艺,让读者在活动中感受古籍之美、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讲座活动主要发挥图书馆青年业务骨干在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的深厚积淀和巨大潜力的优势。我们用一场场深入浅出的讲座,让读者走近古籍、了解古籍,引领读者感受古籍文献的历史气息与“古雅”之美。通过对馆藏古籍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我们将古籍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开拓出了一条层次鲜明、受众广泛、内容多样的古籍宣传讲座新路。讲座过程中,读者可以针对感兴趣的问题随时与老师互动,对“神秘”的古籍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体验环节,主要以让读者动手体验传统非遗技艺为主。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于2017年获批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馆内古籍修复师以“古籍装帧”“古籍修复”“雕版印刷”等技艺为主题,带领读者进行相应的体验。读者在修复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在实践过程中拉近与古籍的距离,感受古人是如何进行书籍装订与保护的,从而充分体会到古籍保护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举办至今,每场活动均气氛热烈,每一位读者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活动结束后,读者们表示,通过参加活动对原本陌生的古籍有了亲切感,对天津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提升了学习古籍、研究古籍的兴趣。
深挖古籍资源,丰富宣传项目
系列活动举办至今,广受各年龄阶段读者的好评,后续活动将依旧延续“专题讲座+展示体验”的形式展开。
开展多维度古籍讲座项目,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遴选珍贵古籍进行深度挖掘,从专业视角体现珍贵古籍的历史性和唯一性,发掘古籍背后的历史人物,透过人物梳理古籍中蕴含的故事,将古籍的前世今生串联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与全国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开展合作交流,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开拓出一条层次鲜明、受众广泛、内容多样的古籍宣传讲座新路径;另外,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丰富多样的讲座栏目,从普及常识到深入研究,让各个层次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得益,借此共同提升天津地区古籍研究文化软实力。
积极开拓“传统文化进校园”宣传项目,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学生文化新需求。让传统文化中的古籍文字走进校园,让学生们从求学时代就受到墨刻书香的熏陶,是公共图书馆古籍宣传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我市古籍宣传的重点领域。针对小、中、高等不同阶段的学生需求,我们将因人设类、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宣传工作。如针对小学生开展古籍装帧修复体验活动,在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对古籍本身的兴趣,使其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厚重积淀;针对中学生开展古籍发展流传系列讲座及研学交流,结合中学课文中的古诗词及古文,通过课本和古籍书影相对照,让学生们对课本上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感受;针对大学生组织线上及线下沙龙,邀请本市及外埠专家,每期设一主题,借鉴“圆桌派”等交流形式,让学生们提升古籍研究兴趣,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拓展研究视野,感受古籍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古籍蕴含古文奥义,加之排版、文字、语法不同于今天的白话文,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存在一定的阅读门槛和理解难度。因此,推进古籍“活化”,成为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重中之重。天津图书馆致力于让古籍走出学术“象牙塔”,走入千家万户,实现古籍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目标,不断创新古籍的普及传播方式,将馆藏古籍通过多元艺术手法进行解读,力争让更广泛人群对古籍产生兴 趣。2023年至2024年初,我馆针对不同受众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古籍“活化”项目和体验活动,让古籍“出圈”成为现实。
活动以馆藏古籍为根本,以天津图书馆古籍工作者在研究方面的深厚积淀为支撑,从50多万册馆藏古籍中选取与天津人文历史相关文献,结合名人掌故、轶事趣闻,以专业的角度叙事,进行多元融合的内容构建,以精妙的个体微观视角对古籍故事进行表达,使传统典籍与现代文明在时空上得以融合呈现。
首先,我们根据参与对象不同,安排不同风格的讲师进行相应主题的讲解,并在公众号上发送活动招募推文,确保无论是普通读者、青少年读者,还是古籍文献爱好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点。
