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带你看展览:秦汉馆展览导赏之八 辅线篇(一)

字号:T|T
2024-01-25 16:41 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如果说秦汉文明主题展的主线是以“秦汉文明”为核心一以贯之、结构紧凑的小专题整合,那么展览的辅线则是将“世界文明”穿插其中,相对机动灵活的、元素化的“番外篇”。

在庞大的展览架构中,每一个单元的辅线内容与主线相呼应,或展示同时期世界上其他地区文明的发展状况,或展示在相似条件下不同地区的文明发展走向。在形式设计上,辅线内容不以展示实物为主,而是以蓝色背景的图文版面与向内拉开的一扇扇窗子相配合,与观众在这场跨越2000余年的时空中漫步。辅线设计既不“喧宾夺主”,也能在展览的主线架构中充当“调味剂”,激发观众的发散思维。

简单来说,主线与辅线在展厅中的“并驾齐驱”,给观众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辨的场域:发现不同文明间奇妙的巧合与必然产生的联系,思考是否存在其他的可能性,探寻秦汉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及影响,最终的目标是“理解”。

图片

右侧为展览辅线(实景)

 

图片

秦汉文明主题展辅线内容架构

 

从城邦政治到强大帝国

春秋战国时代,对应着古希腊的古典时期,此时这两个几乎未曾接触过的古文明,不约而同地发展出许多惊人的“巧合”——形成许多独立的小国,在动荡的时代产生了开创性的技术、思辨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文学艺术形式。在政治制度方面,古希腊文明之于秦汉文明的差异似乎更加为人熟知,即与“大一统”相去甚远的城邦政治体系,强调全民参与的个人主义政治生活……这些不同之处,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础。在古希腊之后,西方的其他国家继承了她的遗产,通过不断地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影响全球的重要文明之一。

学者们通常认为,“两希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希伯来—基督教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其中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是帮助我们理解西方制度文明的起点,也是本展览辅线的重点内容。古希腊形成了两种主要政体: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寡头政治是由社会中掌握经济、军事等资源较多的成员行使政治特权的政体,以斯巴达的军事寡头制为代表;古希腊民主政治是由所有的男性自由民行使政治权力的政体,以雅典的民主制为代表。

公元前509年,罗马民众推翻了“傲慢者塔克文”的统治,成立了罗马共和国。作为希腊西部的“后起之秀”,罗马也采用了民主制,并对雅典的民主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借鉴和发展。罗马贵族与平民、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长期斗争,推动了一系列立法和改革,使罗马在政治实践下形成了影响后世的混合政体,其自身也在几个世纪的武力征服和对外扩张中成为古代西方世界最具实力的帝国。

图片

公元前444-前443年刻有“伯里克利”名字的陶片。它被当作选票使用,由雅典公民投票决定某个公民是否被驱逐出城邦。现藏于雅典古集市博物馆。

 
追求“大一统”,
不同的方式与不同的发展道路
 

公元前10-前8世纪,亚述帝国先后征服了两河流域和埃及,崛起成为地跨西亚、北非的强大帝国。在此之后,各地区文明接连进行“大一统”的政治尝试:波斯人在两河文明与亚述帝国的遗产之上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宽容与采纳,使其造就了独特而华美的波斯艺术风格;亚历山大带领马其顿人向东方发起攻势,在13年内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开启希腊化时代;秦王嬴政继承并实现了历代先王的统一之志,创立了东亚地区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也将“统一”的理念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里;公元98年,罗马帝国在图拉真的统治下,将其疆域扩张到历史上的最大范围,把整个地中海包裹在它的统区域内,成为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帝国;印度半岛在阿育王的时代实现了大范围的统一,大乘佛教在孔雀王朝的庇佑下蓬勃兴盛,对亚洲世界的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维持帝国的政治统一性,波斯、古罗马等国实行“行省制”,秦汉王朝则推行“郡县制”,两种形式相似却方法相异的制度,将这些国家引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图片

展厅辅线实景拍摄-罗马疆域示意图

贸易和农业构成古文明的经济基础

古代地中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随着人口流动和国家之间的外交行为,希腊人从迦太基进口纺织品,腓尼基人用染料在埃及换取亚麻,埃及从塞浦路斯进口铜矿……地中海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贸易环境。而帝国的扩张则进一步拓宽了这个市场,征服地中海东岸的波斯人向腓尼基人学会了航海和造船技术,并把西亚地区与地中海市场连通。罗马帝国在其鼎盛时期,将地中海变为帝国的“内海”,该地区成熟而发达的商业环境和橄榄、小麦等农业物资储备,是罗马帝国重要的经济基础。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将中华文明的经济、文化与西方市场联系在一起,漫长的商道促成了大陆两端对彼此的感知,也改变了东西方文明的命运。

图片

发现于意大利赫库兰尼姆的一幅壁画,是古罗马酒店外墙的葡萄酒销售广告。这家古代酒店的外墙上用不同颜色展示了四种酒并标注了它们的价格。

发生在“轴心时代”的精神突破

参考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概念,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它所发生的区间约在北纬25至35度之间的地区。

在“轴心时代”的范围内,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汉时期法家和儒家思想的发展,成为了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财富。我们同时还可以看到:波斯人依靠宗教维系人民的思想认同,使之成为阿契美尼德王朝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古希腊在其几个世纪的民主探索中,以理性和政治自由奠定了政治哲学的基础;罗马人爱国、尚武的道德观,推动帝国的扩张高效而迅猛。这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极为辉煌的时代,产生了我们今天的宗教和思考的基本范畴,不仅是人类历史中第一次精神上的突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东西方文明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所以形成的思想源泉。

图片

法拉瓦哈,琐罗亚斯德教的象征之一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