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分立后的调整与发展

字号:T|T
2024-01-25 17:11 来源:博物馆中国

2023年12月1日至3日,2023年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文博专硕教指委)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由文博专硕教指委主办,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承办,包括开幕式、年度工作报告、主旨发言、分组讨论等议程。来自65个培养单位、5个文博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共话《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目录》)发布后文物、博物馆专业的重要变化与未来发展。

立足时代之基

以人才培养助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发展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博物馆事业亦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幕式上,与会嘉宾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强调以人才培养助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大学领导表示,此次大会旨在为今后文物、博物馆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新思路、新经验,并推动新实践,未来,四川大学将继续同有关单位一起,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培养新一代文博人才踔厉有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四川考古文物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既凝聚着老一辈考古文博人的卓越贡献,又闪现着青年人的非凡力量,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四川省愿尽其所能,为培养文博人才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加强地方与各高校的合作交流。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宣读了聘任新一届文博专硕教指委委员的决议。同时,向与会代表们传达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八次暨第九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强调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文物、博物馆专业研究生培养应注重结构优化与质量提高相结合,推动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相得益彰;不断提高学术创新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文博专硕教指委秘书长陆建松作《文博专硕教指委2022—2023年度工作总结与2024年工作要点部署》报告。他说,文博专硕教指委是我国重要的专家组织,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博专硕教指委在基础性文件修订与时俱进、案例教学初见成效、评估工作有序开展、核心教材编写稳定推进、培养现状深入摸清等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将以研究制定《目录》发布后文物、博物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作为重点任务,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围绕需求服务社会,为推动文物、博物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回应时代之需

以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新版《目录》对“历史学”门类下原有的“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类别进行拆分,设置“博物馆”专业学位类别;另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了“文物”专业学位类别,并在硕士学位基础上增加博士学位。一方面,此番改革使得文物、博物馆的专业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可能;另一方面,刚性调整也给培养单位带来了不少现实挑战。大会上,与会代表就《目录》发布后文物、博物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主旨发言与交流讨论。

文物专业主旨发言分会场中,北京科技大学陈坤龙介绍了新版学科目录调整之后文物专业的学位简介与学位申请基本要求。他说文物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我国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推动文物学科知识生产创新速度和质量,完善文物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文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文物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专业学位;该学位类别包含文物管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文物传播利用、文物鉴定与评估等5个专业领域。吉林大学唐淼、山东大学马清林、西北大学任萌、南开大学刘毅、厦门大学张侃、首都师范大学钱益汇、山西大学陈小三作为高校代表分享了所在培养单位关于文物专业的调整思路与发展规划。

博物馆专业主旨发言分会场中,浙江大学项隆元代表修订小组简要介绍了博物馆专业简介与学位申请基本要求。他说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对博物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博物馆领域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完善博物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博物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博物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专业学位;该学位类别包括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展览、博物馆教育服务、博物馆运营管理、博物馆资源拓展5个专业领域。北京大学沈睿文、郑州大学徐玲、复旦大学郑建明、四川大学周静、上海大学黄洋、云南大学陈果、重庆师范大学蒋刚针对各自培养单位博物馆专业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目标进行了汇报。

总的来看,此次学科调整后,各培养单位的学位授权点申报策略呈现三种样态: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整合调整模式”,将文博专硕的人才培养模式移植到博物馆专业,以形成从考古发掘、展示传播、保护利用的全链条文博人才培养;以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为代表的“并重调整模式”,在同时申报两个专业时注重区分差异,在具体领域设置时遵循文物隶属于交叉学科、博物馆属于历史学的分类逻辑;以一批新申报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为代表的“灵活调整模式”,其在某种程度上具备后发优势,可更为灵活地规划文物、博物馆的学科体系。

在小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就文物、博物馆专业研究生的学科领域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学位论文规范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考古、博物馆、文物三个学科拆分已经是既定事实,此次调整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由于三者关系密切,如何融合发展与共同进步成为关键问题。秘书长陆建松建议,由于各高校的原有学科基础和现实条件不尽相同,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单位应注重“普遍结合特殊”,在符合我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遵循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特色进行调整。

引领时代之变

以高校为重要阵地推动文博学科建设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肩负着重要责任,应成为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不仅是文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也是文物、博物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会议最后,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负责人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我国从“博物馆大国”到“博物馆强国”尚有一段路要走。客观而言,现阶段我国文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着诸多明显不足,必须通过规范化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化的学术训练解决。此外,我国文博事业现存的主要矛盾与国外不同,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同时,也应关注本土问题、做好本土研究,这一学术自觉有赖于高校的努力。只有高校真正把文物、博物馆的人才培养好、把研究做好,我国文博事业才能真正站起来。他倡议文物行业与培养单位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以协调实现高质量文博人才培育的目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