针对成年读者,讲师结合各自研究方向,选取馆藏特色古籍文献撰写文案,从作者生平、创造背景、文献版本、递藏源流等方面系统介绍古籍的内容和价值;通过举例、对比等形式,引领读者更好地理解讲解主题及核心观点;引用现代学者对古籍文献的研究成果,提升讲解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帮助读者了解古籍文献在现代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引导读者对讲解内容深入思考,提升兴趣,收获启迪。
针对青少年读者,我们则选择更适合这一年龄段读者阅读的古籍,由亲和力较强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担任讲师,讲解时去掉过于专业的名词和复杂句子结构,力求简单易懂,并将古籍中的故事、人物等元素进行概括和提炼,通过插图、动画、声音效果等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在讲解时设计互动参与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青少年读者思考与表达,从而接受古籍语境、爱上古籍阅读。
例如“我在天图读古籍,我在天图修文物”系列活动第二期为亲子主题,报名参加的多为8至16岁青少年及其家长。活动中,我馆青年骨干宋文娟老师以《天津图书馆藏宋刻本——〈通鉴纪事本末〉》为题,从该书入藏背景引出天津著名藏书家周叔弢先生,通过坐落于天津五大道的先生居所今昔对比照片,牢牢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配合“讲故事”的方式生动介绍作者生平、创造背景,选取不同版本古籍图片,以“找不同”的游戏模式吸引孩子们参与互动,找其中字体、印章、版式等方面差异,传播知识、寓教于乐。
天津图书馆作为首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是较早开展古籍修复工作的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功能完备、布局合理,是集古籍修复、科研、教学、实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可移动文物修复保护基地。中心拥有一支国内领先的纸质文献保护专业技术团队,软硬件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此次活动我们也是集合团队中青年骨干,策划古籍修复实践操作相关内容。从工艺的传统性、技艺的规范性、活动的多样性着手,同时兼顾参与者的可操作性和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等因素,设计出适合不同受众的古籍修复实操体验项目。
活动兼顾古籍修复知识的普及和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授。每期实操活动前,修复师先以演示文稿的方式,对古籍修复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如古籍修复的背景和意义、修复的基本原则、古籍装帧形式的衍生与变化、古籍修复操作步骤、专业工具等,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视角让活动参与者了解古籍修复工作的意义、基本原则、操作步骤和实际应用,提高他们对传统非遗技艺的认知和兴趣。
之后,我们精心设计了如线装书装订、经折装制作、无胶粘简易书盒制作、古籍书叶修复、碑帖传拓、雕版印刷等体验项目。考虑到活动时间有限、受众群体差异等客观因素,活动设计在确保操作简易、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让读者体验各个项目的操作步骤,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古籍修复技艺的魅力。活动前我们将体验材料制作成方便操作的半成品,如“我在天图读古籍,我在天图修文物”系列活动之一经折装的制作,选取制作经叶适合的纸张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裁切,并根据事先定好的规矩做好标记,以方便体验者折叠。再选取传统无酸纸板裁切出相当数量的上下夹板,并选配好夹板包裹用的磁青封面,打印一定数量的书签。工具则选择适合青少年使用的圆头剪刀、镊子等,尽量避免裁纸刀的使用,如确需裁切的步骤,由修复师配合完成,以确保活动参与者的安全。再如,古籍书叶修复项目,我们选取天津图书馆“镇馆之宝”《棠湖诗稿》卷首一页,扫描打印于传统手工纸上,再由修复师模仿古籍破损状况,制造出如断口、撕裂、虫蛀等不同类型的破损效果,参与者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动手修补,深度体验古籍修复的难度和精髓。各类体验活动结束后,参与者都可收获一件亲手完成的作品。古籍修复体验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设计与材料的选备,细节中凝聚了天津图书馆修复师们的独具匠心,意在让更多的大众知古籍、读古籍、爱古籍、护古籍。
看见它,体验它,创造它
我们的系列活动吸引了广大读者与媒体的关注与参与,众多读者在天津图书馆公众号及抖音账号留言点赞,发表体验后的感受,提出活动建议,积极参与互动。下面分享一篇读者参与活动后留下的感受(节选):
疲惫和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忽略了太多美好的事物,利用电子产品所能感受的远远不及感官的生动形象,触摸一朵花和在屏幕前观赏一朵花的区别。
无比内卷的世界,不要再去专门学习美学了,你可以在我们力所能及的地方,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感受一节文物修复体验课程,放松,专注,不求结果,甚至可以发挥想象,在古籍修复老师的带领下,动手完成一份属于你们自己的作品。在动手动脑中激发好奇心,告诉孩子中国之大,历史悠久,古人的智慧很多都蕴含在生活中。
和古籍修复师们一起怀着做游戏的心情,认真、专注、郑重地享受它,抚慰一周的疲惫,在放松的状态下碰撞出小小的灵感,灵感像一颗种子,它不会提高学习成绩,但有可能对抗忙碌的工作和学习,形成健康的自我。
天津图书馆肩负着古籍存藏、保护等责任。在坚持扎实的基础研究工作同时,从阅读推广的形式与内容上进行深度挖掘,探讨活化视角下的新思路,通过古籍文本内容的现代表达、古籍流传的情感浸润、古籍版式结构的使用普及、古籍装帧的艺术欣赏等形式,借鉴多样化的宣推模式,积极应对专业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趋势,并在工作中寻求多方契合,以实现古籍现代化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