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南京馆校合作工作实践的再思考

字号:T|T
2024-01-23 15:26 来源:文物之声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何让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资源转化为青少年感兴趣的知识、喜欢听的故事,让博物馆为他们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熏陶,是相关职能部门、博物馆、学校共同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命题。在当下双减背景下,更好发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开展更多优质教育活动,做好馆校合作工作,从工作实践看,需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在文教结合上必须坚持同向发力

馆校合作需要文旅部门、教育部门不分牵头单位主与次、前与后,共同发力;博物馆、学校不分单位级别规模大与小、级别高与低,主动联系对方,共同画好同心圆、劲往一处使。

 

一是搭好平台。教育和文旅部门切实将上级要求落到实处,细化落实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从上而下、积极推动。2021年3月,南京市文旅局、南京市教育局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全市博物馆资源情况,组织开展调研,联合出台《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从把握工作要求、长效机制建立、教育质量提升、加强实施保障等四个方面,率先在全省提出实施意见。

 

二是建立机制。学校对博物馆的遴选和博物馆对学校的供给两个机制相互叠加、融合,从而确立良好的馆校合作机制,是馆校合作日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南京确定每年召开一次馆校合作工作联席会议,由文旅、教育等部门分管领导共同担任召集人,按照已明确的联席会议基本成员单位,负责统筹协调馆校合作有关工作,加强情况沟通和效果评价反馈。

 

三是扩大影响。博物馆教育本身属于社会教育,但对中小学来讲,博物馆教育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不断丰富博物馆教育内容,优化提升教育品质,才能更好吸引青少年参加博物馆教育活动,扩大教育活动吸引力、影响力。南京市正在打造“博物馆之城”,每年暑期,市文旅局联合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共同主办“文博之夏”系列活动,统筹安排全市博物馆在暑假期间面向中小学生推出各类教育活动,并在市级层面平台统一发布,自2003年起,已连续举办二十一届,活动每年吸引上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认识博物馆、探索博物馆、享受博物馆。

 

图片

渡江胜利纪念馆与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合作

 

 

在馆校衔接上必须坚持合力推动

推动馆校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落实主体在博物馆、学校,需要馆校双方在教育内容、方法、形式等衔接上,积极为先、互相融入,才能共同推动发展。

 

一是联合研发课程。博物馆教育过程有别于学校教育,更多是站立和行进中的实物教育,是非强制性的引导式教育,强调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需要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语文、历史、自然、政治、美术等学科教学深入融合,共同推动博物馆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课表”“进评价体系”,共同研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近年来,南京市有多家博物馆先后与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小行小学、北京东路小学、拉萨路小学、夫子庙小学等学校签订教育课程合作开发协议,与学校名师工作室等共同研发了一批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馆校合作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明,取得了一批成果。

 

二是示范带动先行。采取“以赛代训、以评促学”方法,通过教育项目现场阐述、个性化展示、专家点评、互动交流,最后集合成数字化优质教育课例视频,在线上展示,培育博物馆教育更多优秀示范项目。2021年11月,市文旅和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在全市等级博物馆中开展教育精品课例评比活动,经专家评定,《太白之旅——南京篇》等23个项目获评为教育精品课例、优秀课例,11个课例作为在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在金陵微校平台上线的首批《在博物馆里长大——南京市等级博物馆教育精品课例》进行宣传推广。六朝博物馆的《“三国将军炼成记”社教课程》、渡江胜利纪念馆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合作的《“种下红色的种子”馆校合作课程》、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信仰课堂”——纪念馆里的党史故事》被评为“2022年江苏省博物馆教育十大示范项目”。

 

三是支持课后服务。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双减”政策要求,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开发公益课后服务课程,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根据南京市《关于全面深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各文博场馆对接相关内容要求,参与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推荐,经教育等部门审核,20余家文博场馆50余门课程作为南京首批中小学生公益服务课程。

 

在把握导向上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正确导向,强化思想引领,严格把关。

 

一是坚持“基地与阵地”共同实施。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打造沉浸式教育项目,以“故事”讲“历史”,引导青少年“沉浸式”学党史,传播好红色文化。渡江胜利纪念馆经过基本陈列局部提升和整体环境升级改造后,2021年6月重新开放,打造“沉浸式”实境课堂,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参与。

 

二是坚持“课内与课外”联合打造。结合开展革命文物名录遴选,充分利用好博物馆馆藏文物,推进革命文物资源深度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打造“特色思政课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针对9岁至13岁未成年人策划的馆校合作红色研学课程《雨花英烈的艺术人生》获得“2021年江苏省博物教育优秀案例示范项目”。2021年12月,南京市文旅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全市百名优秀小小志愿者讲解员活动,让青少年“四史”学习成果得到进一步转化、深化。

 

三是坚持“线上与线下”融合推动。注重运用新技术,推出线上授课、看展、互动、探秘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阐释好文物蕴含的价值和背后的故事。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推出“党的故事我来讲”线上公开课,以雨花台红色文化为主线,开设印象雨花台、雨花英烈的英雄事迹等课程,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信仰的种子,从而成为红色文化的小小宣传员和传承者。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