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丨兰翠:大食刀与蕃剑——杜诗中的邻族武器

字号:T|T
2024-01-29 09:59 来源:文史知识
图片

唐朝秉持对外开放的包容态度,与相邻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交流日益增多,商贾贸易往来频繁。一些具有异域色彩的刀剑武器与日用品经常呈现于唐人笔端,反映于诗人作品中,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民族器物传播与文化交流提供了较为直观的资料。

杜甫集中有《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一诗,对来自大食国的宝刀有细致的描绘:

太常楼船声嗷嘈,问兵刮寇趋下牢。

牧出令奔飞百艘,猛蛟突兽纷腾逃。

白帝寒城驻锦袍,玄冬示我胡国刀。

壮士短衣头虎毛,凭轩拔鞘天为高。

翻风转日木怒号,冰翼雪澹伤哀猱。

镌错碧甖图片鹈膏,铓锷已莹虚秋涛。

鬼物撇捩辞坑壕,苍水使者扪赤绦,

龙伯国人罢钓鳌。芮公回首颜色劳,

分阃救世用贤豪。赵公玉立高歌起,

揽环结佩相终始。万岁持之护天子,

得君乱丝与君理。蜀江如线如针水,

荆岑弹丸心未已。贼臣恶子休干纪,

魑魅魍魉徒为耳!妖腰乱领敢欣喜,

用之不高亦不庳,不似长剑须天倚。

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

丹青宛转麒麟里,光芒六合无泥滓。

 
此诗为杜甫晚年在夔州创作,歌咏的是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的一把大食宝刀。首四句叙述赵公受命到夔州戡乱,官员们迎候与盗贼奔逃的情形。自“白帝寒城驻锦袍”句以下至“龙伯国人罢钓鳌”这十一句则极言大食刀的锋利宝贵。《新唐书 ·大食传》载:“大食,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皙,出辄鄣面。……故俗勇于斗。土饶砾不可耕,猎而食肉。刻石蜜为庐如舆状,岁献贵人。蒲陶大者如鸡卵。有千里马,传为龙种。”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大食开始派遣使者向唐朝朝贡。“开元初,复遣使献马、钿带, ……十四年,遣使苏黎满献方物,拜果毅,赐绯袍、带”(《新唐书 ·大食传》)。可见在高宗时大食与唐朝就开始了物产交流。

杜甫以光怪陆离极尽夸张形容的笔法,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这把大食刀的独特。他先以“天为高”状写刀光上闪,“翻风转日”句状写杀气满空,“冰翼雪澹”句状写刀锋莹利。继而写以碧甖磨砺,以“图片鹈膏”淬光表现大食刀的不平凡。图片鹈膏”即图片鹈的脂肪,古人常用以涂刀剑,一说可使之不生锈,一说图片鹈膏至毒,故用以傅刀剑。唐诗中常可见到类似的描写:如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称赞张垍“健笔凌鹦鹉,铦锋莹图片鹈。友于皆挺拔,公望各端倪。”大历年间江南诗人卫象在其《古词》中描绘用图片鹈膏淬剑:“鹊血雕弓湿未干,图片鹈新淬剑光寒。辽东老将鬓成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李贺咏剑也形容“蛟胎皮老蒺藜刺,图片鹈淬花白鹇尾”(《春坊正字剑子歌》),足见用图片鹈膏淬练刀剑的技术在古代十分流行。

接下来,杜甫又以传说中手持红色刀绳的苍水仙人使者和能连钓六鳌的龙伯大人国状写宝刀的辟易效果。“苍水使者”见于干宝的《搜神记》,其中记载,秦代有人夜晚渡河,见到一个身高丈馀手持横刀的人,问之答曰是苍水使者。“龙伯国人 ”见于《列子 ·汤问》,记载了龙伯之国的巨人,可以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次能够连钓六鳌的故事。这两个传说都是以宝刀能令高大之物退避而显示其锋利与超凡功能。最后“芮公”以下,表达杜甫祝愿赵公能用此刀戡乱的愿望。

杜甫此诗虽然旨在借歌咏大食刀表达平叛的愿望,凸显唐军的勇武,但是,中间部分对宝刀的描绘采用大量想象与形容的笔法,一改其温柔敦厚之风,骨力气象令人印象深刻。此诗不仅在内容上反映出唐代军中大将所配用的刀剑不乏外来武器这一事实,在写法上也开中唐韩愈极尽摹状刻画一路的先河。

图片

此外,杜集中还有《蕃剑》一诗,也表现了异域武器的神奇:

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虎气必腾上,龙身宁久藏。风尘苦未息,持汝奉明王。

此诗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首二句直言蕃剑来自偏僻的远域,又无珠玉的精美装饰,显得有些平凡普通,这是抑法;接着以问答的形式体现其扬法,三四句为问辞,承前为显示蕃剑的神奇不凡做铺垫;五六句作答语,用龙虎腾跃再显其光怪难掩。《吴越春秋》曾载:阖闾死后,以扁诸之剑陪葬,金精上扬,为白虎踞其上,于是号为虎丘。又据殷芸《小说》记载,有人盗发王子乔墓,只见一剑悬在空中,欲取时,剑发出龙吟虎吼之声,随即飞上天空。“必腾上”“宁久藏”两句即分别取自这两个典故,显得气格苍凉踔厉而又自信豪迈,是写剑亦是写人。因为剑可靖乱,所以最后杜甫自然地结出心愿:在风尘未息之时,持此宝剑奉给明王。

杜甫咏赞的大食宝刀与蕃剑,诗体上虽然一古体一律体,但是其共同特点都是与众不同的珍贵神奇,这也是它们被诗人关注和吟咏的重要原因。唐代士人以书剑行天下,自太宗朝征服东西突厥,到玄宗朝不断开疆辟土,都为唐人的尚武精神养成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因此,他们歌咏勇烈壮士、歌咏报国立功。杜甫歌咏的这些邻族武器,既书写出唐人欲借助这些名贵刀剑表达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也记录了唐朝当时与邻族的商贸交往品种的丰富,同时还反映了唐人对于邻族物品比较青睐的时尚。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